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提问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学会提问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有个自己的思维、方向和动力。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问题大王"。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哪儿去了是一个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应试教学的扼杀是语文课堂上学生不提问题或很少提问题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每天提问,每堂课提问,于无疑处生疑,在有疑处释疑,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语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提问权、质疑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在提问中学会批判,在提问中实现精神成长,在提问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重引导在长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大纲和考试范围的影响,忽视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有问题时怕问不好导致同学笑话、教师责怪而不敢问;或是受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缺乏正确的提问方法而不善问。所以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提问的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提问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提问。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有问;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有感而  相似文献   

4.
浅论英语教学中的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提问很多问题。有资料显示,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等国,教师通常每半个小时要提问45到150个问题。在以英语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国家中,例如日本,教师也会经常提问,平均每30分钟要提52个问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讲授过程中的提问,有助于教师以一种适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机会。 在提问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提出的目的。 很多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的知识,这类问题我们叫做展示性问题( DisplayQuestion)。例如,当一名教师举着一个用纸片做成的钟表问…  相似文献   

5.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提问的技能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提出让学生感兴趣,能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的问题,却并不容易.实践告诉我们:提问得法,可以将教师为主体的"讲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可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提问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问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养学生质疑意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提问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的提问。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授课过程中师生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中的"问"是启发性的一种表现,是开发学生潜能,打开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地设计每一个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问题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在通常情况下,问题式教学是以"教师提问"为中心,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形式的教学在课堂实践中使用比较多.而以"学生提问"为中心,即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问题式教学在课堂实践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激趣、导思、引导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怎么问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情感,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一个环节的"提问"经过推敲与锤炼,以最佳提问技巧运用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整个课堂生动、活跃、高效。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1、提问肤浅,看上去场面非常热闹,老师的问题一出口,学生便异口同声回答,表面上所有的学生都会,但是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学到;2、提问过难,听课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所问的问题高深莫测,可学生却云里雾里,不知从何答起;3、提问带有惩罚性质,比如,有的教师发现某一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就会借机发问?……这类弊多利少的提问,对学生而言还不如不问。其实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师的课堂提问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当多多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学校、领导、自身各方面都要求我必须尽快学会怎样"有效提问"。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在所难免,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而各个学生由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提问是一门艺术,而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观点更是一门艺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惠玉 《时代教育》2010,(8):226-226
课堂教学是目前教学模式中最普遍的一种,而"提问"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能否运用好"提问"这种方法就成为了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师生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但是,在提问的过程中由于一些老师对于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式的把握度还不够,于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在提问时都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便使得"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在课堂上,学生经常针对教师所讲内容窃窃私语,爱接教师话茬,但提问时却不说。究其原因,一是怕自己的问题被老师漠视或敷衍;二是怕自己的问题肤浅,被其他同学笑话。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质疑品质。一、肯定每一位提问者尊重和宽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只要能提出问题,就迈出了学习的第一步。有些学生可能鼓足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再发现问题一再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教学专家Sterling G.Callahan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提问贯穿课堂教学。有效的提问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引领课堂走向高效。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教师在提问时随意性过强,问题设计未充分考虑,没有充分把握提问时机等,因而提问基本是属于"无效"或者"低效"提问。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必须正视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提问,以让有效提问引领高中英语课堂走向高效。一、融合兴趣提问,激发学生回答提问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想带动学生的回答兴趣,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优化问题设计。教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需要教师把握课堂中提问的技巧,从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质疑方法传授、激励评价巧用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创设每一个引发学生提问的场景,从而引导学生会思考,想提问,能提问,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有效的课堂提问对物理教学有诸多裨益,比如,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启发学生的心智和思维,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课堂提问水平和艺术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警醒.一、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1.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答占师生互动形式的绝大部分。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观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都要有意义,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提问内容上要融合新旧知识,在难度上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在所难免,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而各个学生由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提问是一门艺术,而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观点更是一门艺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提问是师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认真进行课前准备,精心雕琢每一个问题,让提问起到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兴趣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