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 《家长》2003,(Z2)
每年表哥、表姐都会携家人从外地来津看望我母亲,每当母亲打开门的时候,他们都会像孩子一样拥入母亲怀中。这时的母亲会兴奋地涨红了脸,激动地用手捧着他们的头,嘴里呢喃着“快让我看看,看看你们变成什么样儿了”,言语之中就像关爱自己在外漂泊的孩子。祖父母去世早,父亲是由伯伯、姑姑带大的,故此母亲一向把伯伯、姑姑视为长辈,在赡养外祖母的同时,从不忘记照顾他们的生活。父母在家族中属“大知识分子”,生活条件也算“优越”。因而每年都抽出部分钱款资助生活较为拮据的伯伯、姑姑。大伯患有风湿病,记得父母为了给大伯买一件…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花     
父亲以前是做测绘工作的,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面的崇山峻岭中度过。每次家信,都不忘叮嘱母亲:“带好阳阳,别忘了浇花。”母亲看后无不嗔怪地说:“他的两个宝贝,谁敢忘了呢!”后来,父亲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不适宜到野外,我们全家终于可以________了。于是家里和单位的阳台与窗台上就到处生机勃勃地长起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我出嫁后,偶尔回来看看,总能________到父亲的春华秋实。母亲________父亲,说他是用刻度的瓶子计算水量给花浇水,就像小时候给我喂药一样。我有了小双双后,就忘了父亲的花,倒是父亲常来看小双双。一天,…  相似文献   

3.
我的母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听着这首十分耳熟的歌曲,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从小到大,母亲为了我,很辛苦地在外面工作着,父亲没能支撑这十家,家中所有的开支便一下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记得小时候,父亲很不喜欢我,常常打我、骂我,我又没有人带,这可累坏了母亲。每天,母亲早早叫醒我,带我一块上班,中午还要带我回家煮饭给父亲吃,吃完饭又匆匆赶去上班。母亲常常为了多赚点钱而加夜班我困了,母亲会  相似文献   

4.
德拉的父亲是个探险家,大半生都在外漂泊。二十年前的一天,德拉的母亲收到他从遥远的地方拍来一封电报:“我成功了,即将归来与你们团聚!”  相似文献   

5.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这是我和母亲都很喜欢的一首儿歌。母亲说,希望我就像小船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说,愿妈妈不再像离岸的船一样漂泊。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我两岁半的时候,她带我从青山绿水的家乡来到了这个繁华的城市,从此,为了我、为了家,她开始了她的旅程、她的漂泊……  相似文献   

6.
一个“半边户”教师的日记湖北阳新一中胡隆佳×月×日星期三阴晚饭时,几位老师在食堂里边吃边聊。话题转到“谁是最苦的人”时,大家列举出种种理由,都说自己是最苦的人。最后,我说,只有我才是最苦的人。因为我是“半边户”,除了要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时常回...  相似文献   

7.
蜂窝     
不知何时,房间的窗户上,来了一户邻居.一个小小的蜂窝挂在窗外,上面爬着两三只蜜蜂. 蜂窝是半圆形的,只有半个鸡蛋那么大.我一发现它,就叫来了父亲和母亲.父亲有些着急:“快把蜂窝打下来,变大了就糟了.”我没想到,一向爱护动物的父亲会这么说.“算了,让它们在那里吧,反正有纱窗隔着,还有蜂蜜吃呢!”母亲说.其实,压根儿就没有蜂蜜.但蜂窝就这样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矫友田 《成长》2007,(1):8-9
那年春天,通过一位朋友引荐,我来到省城一家电脑售后服。务公司工作。当时,老家还没有装电话,平时只能写信与父母联系。中秋节前夕,我写信告诉父母要回家过节。结果,因为公司安排加班而让回家的计划泡汤了。将近半年没见我,母亲有些不安,多次催促父亲到省城探望我。经不住母亲的唠叨,父亲便写信告诉我,他准备来省城一趟。这么长时间没见过父亲,我也非常想念他,也想借机会陪父亲在省城转转。于是,就回信将公司地址和电话告诉了父亲,让他下车之后给我打电话,我再去接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泪     
我刚高中毕业那年,本来相貌堂堂的父亲突然口眼歪斜,偏瘫了。我与弟弟都吓坏了,跪在父亲面前揪心地恸哭,母亲一边抹泪一边将好心邻居教的偏方,把蓖麻子捣烂敷在父亲那歪斜的半边脸上。  相似文献   

