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内容小学自然课本第一册第四课。教学目的1、指导儿童认识植物叶子的各种形态,了解叶大多是绿色扁平的。叶分叶片、叶柄两部分,叶片上有叶脉。2、通过观察、比较,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和用比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植物的叶》一课,叶子的构造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其结构部位分辨不清,不易记忆和掌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设计制做了《叶子的构造》一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本片为旋转片,按叶子的基本结构由叶柄、叶片、叶脉设计组合而成。一、在三张明胶片上,分别画上叶柄、叶片、叶脉(图1)。  相似文献   

3.
“叶的形态”一课内容浅显,直观性较强,知识零散,相互间无必然的联系,需要一定的感性认识,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免会出现枯燥、无味,没有东西可讲的尴尬境地。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上也有欠缺。有鉴于此,在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索,我采用了这样一种新的课堂框架结构:一、制造悬念,激发情趣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前预习是读课文或看实验,而我在这一课前,先让学生着手准备采集各种形态的叶,采集叶时注意观察叶的组成、叶脉、以及叶在茎上的着生顺序等等。然后把采集来的叶用废书、废旧报纸夹起来,用重物压住,保存。根据中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4.
<正>一、从细微处感知美教师应当让学生从细微处感知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并以主动观察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创作兴趣,慢慢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三年级《叶子上的小血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培养学生对叶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拓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前,教师就让学生在校园里选择一片最喜欢的落叶。课上,教师选取了几个小朋友的叶子,用拓印的方法创作了一张作业。在压印叶子纹理的时候小朋友叶发出惊叹声“原来看这片叶子的叶脉是这样的呀”“这个叶子的脉络看着不清晰,但是印出来的效果很有趣呀!”  相似文献   

5.
我的孩子姜钦文也不知从啥时开始迷上了搞研究,跟朋友说起这件事,他们都疑惑地说:“小孩子能搞什么研究?”事实上,儿子在新牟小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而且他还两次被评为“小小研究家”,这更激发了他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在“美丽的树叶”的研究中,他一有时间就出去采集各种树叶,回家观察叶子的形状,然后自己忙着制作叶的标本。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了叶子的基本形状、叶脉的分布,并且认识了一些以前不认识的植物。每次采回叶子后,他都要对这些叶子进行比较分类,寻找各种叶子之间的差异。儿子还用各种形状的叶子做成了漂…  相似文献   

6.
姐姐告诉我,最近她们班流行在书本中夹几片自制的叶脉书签。叶脉书签精致漂亮,绚丽多彩,形状各异,我很喜欢,我也想做几片。从姐姐那儿问得制作方法,我便开始动手做了。首先,要采集树叶,叶子的形状可以随各人爱好而定。但是必须注意叶子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因为嫩的容易烂掉,而老的不容易做,最好是春夏之交时采集的叶子。  相似文献   

7.
在一堂《植物的叶》课里,朱老师利用植物叶的若干标本和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大自然中不存在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纷纷举手表示怀疑。生A:同样的一棵树上应该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B:这么大一个大自然,肯定有不少叶子是完全相同的。生C: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信,我可以去找来。……学生对朱老师的结论充满了怀疑。此时,朱老师并没有反驳,而是顺水推舟地说道:“哦,看来还得继续研究,请同学们下课后用课余时间去找一找我们身边植物的叶子,下节课把你所找到的叶子带来,我们再来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然课有许多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动植物生活的环境,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捕捉昆虫、小动物等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的因素,就看自然教师是不是一位美的使者,一个有心人。 学习‘植物的根’这一课,我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根的不同形态,须根、直根、变态根……,绘画能力强的  相似文献   

9.
生物教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不注意联系实际,仅作空洞的说教,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为此,我在生物教学中,注意了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设施,根据课文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实验.如在讲第一章原生动物门时,组织学生采集、培养草履虫,之后再指导学生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和应激性等生理活动.在讲第二章腔肠动物门时,带学生到塘边采集水螅,并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另外还结合课文  相似文献   

