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赛赛 《海外英语》2022,(24):25-28
隐喻在构建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中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政治话语具有隐喻的典型特征。该文梳理了关联理论、政治隐喻等相关概念,并从功能对等、最大相似度、最佳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进行整理与分析,对文中的政治隐喻翻译进行评价,并尝试从译文不同处理方式中探索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同政治隐喻翻译的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多数采用疾病隐喻代指国家政治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中英文版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采用文本细读法及MIP隐喻识别法,针对书中疾病隐喻的英译进行研究,利用Excel自建小型英汉平行语料库,测量译者在隐喻翻译策略使用方面的数据。结果发现:直接翻译隐喻(M-M)的隐喻的使用频率最高,而完全不翻译隐喻(M-0)与隐喻替换使用频率较少。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下简称《习》)是各国读者了解中国制度和历史文化的权威读本,其成功英译为西方世界了解我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新的窗口。以《习》英译本内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从源域和目标域两个层面出发,研究源语文本中的概念隐喻现象,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总结这些概念隐喻现象在目标语文本中的语际翻译,探究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下概念隐喻现象的翻译策略,为我国外宣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文本为例,择取“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梳理其中隐喻模式、探讨隐喻框架的政治意涵,并分析隐喻英译及其交际功能。研究发现:专题中的隐喻模式“复杂多样、主线明晰”, 9个主题框架隐喻模式各有侧重;专题以高频的“建筑隐喻-道路隐喻”、辅以“集体隐喻-拟人隐喻”模式构成文本隐喻框架;隐喻英译时以保留源语意象为重,源语与目标语隐喻框架模式基本一致,隐喻政治功能实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隐喻翻译一直是翻译领域中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外宣翻译中的隐喻翻译,要考虑的因素会因为外宣的特殊性而变得更加复杂。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一些隐喻译例,主要研究这些译例在何种程度上合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标准,以期获得更佳的外宣隐喻翻译译文。  相似文献   

6.
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的翻译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以传达政治思想、树立中国大国形象为首要目的,拥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在翻译过程中灵活使用意译、增译、省译等各种翻译方法,以提高译文的语内连贯性,帮助译文读者了解和接受原著的政治思想,感知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与细致的文本分析,总结归纳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下简称《习》)中典故翻译的主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习》对外传播的成功经验。文章认为,《习》英译本中典故翻译的成功经验凝练出"中国观点、国际表达"的翻译立场、"异而化之、融而通之"的翻译理念和"因势而变、因时而新"的翻译策略;同时高水平的翻译队伍、中外专家的精诚合作以及严格的把关程序也是《习》获得对外传播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新时代我国外宣翻译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侯奕茜 《外国语文》2021,(4):122-130
政治家通过态度的构建实现沟通和说服的人际意义,而隐喻是重要的表态资源,因此政治语篇中隐喻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概念隐喻以及评价理论态度系统出发,搭建基于态度的政治隐喻翻译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提出判定政治隐喻翻译有效性的三种情形:隐喻+态度共同映射、有限映射、映射失效,总结了三种翻译策略:本域映射、换域映射和去域映...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结合我国文化发展特点,强调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包容开放中进行文化交流,建设文化强国,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这一思想贴切反映了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浓郁而深沉的文化情怀。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文化情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相关课程具有天然的思政优势,但因课程开设的诸多现状和特点,其课程思政容易陷入"各自为政""老生常谈"的局面。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教改实践为基础,提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从个人层面、家国层面和国际层面进行一体化思政教育,旨在打破课程间壁垒,探讨课程思政更为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了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依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办好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准确性、主体性、学以致用等基本原则,提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的路径,即通过“因势而新进教材”“因人而化进课堂”“因时而进进头脑”,来提升“三进”工作的效率和实效。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建构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典范。文章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三卷英语语料库((1))进行词频分析和高频关键词索引行分析,探讨著作中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表明,著作中塑造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务实实干、自我提高完善的中国国家形象。著作中还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合作共赢,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值得在对外传播、自塑国家形象过程中广泛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为根本目标,构建起了丰富的国家观和国家治理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治理思想,同时在坚持人民主体、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实现中国梦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治理思想,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以及实践性、创新性。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也为当代世界国家治理思想发展提供了中国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辩证思想极其丰富而深刻,通过探索和彰显其所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真理品性,从而更好地学习、领会和应用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逻辑蕴含着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思维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治国理政奋斗目标的民族复兴论是逻辑起点,治国理政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时代主题论是逻辑主题,治国理政发展指导思想的发展理念论是逻辑枢纽,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四个全面论是逻辑核,治国理政总体布局的五位一体论是逻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军兴军论是在军事领域的逻辑延伸,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合作共赢论是在外交领域的逻辑拓展。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本翻译是新时期中国建构话语权的重要载体之一。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可采取基于政治忠实的异化翻译、目的语语用习惯的句法调整、隐含信息的语义释疑解惑、修辞意义的联合翻译等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从方法论角度看,就是立足实际,走群众路线,科学运用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上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关键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今天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常态下的新理念,在新常态下领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法,把握规律性,增强贯彻治国理政新思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要了解中国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新理念、发展新目标、改革新举措,首选即为中国重大会议决议文件及中国领导人的对内对外讲话。中国领导人的对内对外讲话不仅会使世界了解中国的基本国策,更可以充分展示领导的个人魅力,拉近互相了解。在习近平、李克强的重要讲话中,给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一些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俗语的运用。用俗语来表达一些较为深奥的政治术语,通俗易懂,一方面会使人民更为直观、简单地理解党的政策,一方面会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大家能够感同身受,并因此会心一笑。因而,在对外翻译中,对这些俗语的翻译应该体现出亲民、求实、干练,既能忠实的翻译出原文的含义,又能展示出一定的个人魅力,提高受众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