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文慧 《百科知识》2023,(15):43-44
<正>动画作品是文艺作品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媒介,它来源于文化故事和社会生活,加以艺术化的处理和修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作品是主流意识形态抽象理念具体化的表现形式,通过独特的视觉表现方式和视角重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优秀的动画作品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化产物,它为重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起到良好的导向和传播作用,对培育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食品安全问题着手,并基于食品行业人员文化及道德素养普遍低下、行业高素质人才紧缺、技术滞后、法律有待完善等现状,提出伦理道德重构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指出食品专业教育在道德重构中的责任:大力发展食品专业教育,改变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改变食品"无害"低层次观念,将伦理道德作为首要培养目标,将《食品安全法》纳入教学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等。  相似文献   

3.
李新红 《科教文汇》2013,(7):177-178
本文从食品安全问题着手,并基于食品行业人员文化及道德素养普遍低下、行业高素质人才紧缺、技术滞后、法律有待完善等现状.提出伦理道德重构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指出食品专业教育在道德重构中的责任:大力发展食品专业教育,改变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改变食品“无害”低层次观念,将伦理道德作为首要培养目标,将《食品安全法》纳入教学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基于红柳林煤矿矿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炭企业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要抓手。为了提高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指出需要重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深入阐述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从安全理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环境文化4个维度,重构"四位一体"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实现用安全塑造文化,用文化管控安全,最终达到"零轻伤、零伤害"的安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受到社会伦理变迁影响,一方面,社会伦理的转向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新要求;另一方面,伦理型文化传统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对文化传统进行继承与创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回应社会变迁的伦理道德需要,引领伦理道德发展,促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然而,社会的伦理变迁与公民道德建设之间也可能存在协调状况,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协调推进,使两者之间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文化安全涉及基本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的保持,即文化价值体系的安全。而宗教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无疑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因此需要站在建设良陛的宗教文化生态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去构建和谐的校园宗教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包括创新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是处于核心的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文化,是实现科学创新目标的保证。在科学创新诉求下,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从基本保障制度、学术交流机制、人才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重构和完善,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8.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包括创新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是处于核心的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文化,是实现科学创新目标的保证。在科学创新诉求下,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从基本保障制度、学术交流机制、人才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重构和完善,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9.
黎志敏 《科学学研究》2010,28(7):968-974
中国现行知识分类体系是在模仿西方的基础上建立的。西方知识体系以追求客观科学真理为基本原则,缺乏"伦理道德"关怀的品质。中国现行知识分类体系较好地承袭了西方"追求真理"的精神,不过同时也导致了中国学术在伦理道德关怀品质方面的种种问题。为了改革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将伦理道德学说作为知识体系的灵魂重构中国学科分类体系,以"求善"原则规范"求真"精神,促进人类知识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改革中西方现行的"平面化"的僵化学科分类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科发展、易于操作、易于数学模型化的多维立体型学科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晓霞 《科教文汇》2012,(24):209-210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丰十会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真正开始使用“群众文化”是在1953年。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余,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该文以思政课堂的内涵为出发点,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七个方面分析了思政课堂对高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影响,以推进学生思想素质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冯元 《科教文汇》2014,(26):9-11
回顾意识形态发展历程,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已呈现明显的文化转向趋势。从意识形态内容上讲更重视人文主义关怀,从传播上讲更注重以文化为依托的隐性方式。然而由于传统文化根基不稳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意识形态的文化转向给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困境。本文从思想、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出发,积极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体系,兼容并包其他文化,实现多渠道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促进意识形态更好地实现社会整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许晓明  李金早 《预测》2006,25(5):23-27
知识经济的时代境域,客观上要求企业家文化在知识素养、经营理念和道德判断等方面进行路向的转换。与此相对照,我国企业家文化总体上存在着落后性和保守性等缺陷。实现我国企业家文化路向的转换,需要政府制定更加开放和竞争性的市场政策,需要企业家善于学习有助于提升人生境界的中外优秀文化的精髓,认真学习包括人文知识在内的现代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务员道德人格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属于行政伦理建设的范畴。我们以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和公务员道德人格培养为目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健全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创设积极健康的行政文化以及发扬公务员的行政精神四个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生物风险是现代生物技术潜在的"负效应",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生物风险必将不断产生并危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当现代生物技术与商业利益、跨国资本、地缘政治结合时,生物风险不仅是科技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因此,生物安全已成为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根本途径是生物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创新。生物安全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文章就此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生物安全文化的现状和不足,阐明了当前重视和加强生物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今后如何培育和加强我国的生物安全文化建设提出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与伦理制度建设情况,汇总与梳理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学术出版诚信与伦理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与提升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开展调研,并结合文献调研整理、数据分析与对比分析完成研究。【结果】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学术出版诚信问题的调查与处理制度建设上的整体表现较好, 普遍树立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与伦理建设意识,在整体制度建设及学术不端调查与处理阶段,能够主动借鉴国际通行惯例;少部分期刊制度建设不完备,需要进一步加强,真正实现透明、公平公正与负责任的学术出版。【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出版诚信与伦理体系依旧处于建设与完善阶段,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现状的学术出版诚信与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诗玉 《科教文汇》2013,(16):116-117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不仅对朝代自身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些选官制度不仅能对古代的政治思想有所了解,同时也对当代的公务员等现存制度有着可以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系统输入要素、系统转换要素与系统输出要素,系统的高效运作需要系统内要素的有效整合,因此,将耦合的原理应用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研究中,对于整合系统要素、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将系统输入要素、转换要素与输出要素映射为三摆,以三摆耦合机理分析系统要素间的关系,通过耦合节点研究系统耦合实现机理,并提出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耦合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桂启 《科教文汇》2014,(31):151-152
中国传统审美观与伦理观是统一的,审美与伦理存在着同源起点,审美伦理具有教化功能,但是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审美文化出现了伦理价值偏离。这对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构建和谐伦理观背景下的审美文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在宏观经济发展不景气,资源价格大幅下跌的形势下,资源潜在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典型的资源潜在枯竭型地区榆林市为例,在对其经济发展综合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榆林市经济转型的基本模式与实现机制,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支持经济转型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