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生》2007,(2)
五代留学生的留学比例"留学生"这个词,在中国已经很熟悉了。但实际上,"留学生"这个名词,最早还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不是指中国人到国外学习,而是指这个外国人到中国读书。发明这个词的,是中国盛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当时,有不少学生随着遣唐使来,随着遣唐使回,当时叫海学生。有的学生留下来较长时间在中国学习,这类学生日本人叫留学生。留学生这个词,实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在不久前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正在"由大变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面对世界性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巨大转变中,中国工人准备好了吗?"中国制造"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唐守忠用他的特殊"绝活"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评说所谓“修辞学革命”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邵敬敏教授提出进行一场"修辞学革命",这个口号是值得研究的.这个"修辞学革命"的口号建立在对近几十年来的中国修辞学的全盘否定的基础之上,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修辞学革命"论也不利于中国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关于英语在中国这个问题,我国语言学界提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两种说法.本通过将着重探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语音、词汇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指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在墨西哥办一个"中国节",让"老墨"们更好地认识中国,这个想法缘自学校的"印度节"活动,我们几个来墨西哥交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觉得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节"可以为墨西哥同龄人打开一个窗口,去了解和认识我们古老又现代的祖国。我们的这个想法和墨西哥国立理工大学语言中心的墨西哥老师一拍即合,彼时我们5个中国留学生在语言  相似文献   

6.
李君 《家长》2015,(2):6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其中道出了想象力在一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前不久,一则"21国调查中,中国孩子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言论的传出让中国人备受打击。面对着这个结论,质疑、惊讶、痛心……各种声音有之。不少教师、家长认为,这个结论在意料之中。也有不少人提出,这个调查缺乏科学根据,根本不能说明问题。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的结论是否科学难以去深究,但是中国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爵士乐的第一个百年诞辰结束之际,同时它也处在一个关键的交叉点。"爵士乐"—这个曾被称为"美国唯一的原创艺术形式"、"美国的古典音乐"、"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一度在西方社会中获得贬低及追捧,在世人不假思索地全力贬低及正面的喝彩及光环的沉浮中,这个有着混杂、合成、复合式、融合性本质的混种新生儿坚强地生存了下来了。在新的世纪里,它作为一种典范展现出了它更优势的一面,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爵士乐就已经作了它的第一次中国之旅,这个当年还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少年,在中国的某个城市里坐了下来,喝下了在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华夏土地上的第一杯酒,并让国人从开始以好奇、怀疑及不屑的眼光注视这个有着不同外型的它,到接纳它,并向它学习。直到当年"百乐门"的辉煌,以至于变成这个城市的历史及特点,到今天仍被人津津乐道。虽然人们大都已经不认识多年后这个长大且面目全非的家伙,但中国人都熟悉这三个陌生的字眼—"爵士乐"。爵士乐此时在中国正处于关键的时刻。然而,它不是一直如此吗?让我们进入到二十世纪初,去看看它的旅行足迹。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正式启动"双一流"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特别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大学与社会、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这三大关系的定位与处理,必须分别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个基本方向、特色发展争创一流这个基本途径进行准确把握,从而理顺关系、精准定位、明晰方向,推动"双一流"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俄国在制定了向东扩张"远东政策"后,采取了种种手段和策略,把这个政策付诸实施。俄国的手段和策略,包括外交讹诈、金钱贿赂、武力侵略、收买胡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俄国侵略者的阴险、狡诈、凶恶的嘴脸暴露无遗。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后,俄国意欲攫取中国东北,作为自己的领土。俄国此举背弃了"门户开放"所规定的"保持中国领土完整"原则,遭到了美英等国的反对。日俄战争爆发,俄国在对日作战中遭到失败,"远东政策"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对国家治理能力中"治理"一词的相关分析"治理"这个词,不管是在中文里还是在英文里都耳熟能详,但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却被赋予了很多新的东西,这个之间几乎可以说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所讲到治理的标的都不是人,而是物。"治理"在英文里其实也是个新东西,它是新自由主义潮流的副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被引入到中国。但是,"治"、"治国安邦"这些概念则历史悠久,中国  相似文献   

11.
我在焦急地等待,等待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个时代,我把它叫做"中国的美国"。 听多了"中国的哈佛"中国的MIT"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纽约时报》"中国的马伯理诉麦迪  相似文献   

12.
一、新世纪我国企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赋予中国企业教育鲜明的政治使命 中国企业,不论是国有独资企业、国资控股企业、集体企业,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其他类型的企业,都是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个"主题"下运作的.无论其怎样改革、改制,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个"主题",这是中国企业特有的政治使命.作为开发企业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的中国企业教育,不仅具有推动企业经济增长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功能,而且政治上是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步入新世纪的时候,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的企业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最早使用"中国梦"这个词的是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进入近代,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一些有志之士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做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梦"。1932年,《东方》杂志发起了寻找"中国梦想"的征文。1987年,话剧《中国梦》上演以后,一些人开始使用"中国梦"这个词。2006年,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等发起召开"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后,"中国梦"一词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当今的人们普遍关注.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具体情形十分驳杂,非一言可以尽之,需要细致地予以梳理.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最根本的分析工具是唯物史观.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古代"节用"、"爱物"的观念,"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的思路,是可以得到充分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一千多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一直站在这个世界的最前沿,是很多国家学习、追赶的榜样,我们对此很自豪。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又曾是这个世界上内忧外患、饱受欺凌的国家之一。今天,我们到底该用怎样的心态看待我们所谓的"大国"身份?  相似文献   

16.
我姓"高"。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姓高,但六(2)班却有好几个姓"高"的同学。我总是想:"高"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于是,我展开了调查。我调查的渠道主要是查阅图书、问长辈和上网查询。通过调查,我了解到"高"这个姓氏的一些情况——"高"这个姓氏是中国的第十五大姓,人口约占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一、汉字声音的意义多年来,我们在传承中国汉字时,都是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入手。关于"音",只告知学生"这个字读作什么",从来不关注这个字为什么读这个音;关注"形",只告诉学生这个字怎么写,偶尔能够涉猎"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关于"义",只告诉学生"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有思考过汉字的读音本身也是有意义的。汉字中80%以上都是形声字,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这就意味着,声旁与语义没有关系,汉语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足以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经验".这个"中国经验"不仅在经济、政治、思想上硕果累累,而且在文化上也多有独创.单从美学、文学理论而言,就有一些值得认真总结的"中国经验".本文提出对"文艺美学"学科的再认识,即希望从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中国经验"立场,重温我国文艺美学学科草创、发展的历程,认识文艺美学独特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19.
“和”字8解     
《小读者》2008,(12)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个反复出现、气势恢宏的"和"字,是否到现在仍然让你记忆犹新?为什么主创人员会选用这个字,这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究竟有着怎样的涵义呢?  相似文献   

20.
正涂又光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中国所办的大学应该办成"在"中国的大学(a university in China),还是中国"的"大学(a university of China)?这个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中国的"大学应该是在文化、思想和学术上独立自主的大学,应该是坚守并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大学。有学者认为,今天谈论大学改革和发展的人,"缺的不是‘国际视野’,而是对‘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理解与尊重"。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对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来说,文化的自觉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早在现代教育与学术在中国兴起之初,就有不少有见识的教育家、学问家对"文化自觉"有所意识,呼吁光大中国本来的教育传统。蔡元培曾十分期盼把中国的传统教育精神结合到现代的教育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