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道德具有自律性、他律性、绝对性、相对性及稳定性。新时期的道德教育 ,应从儿童抓起 ,注重人格的培养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生态道德包括生态道德认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等要素。心理学家伊扎得曾指出,情绪情感“是一个动机系统,一个人格过程,这个人格过程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情感是人生命态度状况的重要表征,它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着人的一切交往行为中。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以生态道德情感的激发为核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人与环境同处一个发展系统,人们只有激活了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情感,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道德情感的唤醒,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能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的准则,对受教育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一系列道德影响的活动。它同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活动一样,是提高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体制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道德要有新的变化。旧体制下的“仁义”、“平均主义”、“同情弱者”等的道德观念与新体制下的“等价交换”“竞争”、“强人”等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与矛盾。在道德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出现了不协调性时,社会进入“道德规范不定型”阶段,使人们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和多元选…  相似文献   

4.
所谓道德教育即教育者依据特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向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道德教育是对学生政治、思想、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顺利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支持、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存在着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分离的现象。造成了重道德教育轻道德修养,忽视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在新的形式下,理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关系,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淑媛 《辽宁教育》2002,(10):20-22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体公民道德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构筑新世纪的道德教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晶 《教育科学》2000,(2):35-35
21世纪人类社会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将最为激烈,这就需要注重人才培养,而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为此必须构筑新的道德教育理念,才能使道德教育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一、道德教育要内容明确、方法灵活 社会的道德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水平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现阶段,针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为了防止计划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谈到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著名情感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是知识性德育,即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校德育的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虽然在某些方面也说明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目标的目的。而  相似文献   

9.
传统道德教育,内容虚空,目标过高过大,缺乏生活化,缺乏应用的感召力,实效低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道德教育缺乏正确合理的定位,致使道德教育不能适应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变化。因此,我们认为遵循“四化”原则,对道德教育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王树荣 《考试周刊》2013,(16):174-175
<正>随着全球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网络社会"。网络利用便捷、快速的优势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它把人们带入了一个虚拟世界,从而形成了对社会良好道德的冲击,但某种意义上却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威胁。特别是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前期或青春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但辨别力较  相似文献   

11.
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这段话概括为一个词,就是道德教育要“养正于蒙”。  相似文献   

12.
理想的道德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对道德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个体的道德需要出发,激发道德情感,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分辨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切实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从道德目标、道德价值、道德内容、道德模式等方面把握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道德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问题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充分认识到孩子的道德能力与其心理、年龄发展的一致性,可以有效地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受到足够重视并成为未来教育的中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一直实行道德理想主义教育,内容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实际。应针对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和特点实行底线道德教育。当前青少年底线道德存在诸多问题,需从底线道德教育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制度规范、教育方式等方面着手,提高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17.
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关注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要想培养出行道德之事的道德高尚之人,就必须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情感的推动作用,这也就决定了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居的特殊群体,情感性特征尤为突出。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应该关注情感。  相似文献   

18.
19.
论道德教育实践中的道德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对人的道德能力的培养,这是本文提出的中心论点,为此,笔者在界定道德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对道德能力形成、发展的原因、趋势以及培养人的这种能力的实际意义作了力所能及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具体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要抓好道德能力培养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霞  陈舟游 《中国教师》2011,(16):58-59
<正>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学生从道德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知—情—意—行"连贯的过程。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自觉地用理智认识永恒不变的道德,认识道德概念。经过德育使人成为一个能够独立判断是非、具有独立意识的人,这种人既能够理解道德的普遍又能够实践道德的生活"。[1]"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