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 ?”苏鲁同志所提出的疑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认为很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其一,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这是写到宪法和党章上的,是不会改变的。在实施领导行为上,无论是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人成份的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人成份的代表占有重要比例,他们代表全国广大工人群众参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么会说“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呢 ?   其二,要辨证地看待“吃香”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吃“皇粮”,…  相似文献   

2.
《中国职工教育》2001年第5期登了读者苏鲁来信,信中提出了一个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些文件中还一再强调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这和现实工人的状况怎么相吻合呢?”同时还发问:“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我理解苏鲁同志信中所提的“工人阶级”,实际上是指生产一线的劳动工人,是操心柴米油盐的百姓们。他们关注的是收入的高低,社会关系是否“吃得开”等等。从实际情况看,工人兄弟即使不下岗恐怕大多数也比不上公务员及白领阶层等,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人们所说的“不吃香”的根据。处于这种情况之中的工人兄弟产生失落和迷惘是…  相似文献   

3.
我对苏鲁同志提出《工人阶级不吃香了》的问题很有同感。我认为“工人阶级不吃香了”的说法不准确,而说“工人阶级不那么吃香了”才较为确切。   从 50年代到 70年代,在我们当地,盐业、林业工人,厂、矿工人最吃香,每月有固定工资和大米,而且工资待遇很可观,还有劳保福利。那时的工人阶级,岂止吃香,简直成了国家宠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企业转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产品要求优质合格,适销对路;品种要求花样出新,投入市场竞争;分配要按劳取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关联。工人就显得不那么吃香了。再拿工…  相似文献   

4.
苏鲁同志“工人阶级不吃香”的来信在贵刊登出后,一时众说纷耘。对此,我以为,大可不必上纲上线,怨天怨地。同样都是人,你为啥就不吃香 ?如果说在那个年代,是因为沾了老子的光,当上了这长那官的倒也罢了;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有真本事就吃香,没有知识,没有能力,甭管你是党政干部还是首席执行官,照样得下岗,下了岗连吃饭的钱都来得不容易,也就不香了。人家一些农民兄弟,现在腰包鼓起来了,还不照样吃香。   我看就没有必要再分啥干部、工人和农民,吃香不吃香,就看自己是不是争了气,如果真要尽了力,我相信虽不一定很香,也…  相似文献   

5.
读了苏鲁同志关于“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的来信,颇为感慨。我觉得,我们的党和国家对广大职工一直是非常重视,非常尊重的,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也是明确的。但也不能否认,近些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忽视职工作用,不尊重职工的劳动,否定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甚至严重损害职工利益的种种现象。就连一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影视创作中,也很少见到工人的形象了。这不能不让人忧虑,引人深思。 如今在我们的屏幕上,工人的形象实在少得可怜。即使有那么几个工人形象,也多是作为厂长、经理们的陪衬,处于无关紧要的配角地位。作为配角的…  相似文献   

6.
苏鲁同志一封《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的来信,在本刊刊登后,反响较大,有赞同者、有反对者,本刊从第六期始陆续从大量来稿中作了选登。所谓“锣不敲不鸣,鼓不槌不响”,始至今期,编者以为所载文章基本反映出了大家的心声。至此,本刊辑郭双年、沈琮、陈歧山、孟祥奎、陈思雨、覃素莉、姜兴宏等同志的观点,汇成此文,为该讨论结穴。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地位没有变工人阶级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从我们党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这是写到宪法和党章上的。在实施行为上,…  相似文献   

7.
本刊在第五期刊载了苏鲁同志的来信《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此后刊出后,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纷纷就此进行讨论,现部分选登,希望广大读者继续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最近,我读高中的女儿拿回一份学生登记表,在填“社会关系”一栏时,女儿不满地说:“怎么咱家的亲属都是工人?就没有个国家干部、个体老板、知识分子什么的,多没面子啊!”我对她说:“工人是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中国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也就您那么看吧,事实上工人算老几?还工人阶级,谁理你啊?!”女儿的话呛得我半天无言。气过之后,我再想,工人阶级过去在企业里是脊粱,是主脉,“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歌这话多给工人长精神!可现在看看,有谁还愿当工人?看看人们填的一些表,还有几个是工人?但凡有职称的填职称,有…  相似文献   

9.
苏鲁同志提出“工人阶级不吃香了”的问题,我做为基层工会干部深有同感。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以及工会,都把维护职工利益叫得很响。一方面是大会小会强调,整篇整板理论文章的宣讲,一方面是职工仍在下岗;一方面是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一方面是在岗职工拿不到工资,下岗的职工无人管。逢年过节送袋米、送袋面,全年维权工作就算完。工人不吃香,职工下岗,职工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对于这些现实问题,党务部门可以用“形势总的向好的方面发展”而一言蔽之;政府部门可以用政绩工程而掩之;工会无能为力而视之。…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基层工会工作者,从事工会工作20多年了。在这里,我也想谈谈关于工人阶级是否“吃香”的问题。首先,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工人阶级并不是光指工人,而是包括很多职业或行业人员在内的群众。关于工人阶级“吃香”与否,如果单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性质这个意义上讲,本人同意《中国职工教育》第七期刊登的陈岐山同志的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在我们周围或实际情况看,卢德荣同志的观点更受欢迎。因为后者所谈更符合实际。要说职工“吃香”与否,是可以…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父母这样的话,“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当一辈子工人!”“你看到那扫大街的吗?他就是因为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才会是今天这样的!”……这些都是现代家教中司空见惯的场景了!可是,当我们看了老舍先生教育子女的故事,或许就会有新的思考了。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读了贵刊第七期“热点话题”中卢德荣关于工人不吃香的文章,很有同感,我所在的企业就是这么回事:一、涨工资论职位,坐小车讲官衔,工人算老几?二、没有靠山,工人办事样样难;三、领导眼盯的是美女大款,还有他的上司,眼里怎么会有工人?四、领导培植重用的亲信(陪赌陪嫖的亲信),是能以权换权,以权换色的人……。还有比这些严重得多的,国有资产进了个人腰包,工人拿不到工资……。您说,要都是这样,这企业还有救吗?我真是为此而担忧!读者:孙淞“不吃香”我也有同感@孙淞  相似文献   

