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聊斋》一书,世间无人不爱好之,然领略各有深浅,虽见仁见智,得其真赏者,远非寻常目光所能也。  相似文献   

2.
《聊斋文集》共存赋11篇,其内容或描写劳动人民生活、反映民生疾苦,或铺写名胜古迹,借物抒情,或表现艰辛生活及个人心境,取材十分广泛,语言诙谐幽默,且以小说笔法入赋,雅俗相参。蒲松龄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赋家,蒲松龄赋应成为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在山东地区的俗曲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说唱文艺作品集,自清至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作品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下层人民的穷苦生活;同时宣扬孝悌、仁义等儒家伦理道德观,具有劝善惩恶的教化作用.这部作品无论是对清代社会的研究还是蒲松龄这位文言小说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在文学思想方面.提出了“寄托孤愤”理论;在小说创作中,抒发了自己的孤愤之情。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主要通过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嫉恶如仇的情感;通过“寒士”的厄运.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病,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通过“异史氏日”的精彩阐述.来宣泄自己胸中的块垒。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人鬼狐仙的女性形象入手,将鲜活艳丽、风情万种的人狐仙鬼进行分类、剖析,并从女性审美、婚恋角度,探讨了蒲松龄独特的讲究才智美、提倡真性情,主张 恋爱自由、强调男女平等进步的女性观。这里,对作者的进步思想给予认可、赞扬,对作者的封建士大夫思想作出鞭挞、批判,挖掘了蒲氏女性观产生的根源及社会影响,给予客观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夏天,蒲松龄在屋里写书,写着写着,总觉得不顺手,实在写不下去了,就搁下笔,来到门外站一会儿。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网消息:2008年10月,崔永元主持的央视《电影传奇》栏目,在蒲松龄故居录制了一台特别节目《画皮》,《百家讲坛》明星教授马瑞芳应邀同观众谈起了她对新近热播的电影《画皮)的观感。马教授在访谈的一节始就幽默的说,“如果我见到制片人的话,我想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可真敢编呀!’如果蒲松龄先生有灵,他可能要在他的坟墓里很好奇地说,这是谁编了这么好玩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8.
唐雪薇 《学子》2004,(9):60-60
率真纯情的小狐仙,善善恶恶的神妖灵怪,痴情男女的浪漫离奇事,市井官场中的惊心古怪案……出自山东人蒲松龄之手的《聊斋志异》,其中不少传奇故事被改编成川剧后,形成了极富巴蜀特色的川剧聊斋戏。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聊斋志异〉与川剧聊斋戏》一书中,对川剧聊斋戏与《聊斋》故事百余年来的相互渗透过程,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顶级精品 ,由于它意蕴丰厚 ,有难于穷尽的理性意义。一般读者不太容易理解其深刻内涵 ,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很多研究者都来阐释这部伟大作品 ,出版了众多的评赏《聊斋》的著作 ,如《聊斋志异鉴赏集》、《聊斋志异评赏大成》、多种版本的《聊斋志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与戏曲是一对独立而又统一的艺术整体。《聊斋志异》作为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自然会受到后代文人的不断改编,有的将之改成传奇,有的将之改为戏曲,尤其是把它改编为戏曲的,不仅数量可观,艺术水平也很高,基本上可以与原作媲美。小说和戏曲在语言上运用有一定的差别,小说的语言相对来说更具文学性,比较稳定,而戏曲的语言就显得更为通俗醒目、灵活多变,更能迎合大众的口味,因而无论是在上层社会还是在民间社会中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聊斋》人幻出幻艺术表现为:设置出入幻的因果关系,使幻境的设置真实可信,淡化出入幻的痕迹,使现与幻境,本体与幻体相渗相融,天然无痕,世情化,世俗化处理幻境情节,。达到幻而不幻,从而为神经怪题材世情化的创伤开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与其产生的特定地域民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民俗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往往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另一方面民俗进入文学作品以后,在作家的创造加工下往往起着主动构造文学作品的积极作用。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不仅充实了小说的内容更加弘扬了地方的民俗特色,两者交相辉映使小说经得起岁月的磨砺,读者的品评。本文对《聊斋》与《老残游记》中的山东民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阐述了两者在小说中对山东民俗的描绘,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两者在描述山东民俗时的异同点,从新的维度挖掘两部经典小说的动人魅力。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自从路大荒开始整理以来,已有不同的几个版本张鸿魁教授认为,聊斋俚曲“自作者去世后二百余年间只有手抄流传,抄本多是单行本,流传脉络不清晰。就路大荒、盛伟、蒲先明三本来看,有许多相同的脱衍错讹,很可能出于同一系统的抄本,因此他们之间相互比对不会有多大的意义。”实际上,对比各版本,其中的一些不同之处或者和意义相关甚密,或者体现用语特点不同,还是有进行比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聿发 《文教资料》2009,(12):32-33
《聊斋》俚曲是明末清初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作曲牌.用白话及淄川一带的方言俚语填词创作的长篇讲唱叙事故事。其所包舍的近300条熟语中。与佛教文化相关者不乏其数。择其要而释之,既有助于分析《聊斋》俚曲的艺术特色,又便于把握蒲松龄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工具书,认真分析上下文文意,并参照今山东方言,对<聊斋俚曲集>整理校注中存在的点校和释词方面的疏漏和讹误问题进行补充和考证.  相似文献   

16.
乔艳 《文教资料》2010,(11):27-29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小说家之一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每对人物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劳伦斯正是以情节处理的手法与精彩的心理描写使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除创作了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外,还有大量的诗文及其它创作,而不少诗文与《聊斋志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们都是蒲松龄表达"孤愤"人生体验及丰富情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商人形象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女性商人、商业以及作者的创作动机做综合的专题性研究.《聊斋志异》中表现的“女性独立,必须以经济独立为基础”的新思想是在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影响产生的,是处在当时社会中女性谋求发展的表现.蒲松龄塑造这些女商人形象,在肯定她们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后世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琴瑟乐》是在明清小曲《两头忙》和《闺艳秦声》基础上,融合小说《金瓶梅》内容改编而成。庆大本在《琴瑟乐》文献版本里最特殊,且与《金瓶梅》联系紧密。为借名人传世,某位佚名文人伪托蒲松龄之名,整理编创庆大本《琴瑟乐》。通过蕴藏“金瓶梅”题材内容,改变说唱体制的方法,扩充情节的方式,庆大本《琴瑟乐》巧妙融合小说与音乐,达到雅俗共赏。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学与文献,不应忽视《琴瑟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看重“义”,推崇“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