10.
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识别药材用植物的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看、摸、嗅”3种。药用植物标本带回室内还须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特征,参照资料,作出判断。一、看:首先要看所采集植物的全貌,是木本还是草木,是乔木还是灌木。然后再仔细观察根、茎、叶、花、果等各部分的形态,找出它们的特征。1.看叶:叶在全株植物中是令人注目的。各种植物的叶,都有它们不同的形态特征。(1)叶的数目:植物的叶有单叶,如一枝  相似文献   

11.
一、对学生进行唯物论的教育 唯物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学习自然,获取知识是“反映”,受到思想教育也是“反映”。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重视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或实验,从中得出认识。 如在教三年级《植物的叶》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搜集一些不同形状的植物叶带到课堂上来,我也搜集一些。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各种叶子像什么?并自己先给它们安一个名字。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这像手掌、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教材中有些实验设计并不科学,或不易操作,或步骤复杂,还有些难以实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一些实验因地制宜地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四年级《科学》中的几个实验改进方案简介如下: 上册《植物的叶》一课中验证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需用一个较大的塑料袋罩住一盆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察。我想,校园中有那么多种植物,何不加以利用?塑料袋大小可以随意,能罩住一个小枝条,甚至一片叶子,也照样能说明问题,所以我就布置学生在上课当天的早晨,随意找一个枝条,用自己准备的塑料袋罩住并扎紧,到了上课前我们就可以观察了。  相似文献   

13.
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天真好动好问。家长配合学校《自然》课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课外辅导,就能激发孩子探索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我的做法是:一、利用节假日到自然界采集有关材料观察实验是儿童揭示自然奥秘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我根据《自然》课的内容,经常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到自然界去采集有关材料,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达到探索自然、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学校在教《叶画》一课前,我领孩子上山采集各种植物叶子,引导孩子对叶子的形状、特点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制教材初中第一册生物学教科书第50页,有关植物叶片下表皮的观察实验,是用镊子撕取蚕豆(Vicia faba L)等植物的叶片下表皮进行观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困难:一是由于季节原因,实验时不易采集到蚕豆叶;二是学生实验用具质量不高,很难用镊子撕下植物叶片下表皮,因此,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将此实验作了部分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惠 《生物学教学》2022,(11):79-81
叶脉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叶脉画的制作过程:包括采集与选叶、去除叶肉、平整定型、阴干和绘画等步骤。通过叶脉画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6.
学习自然第三册《各种各样的茎》这一课之前,我采集了柳枝、秸杆、藤等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植物体,我们就叫它植物的茎。这些茎的生长形态是怎样的呢?根据它们的生长形态,又可分为几类?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真、仔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老师给了我一片叶子. 这片叶子正面呈深绿色,比其他树叶的颜色要深一些.在冬天,其他的叶子都变黄了,但它依然深绿,有点不简单.它的叶片比小叶榕树叶大一些,叶柄像龙舟的龙头,高高竖起,叶片朝里翻卷,像极了龙舟的形状.它的叶脉很清晰,左右两侧的叶脉大致对称,线条很美.除了粗壮明晰的4对主叶脉外,还有许多颜色更浅、线条更细的分叶脉,远看感觉没有,但仔细看还是可以发现的.这些又细又浅的叶脉使万年青看上去更富线条感.  相似文献   

18.
白菜心是怎样卷起来的呢?这个问题,我是好不容易才弄明白的。一天,我蹲在一棵卷心的大白菜边仔细观察。我先用手轻轻掀开最外层的一片叶子,叶面上有一层白霜,仔细一瞧,才看清原来是许多细细的、不足一毫米长的小白刺,像人的汗毛似的。我又翻过叶子,观察叶子背面,有几条突出的叶脉比较粗,还有好多像毛细血管那样的叶脉。叶脉上的刺更多,用手指轻轻地碰它,还稍微有点扎手呢!  相似文献   

19.
我在过去的两年自然教学的实验中,遇到了一些事先估计到和没有估计到的问题,有的及时解决了,有的是事后才能解决。 叶形说不准怎么办 《植物的叶》中,一共向学生介绍了十四种植物的叶,共有七种叶形,学生在观察这些叶形、并给这  相似文献   

20.
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过秋天的落叶吗?这可是很有意思的哦。植物的落叶大多数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这并不是秋风玩的把戏,而是由叶子的内部特殊结构造成的。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叶背和叶面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