13.
一你不是官。中国“官本位”太严重。无官一身轻,你轻得似鸿毛。任何时候维护的是当官的利益。分房论科处级,涨工资论职位,坐小车讲官衔,工人算老几 ?   二是你无靠山。没有靠山,工人办事样样难。把工人象足球一样踢,而且似中国男足那滋味。一个芝麻官,可以把父辈级师傅指挥得晕头转向。弄得诚惶诚恐不说时时但心下岗饭碗难保,崩想“吃香”。   三是你兜中无钱能“吃香” ?本身是一名工人,无权无地位只有一身力气,靠力气挣那点饭钱养家糊口,送不起大礼,请不起贵客,在单位你能硬得起腰吗 ?腰不硬怎“吃香” ?领导眼睛盯的…  相似文献   

14.
看了“《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一文后,我认为回答应是否定的,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工人阶级不是不吃香了,而是更吃香 !  首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问题,一再强调这是基本的政治问题。在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其次,我们党关于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的观点没有变。在中国工人阶级身上有许多特点、优点,如先进性、组织纪律性、革命的彻底性、大…  相似文献   

15.
“老实人”真的吃亏吗?姚蓉儿现在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老实人”要吃亏,或“老实人”不吃香了,也有人说,搞商品经济,就伯“老实人”。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呢?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老实人”。邓小平同志早在60年代评价大庆人的“求实”精神时...  相似文献   

16.
[帽子]安徒生很俭朴,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行路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同一句式,部分词语易位后,意思不同了,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教授也答不上]孩子问当美学教授的爷爷:“爷爷,为什么您说一切假的都是丑的?”“那当然!难道你能举出相反的例子吗?”“能!”孙子爬到爷爷的膝头上,得意地说,“您瞧您自己——装上假牙后,变得又年轻又精神。要是拿掉假牙,您的嘴巴又空又瘪,那才丑呢!这不是相反的例子吗?”(…  相似文献   

17.
忧虑“教师吃香”上海於荣看了《人民日报)10月14日所发一则新闻“温岭教师吃香;十三位企业干部转当教师”后,作为教师的我心中并没有多少喜悦感,反而生发出些许忧虑和疑问:这些企业干部转当教师的动机姑且不议,他们能胜任教师工作吗?这种做法与教师职业化的国...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品质     
在一条马路上,一位智者遇到了三位埋头苦干的修路工人。这位智者问了他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在做什么?”第一位回答说:“在修路”,第二位回答说:“在挣钱,养家糊口“,第三位回答说:“在为国家做贡献”。你喜欢哪种回答?如果是你,又会做出哪种回答?第一个工人就事论事,低头干活不看路,他看不到工作有什么意义,属于当一天和尚撞一  相似文献   

19.
<正> 长沙工人夜校,是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九日,在湖南长沙,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倡议创办的。它是我国第一所工人夜校. 历史背景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我国仍然处于卖国贼和帝国主义的蹂躏下。中国是亡,还是生?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依靠谁? 一九一一年,虽然进行了辛亥革命,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敢也根本不可能广泛深入地发动工农群众,所以失败了.为了唤起工农千百万,组织起工人阶级的队伍,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一七年十月底,开始在湖南长沙筹备工人夜校,以利用这个阵地,宣传工人、动员工人、组织工人,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做准备。办学经过一九一七年,毛泽年同志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他就以第一师范学生组织——“学友会”教育研究部的名义,亲自起草了《夜学招生广告》。广告中写道:列位最不便意的是什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话说,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虽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能做到这样真是不易得的事.现今有了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校。这个夜校专为列位工人设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写信一天,姐姐看到5岁的小西拿枝笔在写什么,就问小西:“你在干啥?”“我要写封信给小英。”小西回答。“可是你还不会写字呀。”姐姐又。。小西扬起头说:“那有什么关系,反正小英又不识字。”在地理课上,老师提问张晓:“黄河的发源地在哪儿?张晓答:“天上。”“为什么?”“诗人李白不是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吗?”黄河的发源地妈妈:孩子,你不感到羞愧吗?已经上了3年学,却只能数到10。这样下去,你将来能干什么呢?儿子:我去当拳击裁判员。答。姐又当裁判睡着了儿子不愿早睡觉,爸爸坐在床边给他讲故事。一个小时过去了,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