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尔基作为作家、理论家和组织家在苏联儿童文学中起了极大的作用。高尔基专门为儿童写的作品不多:短篇小说《米什卡生活中的一页》(1898年),童话《早晨》(1910年)、《小麻雀》(1912年)、《茶炊》(1918年)、《亚什卡》和《叶甫谢卡的奇遇》(1919年)。然而,自传体小说《童年》和《在人间》毫无疑问属于儿童文学之列。这些作品继承和  相似文献   

2.
(一)1906年4月,高尔基抵达美国的第二天早晨一开始,又涌来了几十名来访者。“高尔基先生正准备参加今天将举行的宴会……”布列宁向大家宣布说。“他今天无论如何不能会见你们了。他要和马克·吐温交谈……”马克·吐温的名字对最热心、最坚决的来访者都产生了魔力般的作用。这大概是布列宁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纽约,甚至在当时的整个美国,这确实象他如果宣布高尔基将与复活了的乔治·华盛顿本人共进早餐一样轰动!纽约是个车声隆隆、人声嘈杂、交通繁忙、生意经十足的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马克·吐温的笔和语言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70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掌握人类的智慧和心灵上甚至胜过一些国家首脑。难怪人们曾多次向他本人提议争取当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3.
(二) 出版家盖依洛尔·维尔莎依尔在家里举行了一个欢迎晚会,到会的人比较少一些。维尔莎依尔是最早邀请高尔基——说得确切一点,是硬拉高尔基去作客的人之一。他的住处很宽敞,在93号街上占两层楼的地方,有点象莫斯科的萨瓦·莫洛佐夫的私邸,带几个大厅,几个小客厅,  相似文献   

4.
阿辽沙(高尔基的小名)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一岁便到“人间”谋生。1891年,他开始第二次漫游祖国。年底到达梯弗里斯(现名梯比利斯),并在那里的一个火车站当装卸工。如果不是有幸遇到一个人,他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当时有个叫亚历山大·麦弗季耶维奇·卡柳日内的革命者在这个车站的管理处工作。他曾流放高加索,服过苦役。卡柳日内对这个性格倔犟,颧骨长得高高的,有着一对明亮的、充满生气的眼睛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社会主义文艺的奠基人。他一生同情、支持中国革命,关注中国进步文艺运动的发展,同时他很喜欢并很了解中国的文化。高尔基从童年和少年时代起,就对中国发生了兴趣。他关心过中国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反帝斗争和八国联军进犯天津与北京事件。高尔基在当年7月曾经写信给作家契何夫:“一同到中国去吗?有一次,在雅尔塔,你说你很想到中国去。一同去吧,我非常想到那儿去,并且打算向某家报纸自荐担任通讯员工作。”他在写信给医生斯烈金的信中,非常重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帝斗争:“要是真正宣战,那我就去。一定去。我认为这次战争具有巨大的意义。……唉!为什么我不是一个中国人!我要让你们看看什么是文明!我要从你们身上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名言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相似文献   

7.
清华 《世界文化》2009,(8):14-15
1895年3月5日,高尔基在当时的《萨巴拉报》上,发表了一首题为《别了》的诗:  相似文献   

8.
“……无论如何我要回到苏联生活,是该在家乡定居的时候了……”“4月——一定启程”。"非常想尽快回到莫斯科!" 疾病使高尔基滞留在气候宜人的意大利。不过,在1928年和1929年回到过苏联之后,再侨居国外,对他来说是很难忍受的,因此,无论是医生的担心,无论是"尽快写完"其主要作品《克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一贯热心培养青年作家,他不仅关注他们的文学创作,而且关怀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没有任何人能象高尔基那样主动热情地帮助和关心青年作家。 高尔基这种对人的关怀,我是身受其惠的。在我生活艰难的时刻,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①多次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一九二七年,我的第一部小诗集《稻草里的电线》问世,这本小册子逍到一些批评家的攻汗,他们用官老爷的轻蔑语气评论它。他们说,这算什么新诗人?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 那时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斯摩梭斯克作家”,这样的批评使我茫然不知所措。我明白,小册子里有些诗是鳖脚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10.
1910年10月28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从家中出走——这是他多年萦绕于胸而终于付诸实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以82岁高龄从家中出走,在寒冷的路途,在一个无名小站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天。托尔斯泰出走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俄罗斯。莫斯科的各家报纸登出消息后,全国各地都有电报发往这个因接纳了托尔斯泰而闻名于世的阿斯塔波沃车站。人们以深切的目光注视着这位享  相似文献   

