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徽宗《春树彩禽图》精通"黄体"而发挥工笔形态,又结合工笔发挥笔墨意味,将宋代"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种主要画法融为一体。有野逸率意的笔法,但不荒疏,色彩富丽而又不艳俗,一种大雅静谧之气令人心荡神怡。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春天气息,明丽夺目而又宁静,妩媚含情而又雅致。而在宋徽宗绘画的鉴定上,代笔是后来出现的应付索画的现象,作为皇帝的宋徽宗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与诸多画种相较,中国画更具独特的趣味,而这皆由气息出。中国画的气息,或雄强豪迈、或高致野逸、或张狂如疾风、或温柔如细流……它就像是千年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乾隆八年(1743)杭世骏建言得罪一事为切入点,从文史资料中考察庙堂与野逸群体对此事件的载录,进而寻绎乾隆初期朝野文士心态的嬗变轨迹与诗坛朝野离合之格局以及深层的政治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巴蜀山水画艺术是巴蜀神奇的自然之美与人格美的统一;其意境的思想源泉主要来自巴蜀文化中的文心、诗性与仙禅文化的融合;巴蜀山水画艺术重在表现灵秀奇诡、野逸苍茫的精神魂魄。  相似文献   

5.
说桥     
生花 《初中生》2007,(11):14-17
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渔舟浦浦风。眼明无俗物,步蹇有枯筇。野逸谁能那,悠然西复东? ——陆游《柳桥秋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文人个性中的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品行,外在地表现为一种“野性美”,同时内在地凝聚着对自由的执着追求。“野”美包孕野逸、野趣、朴野等诸多审美元素,幻化出古拙沧桑、旷远寂寥的时空境地,涵泳了艺术生命的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7.
位于珠江水系上游的红水河,以地貌奇特、物种丰富、景观多姿呈现出雄浑大气与阴柔之美;其优美与野逸共生等审美特质,为中国山水画家借景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自然范本。以红水河流域的自然景观所深具并呈现出的审美蕴含,探讨其对艺术创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教育理论界对学校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那么,学校教育究竟应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回归到这样的生活:从主体而言,回归到成人与儿童共同的生活;从时限而言,回归到过去、当下、未来生活共在的生活;从内容而言,回归到事实与价值统一的生活;从意义而言,回归到丰富、有趣、有德性和智慧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英语教学发展史,区分了三类非母语的英语教学:英语二语教学,英语通用语教学,英语外语教学。在此基础上择要论证了英语外语教学应在四方面回归。目的要求方面回归到外语,教学内容回归到英语语言,教学途径回归到多种并存,教师角色回归到指导者、教练。  相似文献   

10.
绘画的地城性包含着地城的自然和文化对其的影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画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并自然地反映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广袤富饶的黑土地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特殊的自然景观为花鸟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冰霜中的劲草虬枝、幽禽野鸟极具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原野气息,为黑龙江花鸟画“野逸” “冷逸”的地域性画风构建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内容,这种地域性画风的建立对于地域性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龚贤(1618-1698),字半千、野逸,号半亩、柴丈人,明末清初书画家。昆山人,流寓金陵。与程正揆、髡残并称为"金陵三大家",又为"金陵八家"之首。龚贤作山水一变古法,另辟蹊径,独出幽异,其绘画往往表现南京  相似文献   

12.
五代至北宋时期的所谓"徐熙野逸",可谓代表了传统文人花鸟画的审美趋向.由于徐熙真迹的失传,从而导致后世对其作品的画法特色存在诸多揣测和误解,特别是前人所留下的史料及诗文品评,今人亦多有争议.本文主要从陈传席先生对苏轼题<徐熙杏花>诗的考释谈起.  相似文献   

13.
薛火琴 《成才之路》2009,(35):37-38
现在的语文味道不浓,语文课的特点在丧失。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回归到学生阅读背诵,回归到学生的人文自悟,恢复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逻辑即基本的遵循规律。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要把事情做正确和正确地做事,走出思想僵化、形式主义严重、手段方法落后、重量轻质、繁琐低效等低谷,必须从“工具逻辑”回归到“人的逻辑”。从“行政逻辑”回归到“教学逻辑”,从“育才逻辑”回归到“育人逻辑”,从“工厂逻辑”回归到“学校逻辑”。  相似文献   

15.
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过有道德、有尊严、有品位的生活。它必将穿越狭窄的课堂空间。回归到德育生成的广袤沃土之中,回归到生活中去,回归到生活的本源中去。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当然就是要回到当前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去。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湖南省老司城村土家族的婚姻制度、婚恋观念、婚姻习俗等的当代变迁中可以透视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的回归.从史前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到清朝改土归流,再到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步入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经历了一个由较高到低谷,再到较高的"回归"过程.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大幅度提升,形成与男性基本平等的社会地位.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家庭地位的"回归"是回归平等的两性关系,是回归城市化,回归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五代时期花鸟画华贵绮丽的画风中,徐熙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品<雪竹图>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墨与色的辅成结合,是花鸟画表现形式与技巧的一大创新,是传统花鸟画重心由工笔设色向水墨过渡的重大转折点.徐熙野逸画风的出现,为两宋开始兴起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对其后的花鸟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厉鹗集外一通书札作年之考证入手,以雍正一朝十三年风波迭起的政治局势及相关案狱为背景,勾勒出天津水西庄查氏与扬州小玲珑山馆马氏在“盛世”的雷霆风雨中聚合江浙才杰之士的人文态势及生成之内因,进而透过对野逸诗人群体性与动态性的把握,凸显厉鹗在雍、乾之际文坛的地位,为廓清樊榭在文学史中的面目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李匡齐 《陕西教育》2003,(11):26-26
语文课堂应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回归到学生的人文自悟,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必须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实现语文课堂生命本原的回归。 1、驾驭语文课堂流程,凸现个体生命情感。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以来,关于作文的理论有很多,但大多数一味追求立意、构思、形式的新颖,而忽视了作文的根本。所以,笔者提倡当前的作文教学应回归到朴实无华、讲求真情实感上来,回归到我们伟大祖国丰厚的文化底蕴上来,回归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来;要让学生贴近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写出“真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