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立法的利益平衡原则比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对著作权法涉及的多个利益群体的保护条款,认为其对编辑(出版方)群体的版权保护存在失衡的情况,导致编辑“把关”的弱化,因此建议完善对编辑修改权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比较法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成立与发展的历史,以及比较法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总结我国档案法比较研究的历程、特点,对我国档案法比较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比较法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成立与发展的历史,以及比较法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总结我国档案法比较研究的历程、特点,对我国档案法比较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启动,2012年3月国家版权局发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全国图书馆界积极行动,结合实际,认真研讨,发现其中的不足有:舍弃了多个公益非营利网络传播适用的权利限制条款;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条款仍由国务院法规制定,没有由《著作权法》统一整合;没有采纳图书馆界提出的为非营利公益图书馆利用网络收集、保存、传播受著作权保护作品设置豁免条款的建议.图书馆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版权局.2012年7月,修改草案第二稿公布,部分回应了图书馆界提出的设置合理使用兜底条款的建议,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失衡的问题,而且搁置了当代《著作权法》修订无法回避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限制条款的系统整合问题.图书馆界希望《著作权法》的修订落实独立性、平衡性和国际性三项基本原则,以保障著作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5.
论著作权私权公权化趋势下图书馆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公权向著作权私权领域渗透,出现著作权私权的公权化趋势,这是建构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保障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实现著作权法的公共利益价值所需.顺应此趋势,作为公益性代表机构的图书馆确有维护著作权私权利益、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著作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林沁 《大观周刊》2011,(19):193-193
情势变更原则调整是由于不可预见的客观情形变化而引起的利益失衡问题,是合同法的重要原则。通过对情势变更原则的比较法研究,对建立我国的情势变更制度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数据库保护的条件和范围、保护的客体、权利的内容、权利的限制与例外和保护的期限五个方面对<欧盟指令>、日本<著作权法>和我国的<著作权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为我国的数据库权益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编辑主体权益伴随其创造性劳动而产生,我国著作权法对该领域的保护目前尚属空白,甚至有的条款给予消极规定.应当遵循利益平衡的原则,将编辑主体权益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畴,设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编辑创造性劳动的量化标准,以确保编著双方著作权合理、合情、合法的分配.  相似文献   

9.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召开中国著作权法第三次全面修订启动工作会,宣布《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式启动。相关人士强调,《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首先必须立足于国情,致力于解决我国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其次要掌握好著作权法利益平衡原则,妥善处理好创作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基本平衡,妥善处理好保护著作权与保障信息传播的关系;此外,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许青青 《出版广角》2016,(18):41-43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及其配套法规对期刊出版者权的规定存在范围狭窄、边界不清、相互抵触等问题,这对期刊出版者的利益保护造成了不利影响.著作权法第3次修改草案送审稿针对期刊出版者权做了立法创新,相关规定为期刊出版者维护权益提供了法律条件,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美图书馆合理使用著作权的立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对图书馆合理使用著作权的立法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成为部分国家为图书馆使用著作权立法参考的模板.一方面美国著作权法对图书馆使用著作权规范的设置详细而具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够根据技术的发展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此外,美国著作权法在其演进的过程中,较好地平衡了著作权人的私人利益与图书馆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本文就美国著作权法框架内图书馆使用著作权规范的主要内容做了介绍,并与我国相关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阐述了美国对图书馆使用著作权的立法特点,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利益平衡是现代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精神,也是著作权制度设计和著作权法修改的指南.我国《著作权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明确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明确了著作权法要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保护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传播者权),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公众的合理使用权利),在具体内容中专门规定了"著作权人及其权利"(其中以列举方式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17项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的限制"(其中以列举方式规定了12种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属合理使用),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包括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著作权法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为了解决相互交织的著作权人利益、传播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之间的冲突,维持这些冲突利益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13.
刘延芳 《大观周刊》2011,(46):26-26
著作权法同时承担着两项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职能,一是对权利的保护,二是对权利的限制,从而达到一种利益的平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的冲击破坏了旧有的利益平衡机制,出现了作者利益缩小,公众利益扩张的不平衡局面。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对现行著作权法进行修改,对旧有的著作权限制制度予以反限制,以重塑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创意作为一种思想层面的产物,很难得到版权保护.但创意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在独创性、新颖性、可交易性等方面比较符合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创意在理论上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客体特征,因此著作权法对创意的保护难度较大,相关立法部门应设计著作权法对创意的保护机制,包括程序性条件、兜底条款、保护期限的设计,从而使创意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各国著作权法对传统资源合理使用的规定并不适用于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在法律缺乏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施保存行为就有可能造成对权利人专有权利的侵犯,单纯或过度的著作权保护会阻碍数字作品的长期保存.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更多地保护作品拥有者的权益,对作品的使用、长期保存提出了多种限制条件.可见,平衡著作权与保存管理权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整理人享有.有的法院认为,古籍整理成果凝聚了整理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享有著作权保护;而有的法院则认为,古籍整理成果不能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古籍整理的目的在于还原古籍原意,整理人不是作者,整理成果未产生新作品,不应享有作者权保护.但为使古籍整理成果的利益得到必要的维护,《著作权法》可在邻接权框架下为古籍整理者增设一项新权利——古籍整理者权.  相似文献   

17.
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征求意见中,古籍整理的著作权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目前,与古籍整理相关的著作权矛盾和利益纠纷呈现出频发性、激烈性、复杂性的态势,而解决问题却遇到了一定的法律适用障碍.为此,建议对《著作权法》及其配套制度作出符合古籍整理著作权保护特点的变革,保障古籍整理事业在著作权法制轨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曹辉 《大观周刊》2012,(9):54-54,10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完备都离不开比较法的研究。尤其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积极推进比较法的研究正是时代发展使然。本文从比较法研究的意义、学界对于比较法研究的层次界定、比较法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以及当前我国开展比较法研究的重点领域选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给出了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期望得到业界专家前辈的指点。  相似文献   

19.
正著作权法是确定相关主体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并提供保护,调整因创作、传播、使用作品而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我国著作权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立法。现行有关著作权法的主要法律和行政法规可以概括为"一法六条例"。  相似文献   

20.
标准的著作权保护归根究底是一个利益分配和衡平问题,因此,公共标准不宜再予以著作权上的保护;而私有标准涉及标准制定者、同业竞争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多种主体之间的利益纠葛,应当将其纳入传统著作权法领域,以私法方式实现标准制定者的著作权收益和权利维护,同时按照《著作权法》的平衡理念兼顾非商业竞争者的合理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