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1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这次习作教学,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中进入习作训练过程,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2郾指导的全过程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感到可写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际,确立描写对象,选取习作材料。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体体验,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乐写的人,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回忆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学生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本课设计力求突出以下特色:巧妙创设情境,强化作文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遵照学生习作的思维过程,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从说到写,从仿到作;习作评价重点放在培养兴趣、自信,关注习作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路】本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我校国家级课题“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的实施为背景,借助课件与链接课文,以达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在学生的习作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1郾聆听:《在钟表店里》2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3郾创作:小闹钟教学目标设计:1郾通过模仿游戏,感受各种钟表发出的各种不同的音响。2郾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表演歌曲《时间像小马车》,使学生懂得时间是宝贵的,应从小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3郾通过设计各式钟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钟表,表达自己对小钟表的喜爱之情。教学理念设计:艺术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主要通过运用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钟表是学生熟悉的事物,但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能从深层去理解珍…  相似文献   

5.
习作内容:不一样的体验设计理念:1郾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去体会,去观察,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2郾培养学生感悟、体验、领会和表达事理的能力。3郾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亲身的体验中:(1)感悟到健全人的幸福,残疾人的不便和不幸,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关心与爱护。(2)感悟挫折,体会到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乐趣。(3)感悟遇到问题应动脑筋、想办法、沉着应战的道理。习作准备:1.一个近10斤重的书包。2.两根红绳子。习作过程:一、激趣引课1郾师:请看这是我们每个同学天天提的书包,今天我们将让同学…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宁可多做些基础题,也不愿写作文。形成学生习作障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郾要求过高。教师以成人化的作文标准要求小学生作文,甚至讲究表达技巧、结构安排等,让学生望而生畏。2郾缺少鼓励。教师总喜欢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不能从中发现闪光点,导致学生失去了写作的信心和热情。3郾脱离实际。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水平,学生不能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脑中一片空白。4郾指导过细。习作指导课“满堂灌”,连开头、结尾如何,中间怎样过渡都强调再三,统…  相似文献   

7.
1.《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作文教学中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提出“乐于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基于这一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表达出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教学设计注重体验情境,使学生在感悟朋友之情、朋友之趣的同时,激发习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2“.关注儿童生活,尽量使习作教学生活化”是教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持这样的观点,对学生的习作,我总会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感动,少一些失落。学生对习作也总是充满着乐趣,习作中也不乏有充满个性,焕发生命光彩的语言。以下即是本人从学生习作中撷取的极具个性化,富有生命光彩的语言,归纳起来可分四类:1郾活用词语、借用典故,引用俗语的。如:①抬腿一脚,“叭”的一声,乒乓球气绝身亡。(活用词语,形…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本“园地”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分别是“感谢和安慰”的交际训练、“胜似亲人”的习作训练、“我的发现”的阅读方法训练、诵读《过故人庄》的积累训练、朗读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训练等。在设计指导过程的时候,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资源,体现了训练的综合性,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整合起来进行练习;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给合起来。三是适度进行拓展性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训练目标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作文要求1.学生能根据“运动会”主题选择相关材料,做到“我手写我心”,用自然的语言自然地表达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感受。根据自身能力完成3~5篇习作。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及热情,并感悟运动员身上体现出的努力拼搏精神,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到提升。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理念阐明了习作教学必须回归生活,通过运动会,为学生营造以“运动会”为主题的系列习作实践活动,拓宽习作天地,注重学生的体验,真正实现写作语言的…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第五册《习作乐园一》的习作要求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一、教学设计思路与目的1郾平等交流,拓展思路,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激发习作的兴趣有人说:“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作文,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不管这话有多偏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注意到了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课标对三四年级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  相似文献   

13.
说说心里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告诉我们,小学作文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学生观察、认识、感受、想象、思维、表达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这种论述集中体现了习作教学“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本设计溯源而行,把生活片断引入课堂,意在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1郾歌曲:《月光光》2郾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3郾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1郾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光光》,并结合声势、打击乐器进行表演,体现歌曲“静”的意境。2郾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综合表现,创设情境,感受三拍子的强弱。3郾鼓励想象,激励创造,让学生在聆听与表演中,感受“静”的意境,并积极、大胆、自主地表达个人情感。教学重点: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音乐情境的体验中感悟“静静的”含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入角色,开展活动。教具准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若干、小月亮(纸片)若干、情境体验背景布、水…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习作要与实际相结合,鼓励个性表达。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恰当定位习作指导课与讲评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指导课主要定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明白写作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本“园地”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分别是“感谢和安慰”的交际训练、胜似亲人”的习作训练、“我的发现”的阅读方法训练、诵读《过故人庄》的积累训练、朗读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训练等。在设计指导过程的时候,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资源,体现了训练的综合性,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整合起来进行练习;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给合起来。三是适度进行拓展性训练,在习作训练中,…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实录一设计意图《我的奇思妙想》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跳跃,天马行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很难达成习作教学的目标。于是,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写作支架”:先把学生带入“奇思妙想”发明大赛的情境之中,激发写作兴趣;然后,用“邀请函”为学生搭建习作动力支架,用“问题搜集统计表”为学生搭建习作选材支架,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习作组材支架,用“习作例文”为学生搭建习作表达支架,用“评价表”为学生搭建习作评价支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习作表达具体清晰,写作更加真实、更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习作“要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针对该要求拟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