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中国现代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简称研究院)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局联系、引导其他相关智库“开展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政策解读”等工作的重要纽带与桥梁,紧紧围绕“中央和国家机关”智库这样一个定位,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就建设新闻出版领域新型高端专业智库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以国内外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4种国内外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建立和优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影响力评价体系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比较国内外4种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归纳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结果/结论]每个指标体系各有优劣,明确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智库运行特点设计不同的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朱喜基 《青年记者》2020,(11):82-83
媒体智库是具有公信力、传播力与研究力的大众媒体构建的致力于思想论争、社会咨询和决策服务的研究咨询机构.自2015年我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来,不少媒体智库实现了专业智库与媒体机构功能优势的充分整合,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在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引导社会意识形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媒体智库建设过程中,仍难以摆脱内容质量、受众数量、智力积淀等多重掣肘.近年来,“智媒融合”理念的影响逐渐深入,为媒体智库提供了勃兴契机.作为融合思想创新力与舆论传播力的机构,媒体智库只有从浅层的“智媒结合”转向深度的“智媒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内容质量、受众数量、业务拓展三重跃升.  相似文献   

4.
施华 《传媒》2021,(6):48-50
中央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智库发展的新时代.为了紧跟这一时代发展步伐,行业媒体应全力推进智库型媒体融合发展.当下,许多行业媒体正抓住机遇加快行业智库型媒体建设,全力为党和政府及行业决策提供咨询产品,使专家资源、思想产品成为行业媒体提升舆论引导的核心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为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等“有条件的地方可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新型智库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产业智库;2018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媒体智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有益探索,是中国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突破,一方面它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另一方面它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提供决策咨询。在国际协作的背景下,媒体智库可以充分发挥“二轨外交”的作用,利用媒体优势,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本文试从国际人才资源协同、国际内容资源协同、国际技术资源协同三个方面分析媒体智库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探讨媒体智库协同创新对助力国家现代化治理、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遵循《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部署,文章聚焦“2022新型智库治理论坛”86位专家关于智库建设新征程、高校智库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智库优秀成果案例分享、数据驱动型智库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智库机制变革、智库国际化与评价创新等主题报告,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机制创新、数据驱动、全球治理、高校智库建设等方面呈现新时代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进展,为智库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皮书作为一种具有鲜明话语特征并被国际社会关注和接受的智库报告,在政府决策、智库思想交流、社会推广、媒体转化、引导舆论、传递中国话语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其“专业”“前沿”“连续”“数据”“传播”等特征,已经成为关于“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话语平台之一.皮书研创出版通过构建智库话语平台,为促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发展经验,为提升中国在学术上的对外话语权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
医学图书馆是汇集医学信息资源、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和传播医学知识的中心,可发挥专业优势,在面向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健康智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学界对医学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尚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系统梳理。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梳理总结图书馆与智库建设、医学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现状,并从推动面向健康中国的新型智库建设、赋能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科普行动、促进医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三个角度阐释医学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价值前景;其次通过深度访谈,从行动路径和发展过程两个维度分析医学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流模式,包括“战略驱动+品牌转型”“机构重组+精准循证”“协同创新+业务拓展”三种,纵向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在智库活动起点发挥信息资源保障作用,在智库活动前端发挥情报支撑作用,参与智库建设全过程中的核心活动。再次,从动机障碍、机会约束、能力瓶颈三个层面剖析医学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实践中的挑战。最后,对医学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图2。表5。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10.
黄浩  王雪 《青年记者》2021,(1):70-72
媒体智库的融合传播,不仅是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媒体集团内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健全舆论引导机制、进一步提升媒体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媒体智库的市场基础以及智库成果融合传播的分析,尝试理清媒体智库特色发展中关于融合传播的基本脉络与方向,并提出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中央对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顶层设计。其内部逻辑,来源于主流媒体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早日实现中国梦以及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实际需要。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这几个概念既独立运行又互相连结,共同构成一个由顶层设计统率的概念体系。新形势下提升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需要推行“文化综合创新”,并借鉴全球的创新理论成果,做到“理论创新为要”和“思维创新为先”。  相似文献   

12.
智库舆论传播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库是当今世界影响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智库要提高公信力并提升参与政策决策的程度,必须增强智库的舆论影响力,本文从分析我国智库舆论传播的现状出发,力求探讨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智库舆论传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宣传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闪耀着真理的智慧光芒,形成了体系化的理论成果,成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成果新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出现105次,“坚持人民至上”已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其鲜明特征就是人民至上。本文旨在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人民至上”理念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时代要义及实践路径,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强化人民理念,加强正面宣传,服务人民群众,着力打造新型传播格局,增强新闻舆论引导,使其拥有更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高国家“软实力”。以陕西省图书馆探索新型智库服务实践为例,分析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制定发展规划、与政府建立沟通反馈机制、组建优质高效的智库团队、重视数字资源建设、构建智库平台、整合网络公共资源、开展嵌入式服务、与其他机构加强合作等措施以提升新型智库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为背景,分析国外知名智库的文献信息服务,以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中心”为例,介绍其机构合作,资源共享,数字化保护,个性化服务等工作的方法与经验,探讨基于智库理念的高校信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党校置于重要的地位,党校图书馆势必需要转型升级,而“特色资源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其努力发展的方向。为此,文章针对党校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等西方智库为主的全球知名智库的话语传播对政府决策及公共舆论有重要的影响力。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传播为例,聚焦于话语体系分析中文本与机构、外部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新媒体时代西方智库话语传播机制的构建路径。研究表明,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使用加强了智库研究内容文本与媒体及智库、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情境下,智库研究的扩散形成一种"耦合"的传播过程,使得智库可以以较低的运营成本接触到国际受众,获得全球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刘红兵 《传媒》2018,(15):19-20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改革发展的推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智库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媒体不再局限于观察者、记录者的角色,而是积极投身其中,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传媒智库已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人民智库、新华社的瞭望智库、经济日报社的中经智库等,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媒体建设新型智库的理论探索和模式构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高晓天 《传媒》2022,(10):53-54
全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甚至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新闻评论作为突破口找寻新出路,无疑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很早就明确了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借助微博的超强影响力进行微评论,与纸媒评论形成“组合拳”,进一步提高了其舆论引导力,对其他党媒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提出使得我国智库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对智库参与人员、机构设置与运行环境进行研究,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通过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参考咨询服务而参与其工作的开展,并采取一定的效益评价手段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评价,进一步保障自身的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