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外书讯     
日本书籍出版协会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一日出版《日本书籍总目录》一九七七年至七八年版。登载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底为止的在版书(指现在可以供应的书)187,668种。这个目录分《书名篇》和《索引篇》二册。《书名篇》包括书名、副书名、著者、编者、译者、初版年代、页数、定价和出版社,按日语五十音顺排列,共1,800页;《索引篇》包括著者(著者名后附所著书名)  相似文献   

2.
我们报纸定期出版《解放画刊》是从今年九月一日开始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版了十四期。这些画刊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特别是九月一日到十月一日的五期照片画刊,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更好些。这五期画刊的题目是:《人民公社好》、《上海市场》、《工业战线的新气象》、《雄伟的新安江水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第2版推出了一个《众生相》专栏,迄今(3月25日)为止,已刊登了53篇。这个栏目刊出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一些海外读者说:“我们爱看《众生相》,从中了解到了大陆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人民中国》杂志一位编辑来电话说:“这里介绍的人物,面广,特点突出,很有价值。”他们还准备挑选一部分编一期特集。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12、13日,成都暴雨成灾。成都日报从14日起,及时以大量篇幅进行了抗洪救灾的宣传报道。到24日止,刊登了消息、通讯137篇,新闻图片41张。之后,仍连续进行报道。广大读者热情赞扬报纸是和群众同生死、共命运的。中共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的领导同  相似文献   

5.
(一) 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一张党报。它是一九三七年十月在南京开始筹备,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武汉创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武汉后,它又迁到重厌继续出版。直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封闭时为止,存在了九年零四十九天。国民党反动派允许《新华日报》在它的统治区出版发行,也和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一样,是完全出于被迫的。《新华日报》从筹备出版起,就一直遭受到国  相似文献   

6.
查一查卡片,老舍一共为《北京日报》写了四十二篇文章,不算少!卡片就是一小摞。最早的是一九五二年十月七日的,当时《北京日报》刚开张,那篇文章叫《学习民间文艺》。最晚的是一九六五年九月十九日,题目是《小而精》。这就是说,由报纸一诞生到它被林彪“四人帮”控制为止,老舍一直是《北京日报》最热情的撰稿人之一。除《人民日报》外,《北京日报》是解放后老舍供稿最多的一家报纸。大概,既是北京  相似文献   

7.
山西日报从六月九日开始,开辟了《加强政治工作,坚持四个第一活经验》的专栏,连续又系统地宣传生产队干部怎样做政治思想工作。到十月二十日止,已经刊出十六篇。这专栏刊登先进单位的生产大队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陈永贵、李  相似文献   

8.
从去年6月5日开始,新华日报开辟“大众伦理学”专栏,到现在为止已见报35篇。这些文章文字生动活泼,寓意深刻,读后使人耳目一新。首先,它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9.
创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的云南省图书馆,到今年十一月十四日(农历十月初二),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迎来了她的期颐华诞。经过几代图书馆人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座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馆已屹立在翠湖之滨、洗马河畔,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广大读者和课题研究者服务,充分体现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增添了自身活力,为云南文化谱写了华章。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大无畏”的新华日报,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报纸。它于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武汉正式创刊,同年十月迁来重庆,直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无理封闭为止,前后九年多的时间里,在重庆坚持战斗了八年四个月。这期间,新华日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旗、县以上党委普遍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核心的写作小组(到1959年12月中旬为止,已成立写作小组一百一十七个)。不少领导周志带头给党报和党刊写稿。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五九年八月到十月,各级党委(包括党组)负责同志和写作小组的成员,给内蒙古广播电台撰写新闻、评论等三百七十多篇;自治区党委各部委和自治区一级机关负责同志,给内蒙古日报撰写的社论四十多篇。有的写作小组还组织本部门的写作力量,经常有计划地供给内蒙古日报成组的报道。如内蒙古粮食厅写作小组每次研究和制订报道计划的时候,都吸收这个厅的通讯小组的同志参加,并且分工合作,让通讯小组的成员写消息和通讯,写作小组的领导同志写评论。由于很多稿件都经过集体研究和修改,报道质量比过去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召开了第一次科学讨论会。提交这次讨论会的论文达八十余篇,十四名同志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二十余名同志分别在三个小组会上宣读和讲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论点,还有二十余篇论文进行了书面交流,这是一年来我省图书馆学会会员和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丰  相似文献   