10.
深深的父爱     
走在这满是荆棘的成长路上,寻找着父亲的足迹…… 父亲在我的眼中总是那样的平凡。他从来没有像母亲那样为我洗衣做饭,也没有对我问寒问暖,更没有在我伤心时逗我心欢。电话里,总是传来母亲关怀的声音;餐桌上,总是母亲为我夹菜;病床上,总是看到母亲忧心的目光……似乎总是母亲时常在我身边,而父亲则是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 父亲爱喝酒,几乎每次都喝得大醉,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整个身上都是一股难闻的酒气,而且每次喝酒的时间都不少于两个小时,同样的一句话一直说到你睡为止。父亲爱打扑克,而且每次一玩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相似文献   

11.
老屋原来在一个十来户人家合住的院子里。我分配工作后才搬了出去。自从我在机关升职之后,每次回老家,年过花甲的父亲便要我陪他到老老少少的熟人中走走。我觉得这是父亲的虚荣心使然,无非是想借我抬高他在乡邻中的地位而已。上次回家,因为是过年,给父亲买了不少东西,他衔着叶子烟,一脸受之有愧的表情。吃过午饭,父亲给我递烟、点火,然后语气怯怯地说:“老大,要不,爸带你出去走走?”我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坐了半天车,困了,想睡一觉。”失望像网一样罩在父亲脸上。他一瘸一拐、  相似文献   

12.
母亲站在我身边,轻轻地帮我梳理着头发,半长发被母亲分成两股,用丝带扎着辫子自然地垂在双肩前。母亲看着镜中一袭白裙的我:“小如,长成大姑娘了呢。”今天是我生日,父亲给我在湖滨饭店办了一个隆重的生日宴会。也算是对我考进全市最好的高中的一种庆贺吧。宴会喧嚣沸腾,进行到一半,主角早已更换,父亲轻松自如地流转  相似文献   

13.
改造金星     
书房里,乐荫宇正在思考寒假活动计划,她的母亲进来,笑眯眯地对她说“乖女儿,不用想了,我与你父亲决定带你一起上金星。” “太好啦!”乐荫宇转过身来,惊喜地望着母亲说,“你们怎么会跟我想到一  相似文献   

14.
母亲     
那年,母亲带高三毕业班的课,我正上六年级,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母亲接到电话,说父亲骨折了。对我和母亲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相似文献   

15.
<正>主题演讲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卢柏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忠于宪法,守护万家”。在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总是穿着一身藏蓝色的警服,接着没完没了的电话。他是家里的“大忙人”,也是街坊邻里口中的“大好人”。我曾问过母亲,“爸爸每天这么忙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听后微笑着望向窗外,自豪地说:“为了这万家灯火。”这一刻,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高大起来,妈妈的话也让我在心底埋下了一颗想当警察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父亲以前是做测绘工作的,一年中的大半时间在外面的崇山峻岭中度过。每次家信,都忘不了嘱咐母亲:“带好阳阳,别忘了浇花。”母亲看后不无嗔怪地说:“他的两个宝贝,谁敢忘了呢!”。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张已过半个世纪的老照片。   1950年,父亲在苏北军区特务二团当团长。我出生不到一个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接到赴朝作战的命令,父亲即带部队从江苏到了东北,编入志愿军。当时上级命令有小孩的女同志不入朝,母亲就带我留在鞍山留守处。这张照片就是父亲入朝前与母亲、我及警卫员等照的合影。   当时朝鲜前线战斗打得非常残酷,经常有指战员牺牲、受伤的消息传回来。一次,父亲团里有位参谋因公回国,父亲就托他把一分一分的零花钱都带了回来。这可把我母亲吓坏了,她以为父亲牺牲了。想到要是父亲牺牲了,我一出世就没了…  相似文献   

18.
封面人物     
正池伯鼎祖籍闽清县坂东镇。他的父亲儿时是个放牛娃,母亲是当地一户殷实人家的千金。后来,父亲从军并考入保定军校三期,与张治中等著名将领成为同学。1927年,池伯鼎生于北京,后随父母四处漂泊,  相似文献   

19.
最美的声音     
要说一个人的鼾声跟打雷似的,那你肯定会把这个人想像成一个满脸横肉、半脸络腮胡子的壮汉。实际上,打鼾的人确实大都是些胖子、男子、大嗓门子。可我母亲是个例外。她瘦瘦小小的,说起话来细声细气,但她的鼾声,用我父亲的话来说就是“运转不够正常的马达搞出来的”。父亲还说,他和我母亲结婚那天晚上,被她的鼾声吓得一夜没敢睡,因为鼾声不断的母亲呼吸一直不通畅。父亲惟恐母亲上不来气,搞出人命关天的大事来。  相似文献   

20.
一份拼盘     
早上刚上班,母亲打来电话,问我可否有时间回家帮忙苹果。我一听,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母亲性情的刚烈和通达,在村里是出名的。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一人操持家务,经营农活。家里的秋地本就不少,还有七八亩的果树,但母亲却从来不会轻易地叫我们回家帮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