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目标领域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三大领域并列出现,改变了原来的《大纲》按“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阐述教学目标的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这充分说明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目标领域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三大领域并列出现,改变了原来的《大纲》按“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阐述教学目标的重认知轻情感的倾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呼唤“三动”课堂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行)》要求:课堂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不仅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现代教学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的四个总体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认真探索有效培养的途径,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入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由于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能够结合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情感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四维目标之一,可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非常重要。但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很少去关注。许多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起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消极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3):3-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与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无疑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现结合自己平时的实践教学在此撰写成文,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人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  相似文献   

9.
李毅 《宁夏教育》2004,(7):96-9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那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增强能力,而且还能热爱数学、把学习数学作为生活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10.
李雷 《教育文汇》2014,(3):41-42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目标,同时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把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情感教育的特殊功能,对于对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要体现多元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既使用了“认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动词,同时还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由此更好地体现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和态度等多方面的要求。这也是新数学课程的新理念。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十分关注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考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在传统教…  相似文献   

12.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数学课程课标》精神,以适应教学改革形式呢?我认为必须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即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全方位进行改革,同时教师要学会“四会”。一、会以“三维立体”观构建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往往最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对能力的培养不是很重视,对情感态度的发展更是漠不关心,局限在“数学中教数学”。要落实《标准》精神,我…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以前的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现在《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被提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只是单纯地要教会学生学.而是在学生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并列作为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其内容具有广泛性,方法具有灵活性,活动具有自主性,在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的数学情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它让学生轻松踏上终生学习的旅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惰感。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要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以往的大纲不同,《标准》把总体目标划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而后三个方面的目标我们以往忽略了或者说重视得不够.教学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辩一辩、做一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7.
情感与态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作为数学学习的四个总体目标之一,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时,教师  相似文献   

18.
胡惠明 《教师》2013,(1):105-10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本文就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进行一些探讨。一、和谐发展策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世纪中小学数学课程所关注的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数学标准》)把“解决问题”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一起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四大课程目标,并提出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