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运强  王彦飞 《知识窗》2013,(22):19-19
偶然间,我发现有位学生在偷看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恰巧我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关于这个捷克上空不羁灵魂的对话。我当堂即兴与学生谈论起自己心目中的昆德拉:"米兰·昆德拉,这位世人眼目中的大师,他文学生命的荣耀开始于巴黎,但他的灵魂永远走不出捷克——那座弥漫墨绿色彩、充满感伤韵律的城市。人们仰慕昆德拉自由的思想和翱翔的灵魂,但深深打动人的却是他字里行间弥漫的墨绿色——那是故土的温暖与他一路相伴……"在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学生告诉我:"老师,  相似文献   

2.
金子靖 《科教文汇》2007,(7X):156-156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王春 《科教文汇》2008,(35):245-246
余华的小说《活着》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福贵饱经苦难的一生,余华对福贵的受难根源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使读者在阅读当中看到了自己,在福贵的受难中激发读者对自我的联想,对自身以及所处的外部世界进行反思;面对苦难,读者从福贵身上看到了忍耐力量的强大,看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叙述《玻璃城》的内容,分析了存在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把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置于生存之术和生命之道的视野中,中国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实现途径的认识经历了逐渐深化和更加合理的过程.从毛泽东偏重社会主义生命之道,到邓小平倚重社会主义生存之术.再到江泽民致力于二者的初步统一,再到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调整中逐渐走上了更科学、更合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存在与时间》要"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但海德格尔所说的意义绝非语词的含义。在《存在与时间》中,意义具有一种完全确切的含义,它被明确地规定为所据。作为所据的意义是使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得以可能的生存论结构,也是一切对象得以被给予的条件。海德格尔在此书后半部分将此在的存在学意义阐释为作为境遇的时间性,这种阐释只是对此书前半部分对意义所作的规定的进一步探究。海德格尔后来的"存在的真理"与"存在的拓扑",就都意味着存在的敞开而言,与《存在与时间》中的存在的意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余华唯一的长篇小说《兄弟》的问世与热销后,带来了褒贬不一的回响,本文试从余华的叙事来分析小说文本的失范之处,认为余华式的叙事风格似乎正在步入一个过分“狂欢”的误区,并模糊了作品本应有的文学价值,显然,和前期作品相比较,《兄弟》是一部更为缺乏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的小说。  相似文献   

10.
余华唯一的长篇小说《兄弟》的问世与热销后,带来了褒贬不一的回响,本文试从余华的叙事来分析小说文本的失范之处,认为余华式的叙事风格似乎正在步入一个过分“狂欢“的误区,并模糊了作品本应有的文学价值,显然,和前期作品相比较,《兄弟》是一部更为缺乏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张科文 《今日科苑》2009,(22):147-148
从看文章的形式描述,再联系到具体的文章内容,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小狗卡列宁,首先隐喻的是特丽莎的命运,同时也是他们夫妇共同命运的象征。用卡列宁这一形象来隐喻人物命运,起到了表现人物性格、增强场景氛围、暗示小说主题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分别为中西方经典的文学理论专著。现从"艺术的起源"方面比较《文心雕龙》和《诗学》的异同点。刘勰的"物感"说和亚氏的"摹仿说"在艺术起源论上虽都从人性问题入手,但刘勰重在人的能动性与物的表现性的对应同构中张显物的勃勃生机,亚理士多德以理性为先,在人的理性与神的形式的相映互通中展现光辉。  相似文献   

13.
从约翰·巴思的短篇小说《生命故事》中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很多作品并没有贯彻其一向主张的各种原则.作者没有死,读者不自由,而作为后现代主义重要特征之一的"零乱"很多时候也没有得到实现.因此说后现代主义具有一种天生的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李碧绿 《科教文汇》2008,(34):61-61
《道德经》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有非常深刻、丰富的领悟,强调自我与他人、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其生命价值观对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6.
费俊慧 《科教文汇》2008,(20):241-241
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两住先驱,两人都著有《语言论》一书,然而这两位大师的影响却反映在不完全相同的领域中。两本《语言论》虽然在语言学领域中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对美国语言学界乃至全世界语言学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两位先驱,两人都著有《语言论》一书,然而这两位大师的影响却反映在不完全相同的领域中。两本《语言论》虽然在语言学领域中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对美国语言学界乃至全世界语言学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史记·晋世家》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比较,从记事、记人、记言等方面探讨二者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杂志》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木容 《现代情报》2004,24(1):39-40,71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2年的《图书馆杂志》和《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种刊物的容量、栏目设置、著者情况及引文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两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宋利敏 《科教文汇》2009,(28):252-253
《韦护》是一部“革命加恋爱”式的作品,虽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不高,但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文学模式加以彰显是不全面的。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样一种叙事方式下,一种不成熟但却不失真实的知识分子心态得到了相应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