12.
正《苏联版画集》是鲁迅应赵家璧之邀而编选的一部版画作品集。对于苏联的版画,鲁迅是极为看重的。他或是从日本出版的苏联读物上翻印,或是通过友朋从国外购入,或举办展览,或编印画集,其目的在于向处在黑暗中的中国介绍苏联的艺术成就和社会状况,促进国人的进步。1930年2月,鲁迅编辑完成了《艺苑朝华》第一辑第五种,命名《新俄画选》,第一次集中地向中国介绍了苏联版画艺术。  相似文献   

13.
雅尔达算不上现代词义里所说的港埠。可是有的货物毕竟从这儿装在开往里海的船上。港口的无产阶级就是海员、领港员和搬运工。雅尔达还有其他劳动人民:筑路工人、石匠和葡萄酒工人。然而高尔基所接近的人并不只限于这个范围。雅尔达每年吸引来不少肺结核患者和各种职业的人。彼得堡  相似文献   

14.
“瞧,你是又骄傲又腼腆!少见的结合。好吧,请谈谈,你这段时间都干了些什么,工作得怎么样?”“工作得不坏,安东·巴甫洛维奇,”高尔基回答说,“新剧本开始了。”“怎么,又写新作啦?”契诃夫十分吃惊地说。“真是好样的!老早就把《小市民》搞完了,又来一个新的!当然,还是写吧。你知道我写《万尼亚舅舅》用了多少天?4天,好家伙!连我自己都感到惊奇。然而,毕竟我和它一起完蛋了,哈——哈:”“出预告了吗?”高尔基微笑了一下。  相似文献   

15.
纪薇 《世界文化》2014,(5):51-52
罗赞诺夫是白银时代极富天赋、充满矛盾、让人着迷的一位个性人物。作为作家,他从未创作过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作为思想家,他常常打破自己独具一格的哲学体系;作为文学批评家,他的深入分析往往与大多数读者的审美趣味相悖:作为神学家,他常常滑向边缘异教,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诗人亚·勃洛克称俄罗斯文化为综合体是不无道理的,他写道:“我们可以列举文化中珠联璧合的无数实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如:普希金和格林卡,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莱蒙托夫和鲁宾斯坦,果戈理和费多托夫等等。俄罗斯的绘画、音乐、散文、诗歌等的相互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对此,弗·斯塔索夫说,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是亲密无间、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研究俄罗斯的文学史和艺术史,可以发现许多文化巨匠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例如巴·费多  相似文献   

17.
儒商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历史发展的必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暨南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潘亚撤教授和瑞权集团董事长潘小平先生父子主办的首届国际儒商文学研讨会和招商会,于今年7月26日至31日在海口市召开,这本身便是文商结合并具开创性的范例。儒商文学是潘氏独家发现,近年来发表系列文章为之鼓与呼。为了开好这次研讨会,赶印了一本题为《儒商文学论稿》的专著和在报刊上推出专栏专版,并于7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与会者给予很高的评价,会后有近百家报刊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海外多家华文报给予转载,…  相似文献   

18.
“我所写的一切都是有关俄罗斯的,即便写我自己时也是如此。”"著名俄国诗人叶夫根尼·巴拉金斯基说,'人们应从每一朵花中看到整个世界。'我觉得他的话也可用来评价你的诗,但是与巴拉金斯基所说的相反的一面是你也能在整个世界中看到一朵花。因  相似文献   

19.
纪念苏联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及艺术家马克西米利安·沃洛申的诗人之家博物馆坐落在克里米亚费奥多西亚的科克塔贝尔,它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游客。许多文学家曾是这座被沃洛申称为“诗人之家”的常客,安东·契诃夫、伊万·布宁、瓦列里·勃留索夫及马克西姆·高尔基只是其中的几位。诗人之家曾每年迎来到这里长期逗留的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女诗人马林娜·茨维塔耶娃  相似文献   

20.
苏联的家庭节日不仅包括结婚、订婚、迁新居、生日,金婚日、银婚日、新年,而且还包括日历上用红字标出的节日,如十月革命节、五一节、三八妇女节等。在庆祝家庭节日时,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如新年时点缀松树,绕松树跳乎舞,举行家庭音乐会等。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妇女不干家务活儿,而由男人和孩子们准备酒宴,烤节日大蛋糕,布置住宅,孩子们还要把鲜花和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送结奶奶、妈妈和姐姐。按习俗,苏联人经常请朋友来家里一起庆祝家庭节日。主人要对所有的客人表现出同样的尊敬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