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广英 《语文知识》2006,(11):19-19
在《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8日第8版上,有一个用黑体大字印出来的醒目标题——“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标题借用了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其中竟有两个别字。  相似文献   

2.
“别字”一词常和“错字”并提为“错别字”,其实,“别字”和“错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之所以常被混淆,与人们对这一现象源流的疏于爬梳和对这种概念的模糊认识是分不开的。在这篇文章,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对“别字”一词从文字学角度予以重新定性。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收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中有两个别字,现指出来,希望再版时更正。①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此句中的“倾泄”应为“倾泻”。《现代汉语词典》中根本没有“倾泄”这个词,只有“倾泻”,意为“(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相似文献   

4.
别字大王     
寇丽娟 《父母必读》2012,(1):118-118
孩子常常站在大马路上,饶有兴趣地指着广告牌大声地朗读,却别字连篇,让人忍俊不禁。要不要给他纠正?会不会打击他的热情呢?  相似文献   

5.
一篇好的财经类学术论文不仅要有鲜明的学术观点、正确的理论模型与完整的实证分析过程,还要求语言文字运用得正确规范。在一些论文中,词语错用、混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与理解,降低了论文的质量。通过列举财经期刊中常见的别字,阐述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对撰写学术论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汪泛舟 《家教指南》2001,(4):156-161
敦煌文书中有不少俗别字,不断有学者校正。本文例举敦煌僧诗、蒙书、愿文等文书中的部分俗别字,以为补正。敦煌俗别字有正俗、通假、古今等,既是珍贵的语言文字资料,也是我们在识读敦煌文献中必须留意的。  相似文献   

7.
8.
别字先生     
周志勇 《小学生》2009,(10):42-43
李老师又笑了一阵,方才收敛了笑容,她拿着牛犀犀的日记,走下讲台.“大家想拜读一下牛犀犀同学的大作吗?”  相似文献   

9.
别字     
《家教世界》2013,(19):40
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在黑板上写了"现在另售"四个字。旁边一顾客说":同志,零售的零’,你写的是别字。"售货员瞪了顾客一眼  相似文献   

10.
板书,曾经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板书有时竟可以成为一把“杀手锏”,杀得你片甲不留。因为,板书就是在黑板上写粉笔字,而写粉笔字应当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一绝对马虎不得!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节语文课,上得挺不错的,但是,鬼使神差,黑板上竟然写出一个别字,或者有一个字的笔画顺序不对,或者字写得凌乱、不漂亮,于是,“满盘皆输”,一节好课被否定了。理由很简单,似乎也很充分:基本功太差;连字都写不好怎么当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1.
汪小艳 《家长》2013,(12):25-25
如果我们对她在言语中出现的不当之处,总是报以哈哈一笑,那只能是给孩子刚刚焕发出来的学习热情泼上冷水。  相似文献   

12.
叶爱国 《家教指南》2002,(5):105-106
敦煌文书中有不少俗别字 ,如何正确校读 ,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本文就《敦煌俗别字补正》一文中的不妥之处 ,征引核校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掌握汉字基础知识的关键期。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身的知觉特性以及汉字书写结构等原因,使得低年级学生很难完全掌握汉字,经常出现别字。出现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低年级学生知觉泛化、汉字造字方法和结构复杂、课堂学习目标以及课后不能及时巩固复习等。别字的出现既影响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又对以后教师教学造成诸多不便。所以,纠正低年级学生的别字现象是教师及家长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赵洪涛 《甘肃教育》2011,(12):89-89
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使笔者深深体会到,现代中学生的书写能力越来越差。如何让广大中学生规范书写汉字一直是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一件事。面临严格的扣分制度。对考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重视规范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继<敦煌俗别字新考(上)>后,又从敦煌文献与石窟题记中续录一些:如"罹、離(棃)"、"身(新)救(九、久)"、"報、保"、"際、演"、"波(陂)帔(坡)"、"疆塲、堰长"、"逞(捏)呈(程)"等20例;同时,还就敦煌文献校订中疑有异义的地方,如"遐(霞)换(唤)"、"祖、诅"、"魂、勋、"恨、该(治)"等,重加考辨,借以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汪泛舟 《家教指南》2006,(1):102-108
敦煌文献与石窟题记中,存有丰富的俗别字,亦见有学者校正.本文从僧诗、蒙书、愿文、题记等中又辑录一些,如"群、郡"、"接、妾"、"狩、嘼(手)"、"翻、幡"、"受、寿"、"沙、涉"、"西、恶"、"享、烹"、"圣、政"、"唐、堂"等40余例,以做为对前文<敦煌俗别字补正>的姐妹篇.  相似文献   

17.
罗常培指出,旱在五代时期精、见二系就开始合流,但后来的研究对罗的观点均持否定态度。对敦煌诗中的别字异文作穷尽的考察,可以发现二系合流有八例。五代后敦煌等西北地区丧失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出入口的功能,从而导致历史文献的断层,这应是二系合流未见文献证据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语文课《青蛙看海》,被故事里的“松鼠”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19.
一、错误类型(括号中为正确字、词)1.形近字。形近字指字形整体相近但细微处仍有差别的字,如"草管(菅)人命""言简意骇(赅)""即(既)然"等。对形近  相似文献   

20.
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为语料来源,分析并归纳了留学生在汉字习得过程中的别字偏误类型。文章对别字进行了分类归纳得出:别字偏误的类型主要有形近别字、音近别字、异形同音字。本文在分析中又考察得出别字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原因:汉字文化背景因素、汉字认知心理、汉字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