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我到一个女学生家家访,一进门正好看见她把吃剩下的一块儿馒头随手丢掉。我虽没动声色,可心里却翻腾起来,许多情景在眼前闪过:街道上常看见孩子们没吃完就扔掉的面包;旅游点的垃圾箱里,总有小游客剩下的鸡蛋、大饼、香肠;校门口儿的食品摊前,同学们比着购买零食……面对这些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镜头,我想起母亲种地的艰辛,她是那样地爱惜土地,爱惜禾苗和粮食。我小时候常和母亲下地干活。记得一次  相似文献   

2.
母亲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经到了四十岁。我是母亲生下来的第七个孩子,也是活下来的四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那个年代的农村,一家六口人当中,有四个娃娃要吃要喝,家里面只有一个半劳力--我的母亲身体一直有残疾,只能算是半个劳力--我的家,在那每个劳动日的日值只有五毛钱的日子里,生活起来,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3.
我的快乐     
小时候,我的快乐在母亲的身边。田地里,我随母亲去劳动。母亲一会儿直起腰来,活动一下,又很快地躬下身去,那滴滴汗水湿透母亲的衣衫。回到家,母亲就把我带到菜园里翻瓜  相似文献   

4.
正2月13日晴我是一个坚强倔强的女孩,眼泪这种东西在我的身体里难以分泌,而那次我却落泪了。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的,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为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市场上卖的枕头不合适,母亲决定亲自给我做。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不行太硬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感觉适中才放入枕袋中。两天以后,我感激地接过母亲的这只花枕,他  相似文献   

5.
离家     
“起来做啥?天还早呢,再躺一会儿吧。”今天要上学,我想悄悄地穿衣起床,但还是惊动了早早就在灶前忙碌的母亲。母亲抓一把柴禾填进灶膛里。红红的火焰照得母亲眼睛亮亮的,我仿佛看到母亲眼中那一缕对我的期望之光。母亲把我揽在她的怀里,将我鬓边的一缕头发拢到耳后,把头放在我的肩上,轻轻地摇着,默默地看着那跳动的火苗。在柴火的“噼啪”声中,我感到了母亲的心跳与气息。“到了学校,别想家,要好好学习。都这么大了,再掉眼泪会叫别人笑话的……”母亲添了一把柴禾轻轻地说。也不知怎的,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我……”我将头低低…  相似文献   

6.
过年了     
年是被母亲用掸子掸出来的吧?屋后有一片竹园,四季翠绿。母亲从竹园中折下一些竹枝,绑上长长的竹竿,一把掸尘扫灰的掸子便做好了。扎好的竹掸子就像一根绿  相似文献   

7.
过年了     
年是被母亲用掸子掸出来的吧?屋后有一片竹园,四季翠绿。母亲从竹园中折下一些竹枝,绑上长长的竹竿,一把掸尘扫灰的掸子便做好了。扎好的竹掸子就像一根绿色火炬,母亲一举起这火炬。年味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股头发合成一束,扎紧,再打个蝴蝶结。这时,母亲笑了。母亲有许许多多的头绳。不管去哪儿,她都忘不了带几根回来,然后当我穿不同颜色衣服的时候,给我配上不同颜色的头绳。母亲很喜欢这么做,至今也是如此。扎好了头发,母亲总会让我站起来,在原地绕三个圈,仔仔细细地打量我一番,帮我整整衣领,拉拉裤脚。直到她满意了,就把我拉到镜子前,问我怎么样。镜子里,有一个被精心打扮的小女孩和一位很开心的母亲。我一直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好像镜子里的那个打扮得很漂亮的小女孩是她自己。多少年来,母亲一直乐此不疲,每天重…  相似文献   

9.
家园     
很长一段时间,家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很无所谓的慨念。只是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到了我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念书的时候,家,渐渐地真实起来,因为,家中有我的母亲,她会整日整夜地想我,会为我不倦地守候。以前看过一位韩国作家写的一篇散文《移动的故乡》。他在文章中这样说道:母亲全部的家当,是她手中那只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有踢被子的习惯。那时候的我。身体不好,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母亲怕我夜里着凉,总是不厌其烦地起来为我盖被子。盖好了,又被我踢开;踢开了,又轻轻再为我盖好。一遍又一遍。已经数不清长到这么大,母亲多少次夜里起来为我盖被子了。只是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夜里12点左右,我突然发起了高烧,母亲焦急地把我送到医院。被母亲  相似文献   

11.
祈祷     
几天来吃饭时喉部常常有火辣辣的痛感,在母亲的反复督促下,妻子陪我在街道卫生所里做了一次检查,检查结果让我目瞪口呆,医生称我患上了致命的“喉癌”。当时我眼前一黑,万念俱灰。神情恍惚地回到家,强打精神对线亲称没有什么大事,在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日子里,我躺在床上先辈屋顶的椽子打发日子。尽管我把病情对母亲守口如瓶,可时间不长母亲还是知道了真相,年过八旬的老母亲抱着我哭哑了嗓子……唉,眼看着白发人要送  相似文献   

