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保证。但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个人采取多种途径,共同努力,促使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郑丹丹 《江苏高教》2014,(3):113-115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教育者从内心了解并赞同社会与个人对于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期待。从世界范围看,教师教育改革需要关注高等教育中教师教育者和中小学教师教育者这两类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身份认同。为推动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身份认同,迫切需要制度建设,并逐步强化教师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认同:从专业角色走向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情境中教师专业角色面对悖论,症结则在于现代主义对教师声音的剥夺,教师只是成为角色面具下的工具,因此彰显教师自我意识的身份认同概念成为主流。但其走向身份认同过程中,权力、文化和社群的力量会制造出"认同假象",背后仍然是对教师自主的宰制。因此要支持教师自主建构专业身份认同,则必然从权力、文化和社群三种空间的赋予入手,特别是通过专业学习社群的建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6.
阐释教师身份认同内涵,分析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社会外在规约与个体内在诉求的矛盾,并以教师专业成长基点的“实然性”认识为指导,提出从目标分层、主体性凸显、行动教育、环境保障等方面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可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日益突出的议题.它对于转换教师研究的基本视角,调整与改进教师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教师自我的利益机制研究,深化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研究,加强教师的情感态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教育等专业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出要求。人工智能时代改变了教师跻身的外部世界,进而影响到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诱发出教师“何以为师”的终极之思。AI时代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即教师在AI时代下对“主我”以及“客我”的认识过程。AI时代的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主要面临来自“主我”“客我”及其互动关系带来的三重挑战,即知识权威地位的颠覆、“何以为师”的非家幻觉加剧以及“中心-边缘”制度空间的流动不居。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建构提出以下建议:通过发展实践性知识以澄清“客我”,通过寻觅“归家”主体性来重构“主我”,最终通过对边界空间的重新认识以协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反映英语教师对自身、英语教学及其社会地位的态度与期待,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为主要方法,对283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英语教师身份认同观主要包含五大核心观念: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学信念拓展观、自身语言能力提升观、英语教学改革观和教学科研进修观;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起到积极作用,提高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水平是促进其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涵盖乡村教育专业领域内“专业情意”“专业化理念”“专业成长行动”“专业素养”四个方面。乡村教师没有对职业的自我认识与身份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专业成长。为了增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引领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要建立“下得来”的吸引机制,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情意;要建立“留得住”的滋养机制,增强乡村教师的专业化理念;要建立“用得上”的助推机制,激活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行动;要建立“教得好”的培养机制,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教师专业身份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师主动建构自己的专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市6218名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部分相关主体的深度访谈发现,乡村教师对专业认同、行政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整体需求较高,中老年教师更期望获得专业认同,教学点和村中心校获得的专业认同不够;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中老年教师更期望行政认同,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年轻教师获得的行政认同不够;低职称教师和小规模学校教师更期望社会认同,他们获得的社会认同不够.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认同的对策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大对教学点和村中心校职称晋级倾斜力度,完善对教学点和村中心校及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宣传展示小规模学校和教师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市6218名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部分相关主体的深度访谈发现,乡村教师对专业认同、行政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整体需求较高,中老年教师更期望获得专业认同,教学点和村中心校获得的专业认同不够;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中老年教师更期望行政认同,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年轻教师获得的行政认同不够;低职称教师和小规模学校教师更期望社会认同,他们获得的社会认同不够.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认同的对策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大对教学点和村中心校职称晋级倾斜力度,完善对教学点和村中心校及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宣传展示小规模学校和教师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乎整个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是影响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包括复杂制度的现实规约、乡村学校环境的弱势、社会支持系统的乏力、教师主体自我的缺席等。为纾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应建立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均衡发展乡村学校文化,激发教师主体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是将专业知能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的专业化群体。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内部动力。文章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进行阐释,并从国家、学校和教师等三个层面来建构教师专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发展从概念内涵、研究视角、理论形态和价值取向等不同维度来理解“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不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教师德育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专业人员的身份标定了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向,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受到自身内在因素和专业外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身份认同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理据。教师专业身份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身份认同与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共生共享,身份认同程度决定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是身份认同的结果。教师通过德育专业价值认同、德育专业角色认同、德育新师生观认同和德育文化认同等身份认同的策略来促进自身德育专业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勇 《教育探索》2013,(2):88-90
由于外来文化的强势介入,乡村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冲突.在这个文化语境中,乡村教师在专业身份、文化身份、社会身份和个体身份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认同危机.对此,应以乡村文化一体化和乡村教育一体化的思想为指导,加大提升乡村教师教育信心的制度建设,加深乡村教师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加大乡村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力度和个人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加大乡村教师公共精神的培育,重塑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信心.  相似文献   

19.
明晰的身份边界是身份认同的重要前提。传统社会中乡村教师是乡村文化知识资本的占有者、乡村少年的教化者和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随着现代文明和国家行政权力在乡村社会的快速渗透,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边界被逐步打破,成为了囿于课本知识传授和专业标准规约的教书匠专业人以及乡村事务的旁观者。要重塑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以振兴和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应完善建构乡村取向的教师选聘和培养体系,重视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学校建设,探索建立向乡村教师开放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处于“一班一师”甚至是“一校一师”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来说,既遭遇着地缘身份上选择“游离城市”还是“融入乡村”,学科身份上姓“全”还是姓“多”,功能身份上做“教育者”还是“监护人”的困惑,又面临着逐渐降低全科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的潜在危机。为了准确把握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的身份边界,助力提升乡村学校全科教师职业认同,一是要综合政策与利益导向,完善本土化培养的长效留任机制;二是立足学科教学立场,明确全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认同;三是明确职业属性,厘清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功能身份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