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仿格作文”和仿写最大的区别是“仿格作文”的核心理念是用文本摇动学生的写作心灵。这就是说。“仿格作文”不只注重文章形式上的模仿.更重要的要注重文章的审美意蕴和哲理情思对写作者心灵的摇动和激发。从这一点出发,仿格作文就解决了写作的兴趣问题。在仿格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欲望不来自于外部世界,而是来自写作者的内心,来自写作者内心对语言作品的痴迷和沉醉。  相似文献   

2.
陈加娟 《语文天地》2012,(12):57-59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之“表述与交流”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述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紧紧抓住“真实生活”这一主题。众所周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好的感悟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4.
从近年来的中考命题趋势看,作文已咸了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这也就决定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从评卷老师的反应看,选材失误则是学生作文失败的主要原因。选材失误大体上有三类,即套用、编造、陈旧。原因就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素材积累贫乏,写来写去老是那一套。比如写父母就是“银白的头发,满是皱纹的脸”、“守护病重的我,一守就是一个夜晚”之类:写勤奋、恒心一律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可以说,材料不够新颖独特是造成作文平庸、难得高分的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上学期作文教学就没按照单元进行,而是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写作训练,结果发现学生写的的确比以前好多了,  相似文献   

5.
邓高峰 《湖南教育》2002,(17):48-48
让学生从“要他写”变成“他要写”、从“无米可炊”变成“有米可炊”,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要达此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指导学生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是“有米可炊”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篇作文,我指导学生开展了野炊和智力竞赛等活动,并在活动结束之后及时让学生回顾活动场面和经过。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再是干巴巴的了。2.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以捕捉写作灵感。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体…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7.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言之无物”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文教学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离开了生活,缺乏感受与体验,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生活越充实,心中蕴含的内容越丰富,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生动具体,令人耳目一新。要解决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无话可写”的问题,就必须丰富学生生活,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笔者就生活化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获取鲜活…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听到学生叹息“作文难,作文难……”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是引起写作动机的关键,而写作兴趣又是写作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一切事物,所见、所闻、所爱、所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作文,离不开作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 无内容可写,是学生最棘手的事情,让学生有话可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核  相似文献   

9.
张乐乐 《现代语文》2009,(6):137-138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师生。每次写作,学生们往往会说,“没东西写”,“我写作水平小学开始就不好”等等,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写作思维的发散。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写作意识,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才能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创意写作,才能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累好相当的材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中学生乐于写作,快乐写作。  相似文献   

11.
写话是作文的开始。培养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对低年级的写话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有好奇心、好幻想是低年级学生的本能和特征。在他们看来,生活是多彩多姿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呢?  相似文献   

12.
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作文是学生精神的家园,人生的“断代史”,写作主体——“我”是作文的灵魂与生命,是不可替代的“这一个”。然而,纵观现在的学生作文.心理上的“怕”,思维上的“窄”,行动上的“懒”,语言上的“瘪”,技巧上的“拙”,仍然是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通病。在教学方面,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性,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真是一语中的,指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作文。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课标这一教学观念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没有积累的学生写起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倍觉填充之物平淡乏  相似文献   

14.
汪雷雷 《成才之路》2009,(32):22-23
近几年高考作文越来越“生活化”,尤其江苏省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要求学生“品味时尚”的生活。从阅卷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写的作文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这就对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一个警示:把学生关在题海里,不去好好关心社会与生活,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那么,怎样让写作教学走进生活呢?  相似文献   

15.
薛青明 《江苏教育》2022,(91):66-67
<正>古人说,“诗言志”“言之有物”“不平则鸣”。现在人们也提倡写作是为了干预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发表看法、沟通交流。这说明写作一般都是有其目的与意图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写作者应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就意味着写作者要关注为什么写,写给谁看,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去带着问题意识写文章?笔者以为,有以下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 ,一写作文就求助于作文选 ,东拼西凑 ,作文中空话、套话、假话连篇等现象不是个别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二是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 ,这样的写作只能养成“股调(刘国正语)”。笔者在我县瑶乡从教小学语文多年 ,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文的优势。一、抓住农村生活气息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 ,教写特色作文。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被学生感知、体…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会“自主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从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获得更多的写作经历和自主体验中逐步做到乐写、会写。通过交流展示等活动,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刘志坚 《现代语文》2007,(8):110-111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学生学习写作必须具体两个基小前提条件:一是写作知识的积累,二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过程是由积累到表达,由模仿到创作。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就是要对学生学习写作进行临场指导,在写作内容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形式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写作能力低于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差距大的情况,在职业学校中由于学生文化素质差距大、作文教学困难更大。学生在具体写作中往往是“无话可说”,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对学生来说,只要是写他们熟悉的生活内容,就能够较正常地发挥水平。如何让学生写作时能“有话可说”呢?就是要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浪花,获得写作源泉。本人以几年来辅导学生写微型议论文的实践,谈谈作文教学怎样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本人自1992年担任会计班的语文课以来,就一直进行微型议论文的训练,不要求学生长篇大论…  相似文献   

20.
黄磊 《语文天地》2013,(11):53-54
如今的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不想写,教师不会教。《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为主,从习作命题、指导以及评改、评价人手,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