12.
一、串珠联想由一个感知点延伸开去,将有关的人事物贯穿起来。这种联想有纵向和横向两种,联想点总是在两个以上,有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由“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展开逆时联想,从“我四五岁时”开始到母亲去世前一年“仍不辍劳作”为止,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把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中留在“我”记忆中的珠宝贯串起来。这是纵向的串珠联想。  相似文献   

13.
苦涩的母爱     
洪玲 《家长》2003,(10)
母爱是一种感觉,像你感冒时端到你面前的一杯浓浓的姜糖水,除了温暖与甘甜,还有一种淡淡的辛辣与苦涩。我初懂事理时,总离不开母亲。出去玩儿,受了委屈,就往家跑,一进门,先喊一声“娘”,母亲若是答应了,就觉得踏实,母亲若是不在家,就满街去找。我上学的时候,每天早晨,母亲都是早早起来,把饭做好,喊我起床,然后再下地干活。偶尔一次做饭晚了,我便老大地不高兴,饭也不吃,背起书包,摔门而去,全然不顾母亲那歉意的目光和慌乱的身影。农忙时节,有时星期天和母亲一起下地干活,回到家,往床上一躺,累得不想动,母亲却忙着做饭、喂猪、喂鸡。等母亲把…  相似文献   

14.
挖竹笋     
星期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老家挖竹笋. 我们各自拿了一把铁锹,来到了竹园里."啊!笋真够多的."我情不自禁地说.  相似文献   

15.
听奶奶说,我刚一生下来奶奶就想要把我扔到水缸里淹死,因为我已经是我们家第四个女儿了。或许是奶奶将要把我扔到水缸里的那一瞬间,被我的哭声所感动,生了恻隐之心放了我条生路。在我刚满一百天的时候,我们家附近一位很有名的算命先生对我母亲说我生来克母,必须送给别人寄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迷信的母亲听从了算命先生的话,把我送给了父亲的个战友。  相似文献   

16.
礼物     
我,拥有另一个家!——题记家是什么?诗人说:家,是春天里的一首歌,夏天里的一阵风,秋天里的一片新绿,冬天里的一把火。数学家说:家,是一个 X 平方米的住所。哲学家说:家,是大小便最舒适的地方。而我却要朴朴实实地说:家是充满我与“母亲”亲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在这里,有着朴实而又纯真的爱。我的父亲是一位工人,母亲在别人家里当保姆。一年四季,日日夜夜,他们都起早贪黑地工作着。而我那时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把工作当成了儿戏。每当父母回到温馨的家时,我就兴高采烈地冲进母亲的怀里,夺去她手中的食物,高兴地吃起来,可他们只能吃干馒头。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不禁热泪盈眶。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胃     
父亲把一条黄滋滋、香喷喷的鸡腿夹到母亲的碗里。“我的胃不好,吃了会不舒服的。”母亲说着,又把鸡腿夹到父亲的碗里。经过几个回合后,父亲终于恼火了。母亲只得强作一笑,拿起鸡腿,撕成三份,分别塞到我们兄妹三人的碗里。我们兄妹三人望了望父亲、母亲,便也就不知好歹地吃了起来。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们兄妹三人的脑海中。从那以后,我们都以为母亲的胃不好,没有口福。但是,令我们非常不理解的是,每当我们吃剩下来的汤汤水水,母亲总是舍不得倒掉,留下来拌着饭吃。渐渐地,我们兄妹三人都健康地长大了。我考了师范学校,弟弟到乡工程队工作,妹妹学了裁剪。  相似文献   

19.
会读书     
早晨,母亲一把扯开窗帘,强烈的光线一下子把正在和周公打球的我惊醒。我百般不情愿地坐起来,勉强睁开眼睛,那颗我无法正视的太阳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奈。母亲很准时地在我再  相似文献   

20.
第一本书     
未满5岁时,我得到了第一本书。那时,母亲在小山村教书,我总是一个人寂寞地呆在教室外面。有一天,我走到教室后面去看牛棚里的小牛,小牛躺在牛妈妈身边,嘴里嚼着青草,很温馨的样子。我看了很久,那一刻,母亲看到了我心中的渴望和寂寞。母亲决定让我成为一个小学生。那时已经是学期中了,没有课本,母亲花了几个晚上,用毛笔为我抄写了一本语文书。我一把将它扔了,委屈得大哭起来:“我不要!我的书和他们的不一样,没有彩色封面、没有插图、没有拼音……呜呜……”母亲笑眯眯地将书捡了回来:“他们的书确实有彩色封面,有插图拼音,可是,你可以自己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