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课堂上。 我与学生共同探讨《食物从何处来》一课的语言特点。 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3.
食物从何处来?动物(包括人)的食物"最终"从植物中来,植物的食物从大气和土壤中来.然而从大气中吸取的二氧化碳和从土壤中吸取的水分,它们本身又都不是食物,它们只有"在阳光下",在叶绿体中,反应"变成"食物.植物如果吸入二氧化碳的量和水分的量不足,就会挨饿甚至饿死.这样,上好第5自然段就成了整个教学的关键.怎么上?  相似文献   

4.
5.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科技说明的阅读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近几年,高考语试卷大多有这类章的测试题目,其意义颇为深远。据分析,这类试题的题型相当稳定,全是选择题,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意的选项。而  相似文献   

6.
【考点扫描】从近年来说明文阅读考查的发展方向来看,说明文阅读选材内容上的重点是:科学技术与Et常生活的关系,生命科学的研究动态,科学技术前沿的研究发现,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保护环境生态,气候物象的有关内容等。  相似文献   

7.
当然 ,在未接触课文之前 ,先从理论上说明 ,也许有架空之感。但学生只有以明确的知识点作引导 ,才知道阅读从哪些方面入手 ,否则只是糊里糊涂地读。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 :“就是给他一把钥匙 ,他拿了这个钥匙 ,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 ,到处找东西。你不给他这个钥匙 ,他也没办法拿到手。”而这些知识点也就是这把“钥匙”。对于知识点 ,应予以强化 ,使学生耳熟能详。当然 ,并不是没完没了地空谈知识点。可以将它制成图表张贴于室内 ,也可结合课文反复提问强化。二、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文体知识 ,把握文章内容。讲《苏州园…  相似文献   

8.
一、超前意识 而对厚厚的《语文渎本》,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不同程度的困惑:各门功课的学习都非常紧张.我拿什么时间来安排语文的课外阅读?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是学生能否恰当地安排好自己的阅读计划,并按照教材的要求来进行课外阅读的问题。这就须要教师在学期教学计划中有阅读指导的超前性意识,即在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9.
在《声音从何处来?》中,尤多拉·韦尔蒂揭示了空间与男性气质之间的复杂关系。种族隔离的社会空间形塑了白人至上的支配性男性气质。故事中无名的主人公兼叙述者为了迎合种族主义社会的性别规范而不惜诉诸暴力,暗杀了黑人民权运动的领导人,但他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追寻却以失败告终。韦尔蒂批判了种族主义性别话语对白人男性的戕害,也揭示出白人至上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与排外主义的美国国家认同之间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0.
了解保尔是怎样从—个贫寒的少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经历,感受保尔崇高的革命品德和为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明初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里曾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这个评论,历来为《西厢记》研究者所首肯。曹雪芹也在《红楼梦》第23回里通过描写宝、黛看《西厢记》,形象生动地给我们展示了《西厢记》的文采动人之情景:“宝玉道:‘……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  相似文献   

12.
说 明 文 ,不 是 说 明 事 物 的 特 征 ,就是 介 绍 事 理 的 逻 辑 关 系 , 学 生 普遍 对 这 种 文 体 缺 乏 阅 读 兴 趣 。 如 何使说 明 文 变 得 有 滋 有 味 , 让 学 生 喜欢上 它 呢 ?我 试 着“ 走 ”了 三步 ,拓 开一片 新 天 地。 课 前:快乐 采 撷 ,让 学 生动 起 来 “ …… 有 关 专 家 认 为 ,沙 漠 不 要轻易 治 理 , 我 们 只 要 防 止 土 地 不 再沙 漠 化 就 可 以 了 , 人 类 是 可 以 和 沙漠共 存 的 …… ” “ …… 经 过8年 准 备 ,经 过 500多位 专 家 的 55次 大 规 模 评 审 和 论 证 ,全 长36公 里 、工 程 …  相似文献   

13.
●谈永康一《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第十册)是一篇说明文,自然要对地球的情况作一番准确形象的说明和介绍;但它又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不同在作者带着浓浓的感情在说明,在介绍。这一点从课文的题目就可以感知了:文章明明在写地球的外观、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以及地球是目前适合人类居住的惟一星球,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取做“地球”呢?因为作者不只是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综观全文,“爱”字贯穿始终,作者的“爱地球”,不是唱高调,也不是写赞美诗,更多的是以一种忧患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与其说…  相似文献   

14.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解读一向是人们所忽视的.人们尤其不太注意文本内涵的解读,以为它只不过是讲了一些一看就懂的科学知识而已,因为这里涉及不到什么复杂的形象分析与深刻的内涵寄托。所以教师往往是表面化地把文章内容再“说明”一下。比如《神奇的极光》一文,  相似文献   

15.
16.
【原文】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相似文献   

17.
《落雪之声大如雷》是《语报》曾经刊登过的一篇科技说明,在2003年连云港市中考语卷中就选用了该篇章,并设计出一套深受老师和考生欢迎的中考阅读题。现就该阅读题解题思路,来谈一下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8.
19.
王萍 《新高考》2013,(12):32-35
若足够关注近些年高考的动态,同学们不难发现:全国各地每年的高考英语卷中都会出现科技文类的阅读理解。以江苏高考为例,近三年来,在每年考查的四篇阅读理解中至少有一篇是科技文类阅读,其中2011年更是达到了两篇。科普说明文显然已成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然而,很多同学却对此倍感头疼,认为科普说明文太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人从哪里来? 很长一段时间,在东方和西方,都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是神的儿女。于是在欧洲处于黑暗、文化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东方也处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之下,被封建文化的枷锁束缚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