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段关于工匠的电视解说词:"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终一生、爱一事的耐心."这句话触动了很多人."工匠精神"是一种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极致精神.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党报新闻记者该具有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呢?笔者在本文中就此加以浅论.  相似文献   

2.
从匠人到艺术家的跨越实际上就是“想要”和“得到”,而必不可少的是“做到”,这其中各行各业都必须践行的一定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一个引发广泛热议的亮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人们看到,即使是互联网的大佬,对工匠精神也是津津乐道,地球人都知道的例子当然首推中国游客赴日本抢购电饭锅和马桶盖.各界人士没有人怀疑我们今天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但一致认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绝不是光有钱有技术就万事大吉的.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已成为国人热议的一个话题,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是针对制造业来说的.笔者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种精神.尤其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的出版行业,承担着传播文明与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因而,在编辑工作中为了提升工作质量、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融入工匠精神.本文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工匠精神的涵义,分析了在编辑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并对在编辑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提升编辑水平的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李克强总理对“工匠精神”的倡导,一时间,反映和报道各行各业的著名工匠和在“工匠精神”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时代精品,纷纷见诸媒介.“工匠精神”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大家都在缅怀和盛赞自己身边、自己行业中,那些令人敬佩、令人神往的传奇式人物及其精湛业绩与“工匠精神”.在新闻界,亦有超级的大师工匠和“工匠精神”,正是这些卓有建树的老前辈和他们的精神,带领和鼓舞着后来人艰苦创业,步入辉煌.  相似文献   

5.
张雪丽 《出版参考》2016,(12):23-25
工匠精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工匠之神,即精神品质方面,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理念精髓,抱持工匠精神的本质,建立起诚信待人、敬岗爱业、专注做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之心;工匠之术,即技能方面,指精通自己的职业,掌握科学精湛的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做事能力,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匠精神既是编辑业界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命题.编辑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媒介产品的精品意识.编辑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好的编辑制度.通过编辑规范和制度来约束编辑行为,引导编辑价值取向,真正地打通编辑主体建设的旋转门,才能实现编辑主体建设的内外结合、有机统一和相得益彰.好的编辑生态文化是倡导编辑工匠精神的前提.只有建设真正以编辑主体为本位、以编辑质量为导向的编辑生态文化,编辑工匠精神才能成为编辑主体对精神价值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出版行业的产品是图书,图书生产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图、文的编辑加工,为社会大众提供有价值的出版物。如何确保出版物有价值?这就要求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出版领域,培养学者型编辑。本文探讨工匠精神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并根据实际提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者型编辑的建议,以便净化出版行业风气,提升出版物质量,为推动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李海中  左健 《出版科学》2018,26(1):38-42
工匠精神在中国传统行业和民间社会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受传统儒释道思想影响,在主流价值体系中地位不高.编辑出版工作也有较强的工匠精神传统,但因为各种原因,近年来工匠精神缺失,存在种种不正常现象.在此背景下,重塑编辑工匠精神,对提升编辑队伍素养、打造出版精品、由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侯凤芝 《青年记者》2017,(5):118-119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从“众媒”到“智媒”泛传播时代的新闻出版从业者来说,“工匠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科学指导性.以“追求卓越、崇尚质量”的“工匠精神”为指导,创精品、树品牌、正导向,实现媒介内容与传播技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成为业界共识.如何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新闻出版“工匠”,使其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和跨界传播的执业能力,是高校新闻出版专业教育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康娟 《出版参考》2017,(9):71-72
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具备工匠精神对期刊编辑尤为重要,而传承并发扬工匠精神期刊编辑必须做到,理解期刊定位要准确无误、选题策划力求精益求精、编辑文章应精雕细刻、校对工作需一丝不苟、编后服务要周到细致.  相似文献   

11.
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文化担当,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编辑的文化担当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文章探讨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敬畏、奉献、知行合一"三大工匠精神内涵在编辑职业素养中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探讨医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其意义,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进而实现医学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和医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意味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像对待工艺品一样精心打造自己的产品,对于产品的质量有严格的管控,编辑工作需要耐心、细心和对产品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在全媒体时代,产品出版的周期缩短,编辑工作强度加大,编辑更需要在工作中强化工匠精神,提高职业技能,发扬奉献精神,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它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时期,工匠精神对编辑工作越发重要,渐有成为稀缺精神的态势.传承工匠精神要做到认清数字出版的实质,找准编辑出版人的定位,继承核心思想,集成核心技能.创新工匠精神要做到设定以项目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体现以"减负"为目的的人文关怀,建立以协作为重点的沟通机制,以及以激励为重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创新编辑出版领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陈圣来 《青年记者》2016,(16):11-12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迅速成为热词.这表明,“工匠精神”实际上在民间已暗中发酵,所以,一经总理提出,便引起社会强烈共鸣.中国是出工匠的国度,追溯到古代,“构木为巢”“钻燧取火”“庖丁解牛”“鲁班尺法”等,实则都是工匠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张海芳 《传媒》2018,(13):59-60
从2016年开始,"工匠精神"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中国古代,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器具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在欧洲瑞士,顶级名表都是匠人将一个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在媒体高度发达、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更为普遍,工匠精神似乎和新闻记者没有关系,但从笔者从事经济新闻采访报道15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并非只适用于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同样需要发扬"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用鹰一般的眼睛去发现重大新闻,用狼一样的韧性去挖掘和积累素材,用啄木鸟的精神精雕细琢,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16.
工匠精神是什么呢?是专注,精益求精,品质至上,更进一步说,就是职业精神.那么编辑的工匠精神又是什么呢?就是要有职业自尊、职业良知、职业责任,还要有对法规制度的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与创业风貌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精神动力."工匠精神"并非只适用于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同样适用于新闻从业者.特别是网络传播时代,新闻工作者更需赋予"工匠精神"常创常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工匠精神,分析了工匠精神与品牌的依存关系,并指出塑造图书馆服务品牌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结合工匠精神塑造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及其创新内涵,是中国新兴工业化、企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出版业而言也不例外.纵观出版业几千年的演进历史,其每一次的变革都离不开精湛的工匠技艺支撑,也离不开工匠精神创新的驱动.今天,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20.
马静 《出版参考》2016,(12):17-19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日后的讲话中再次提到工匠精神,呼唤着这种久违的理念回归,很是令人振奋!文化产品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提倡工匠精神、多出精品力作在当今的出版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