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寄宿制学校利弊需要分清两类问题,一类是由“寄宿制”自身性质所导致的问题;另一类是在特定背景与环境下引发的问题。从寄宿制学校自身来说.其有利有弊,不能从绝对意义上说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孰优孰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与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受教育者的上学成本增加、农村学校撤并缺乏程序公正、寄宿制学校软硬件建设较差及管理不规范等都有很大关系。为了尽量减少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谨慎撤并低年龄段小学,防止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对已经在运行的寄宿制学校,必须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投入、完善寄宿条件、加强师资建设、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赵睿 《考试周刊》2014,(6):178-178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的逐渐减少和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越发渴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各地广泛开展农村学校撤并、寄宿学生大量增多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利弊凸显了来。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该区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教师、众多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系统客观地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适应状况,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新形势下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形势特点 (一)寄宿制学校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 2005年林西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地域面积小、人口相对集中的实际,举全县之力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撤并所有农村初中.集中到县城3所初中:撤并所有村校和教学点,集中到乡镇所在地举办寄宿制小学。年内共撤并学校121所。全县校点总数由调整前的147所减少到26所,调整比例达到82.3%:结合教育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新建县直中学1所,新建、改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12幢,全部维修改造了现有校舍,购置、更新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设备,共实现投资6200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6.2%。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射阳县地处黄海之滨,苏北平原中部,人口105万,面积2795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三年来.全县先后撤并小学283所,撤并学校数占原有数的70%,作为学校布局调整必然产物和有力助推器的小学寄宿制,射阳县从2001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铺开.至2003年全县寄宿制小学增至70所,占农村小学的71.4%;  相似文献   

5.
吴昊辰 《教育》2007,(5S):30-31
李成英是洪泽县一所小学的校长。那所小学撤并后,她被分派到东双沟镇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生活老师。她在接受《教育》旬刊记者时,很有感慨地说:“没想到当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会这么辛苦!”  相似文献   

6.
为整合教育资源,使山上林场职工的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绥阳林业局党委、林业局高瞻远瞩,大胆谋划,于2004年在森工系统率先实行集中办学。投资1000万元在西山社区建起了第二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8800m^2,建筑面积11000m^2,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生源来自林业局22个山上林场。现有1~6学年共15个教学班,学生563名,教职工134人,其中文化教师47人。  相似文献   

7.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正确选择。为此,2004年国家规划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资金。2005年2月召开的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兴建一批高标准的寄宿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吕梁市也提出了“双百工程”(建设100所寄宿制小学、100所寄宿制中学),以此来推动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03年,方山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从本县教育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科学决策:用3-5年时间,将全县209所小学撤并到100所以内。这项工作在2004年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功创…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苏北,占地面积279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05万。至2003年暑期,全县小学撤并至105所,提前两年完成了五年布局调整任务。作为学校布局调整的必然产物和有力助推器的小学寄宿制,其规模随着我县布局调整进程的加快也在急剧扩大,全县寄宿制小学增至70所,小学寄宿生增至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09,(22):7-8,13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试验样本县,共有3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试验样本学校,其中试点学校2所,对比学校1所。从2007年3月项目全面实施至今已经一年多,我县学生营养改善项目按预定方案开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此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参考》2013,(13):F0002-F0002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成立于2001年9月,是由原城关镇中学、东关小学、南关小学3所乡镇学校撤并新组建的一所区直属小学。学校在校学生由撤并时的784人增加到现在的292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0.7P%。教职工由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明德小学是经过布局调整后建立的镇内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学。建校当初,90%的生源来自撤并了的乡镇中心校和村点校,另有一少部分是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学校氛围,导致生源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城区的其他学校。尤其是在寄宿制背景下,一些住宿生年龄小,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不知道洗脸,不会梳头,早上起来分辨不出自己的衣物……而且很多孩子表现出了自私、任性、惟我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13)
李成英原是洪泽县一所小学的校长。那所小学撤并后,她被分派到东双沟镇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生活老师。她在接受《教育》旬刊记者时,很有感慨地说:“没想到当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会这么辛苦!”辛苦不过生活老师在东双沟镇中心小学的寄宿生活区,有男女老师各3名,分别照顾着162  相似文献   

13.
保康县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平均每14平方公里才有1所小学,每189.7平方公里才有1所初中。针对学生上学远的实际情况,该县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目前,该县已有15所初中和54所小学建设成为比较规范的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的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寄宿制教育资源。布点——充分论证,科学规划。为了使寄宿制学校产生规模效益,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正确处理好集中办学与方便学生入学的矛盾,保康县教育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14.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14,(27):58-59
2007年8月,崇明县桥镇小学、利民小学、港东小学三所学校合并,异地新建了一所新公办学校——明珠小学。学校紧邻县老城区,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方面近70%的学生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原利民小学校长万星璧被推上了明珠小学校长的位置后,在短短六年时间里,童声竹韵成了明珠小学最动听的旋律。  相似文献   

15.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澜沧江畔,澜沧县城以东,有一所全寄宿制学校——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这所创办于 1981年,经 1988年大地震洗礼后重建的学校,自 1987年以来连续 12年保持着云南省“文明单位”称号。由于学校办有特色,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被誉为“拉祜山乡的一朵报春花”。在建国 50周年时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在澜沧江畔唱响了一支动人的育人之歌。   一、创建“三个一流”,为德育大厦奠基 1.一流的管理。学校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以来,临县教育体育局按照市、县统一安排,在借鉴方山等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合理规划,先后撤并了4所薄弱初中,投资200多万元对原有初中和部分辐射功能较强的中心小学进行了改、扩建,创办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但在寄宿制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困难办学资金严重不足。按照小学“一费制”收费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收杂费、取暖费80元,加上财政转移支付款,每生平均费用140多元。以临县城庄寄宿制小学为例。该校现有学生755人,一年总…  相似文献   

17.
张志金 《甘肃教育》2014,(24):35-35
正随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农村许多小学教学点被撤并,这样又出现了许多寄宿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规模变大。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结构复杂,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年纪小独立生活能力差……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老师,老师就是"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这就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寄宿制学校老师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班主任。而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杨丕信 《家教世界》2012,(14):123-124
随着农村大量教学点的撤并和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大批离学校较远的小学生不得不走进寄宿制学校,开始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为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提供了空间。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生活管理的必要性 1.寄宿学生人数的增多为寄宿制中学的管理带来了挑战。首先,学校布局的调整导致寄宿学生人数的增多。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的减少,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农村中学大部分撤并到县城,少部分由几个学校合并仍在乡镇所在地办学。据统计,2004年全年我区撤减初中973所,这就使得撤并后的农村中学服务半径扩大到原来的三到五倍,需要寄宿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2003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将桓仁县确定为"辽宁省寄宿制学校建设试点县",至2005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全县乡镇共调整撤并学校138所,建设寄宿制学校18所,全县农村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寄宿制教育。寄宿制学校建成使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