13.
《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同志,沿着红军长征路徒步采访,从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起,到一九八五年元旦止,已走了七十七天,三千五百里。他每天走五六十里路,每天发一篇稿。前些日子在进入贵州省剑河县境苗岭山区时,由于下雪路滑,把左腿膝关节组织也挫伤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日夜兼程,把一篇接一篇的电稿发往北京。《经济日报》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专栏上的文章,像百花园里的鲜花一样,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罗开富同志这种徒步进行采访的革命精神,好得很!正如《经济日  相似文献   

14.
健康报从去年十一月十八日开始,在第四版上开辟了《正确的诊断治疗从哪里来?》的问题讨论。到现在为止共出了十七期,发表大小文章七十多篇。这个讨论还在继续进行。早在去年四月间,健康报发表了王士雯的《正确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同志离开我们已是整整三十五周年了。这几天我翻阅了他主编的《生活》周刊,重读了《韬奋文集》和他写的一些有关的文章,他的亲切的形象又重新呈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响亮的笑声又重新响在我的耳边。特别是仔细看了他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写给家叔戈公振的一些信件,更是万千往事萦回心头。记得一九二五年十月下旬,韬奋曾为《世界知识》写了一篇《悼戈公振先生》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说: “记者提笔含泪写着这篇《悼戈公振先生》的时候,正在十月二十四日下午从中国殡仪馆哀送戈先生大殓以后为中华民族,为新闻事业,为个人友谊,想起他都不胜其凄怆悲痛。回忆戈先生于十月十五日下午由海参崴乘北方号到上海,我和胡仲持先生同到码头去迎接他,握手言欢,历历犹在目前,谁能想到七天后就在他的弥留榻前,和他惨然永诀!”当读完这篇没有收进三联书店编印的《韬奋文集》的文章时,我就回想起他们两个人之间前  相似文献   

16.
我们写的通讯《饲养员潘明禄为集体利益勇于斗争》在河北日报发表后(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转载),有的同志问我们:这篇报道是怎样写成的?提起来,这里边还有一番曲折的斗争过程哩!从发现到写出,长达六个多月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场复杂尖锐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自8月9日起,到9月8日止,每天发表一篇关于抗洪救灾的评论文章、这组抗洪评论在抗洪前线军民中,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作为一种“新闻现象”,也受到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和褒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其中的经验和启示是什么,这有待于报社领导加以全面总结。在这里,我作为参与者之一,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自《人民日报》元旦改版,各部各版各栏目争奇斗艳,国际版上的《国际论坛》亦成为其中一枝光彩夺目的奇葩,它如同一面鲜亮的旗子,在国际版上光耀夺目。《国际论坛》令人刮目,首先是因为它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战役——从元旦改版伊始到4月10日为止的前100天,国际版就伊拉克危机和战争共发国际评论43篇之多。仅从布什发出48小时最后通牒,到4月10日美军占领巴格达这举世关注的23天里,《国际论坛》就连发21篇评论,有如道道探照灯光,将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了它的强光洞烛之下。比如,《加强核查力争和平》一文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我国的正…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中南地区五省二市第四次医学图书情报网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至十月三十日在湖南省慈利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71个单位92位代表。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福建、陕西、河北廊坊等省、市、地区的医学图书与情报系统兄弟单位也应邀派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2篇,经代表民主推荐其中18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湖南省卫生厅代表,慈利县党政  相似文献   

20.
开场白:金秋十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金秋十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视察一史馆,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都为我们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制定本单位的"十二五"档案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内容指导,而且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