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焦国华 《内江科技》2011,32(11):116-117
本文阐述了短时傅立叶变换,Wignet—Ville分布,小波变换和S变换等方法及其在时频分析上的特点对调频馆号的时频分析进行比较,认为不同的方法具不同的时频分辨特点由于时频分析技术可较好地描迷信号和噪声的频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地震勘探中被广泛的应用于地震波的能量补偿、时变滤波去噪、薄层及其结构分析和沉积旋回研究等方面.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滑动傅氏分析方法、数字滤波方法、稳健回归M-估计方法及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了宝昌台地电阻率1993年之后的趋势异常特征,并对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映震效能分析,得知:滑动傅氏分析、数字滤波和稳健回归M-估计这三种方法提取的宝昌台地电阻率趋势异常,在时间上具有准同步性;小波变换方法获得的第5阶趋势曲线存在准周期变化特征,且其波谷与前三种方法获得的趋势异常在时间上吻合;在地电阻率处于趋势异常或波谷期间,宝昌台周边一般有成组中强地震发生;四种方法在数据处理、提取趋势异常方面各有优势,可依据地电阻率数据特征选择性运用。  相似文献   

3.
准确判别流体性质对储层油气开发意义重大,通常采用电阻率的大小和差异、交会图及纵横波速度比等方法来判别流体性质,由于识别低阻储层受较多因素影响,故以上方法的准确率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时频分析和短时傅立叶变换原理出发,采用时频分析方法挖掘测井曲线中包含流体的隐含信息,可以提高流体性质判别能力并且将该方法运用于广安地区,研究表明将测井信号映射在时频面上,可突出流体信息,使其更容易更直观地识别。  相似文献   

4.
杨立强 《内江科技》2014,(3):55-55,40
本文简单介绍傅氏变换、短时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分析了小波变换方法在实现时频分析方面的优势,并创建理论数据,编制程序对理论数据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时频分析,经过对比小波算法在理论数据处理方面获得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时频分析是层序地震学分析的重要工具,用来阐明各级地震层序体内部的精细结构,并预测其物质成分。根据时频分析技术的结果,可以获得有关层序体的沉积旋回性,水进、水退沉积过程及有关储层、盖层分布及沉积间歇面等地质信息,从而为预测地质服务。使用时频分析技术,可以容易的实现经过断层或反射空白时两侧反射层位的对比等。本文应用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对官1三维区沉积旋回的分析,对该区的地质认识。  相似文献   

6.
胡敏 《内江科技》2015,36(6):31-32
地震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是时变的,时频分析方法在非平稳信号分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应用目前常用的时频分析技术对XG油田井旁道进行分析比较,揭示了时频分辨率S变换与小波变换较好,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对储层变化较为敏感,在此基础上应用时频分析技术对本区储层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7.
东南沿海地区岩溶分布广泛,给各类地下工程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处理该类不良地质条件的关键在于岩溶的精准刻画和注浆处置。本文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CT法以及地震面波法对绍兴地铁1号线阳和路站到鉴湖镇站部分区域开展测试,分析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CT法在岩溶勘探上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精准刻画岩溶形态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开展注浆加固,结合钻孔取芯试样的力学试验和地震面波法验证岩溶的注浆加固效果。结果显示,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震CT法的反演结果均与钻孔勘探的结果吻合较好,两者结合可以较好地刻画岩溶形态;地震面波法有效地检测到注浆和未注浆的岩溶,且注浆后的岩土体抗压强度均超过设计值0.4 MPa的强度要求。综合多种岩溶探测手段在绍兴地铁1号线中的研究成果为岩溶区地铁隧道的建造和维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5,(18)
土壤电阻率是防雷接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准确的测量土壤电阻率数据对接地装置的正确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测量土壤电阻率有土壤试样分析法、电测深法(包括两极法、三极法和四极法)和电磁测深法等。目前三极法与四极法理论与测量误差对比方面研究很少,特别是对喀斯特地貌下测量土壤电阻率三极法与四极法的对比分析几乎处于空白。本文对这两种方法做了测量原理方面的对比,通过现场测量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利用三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也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9年南阳凹陷CY-DZ区块高精度地震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系统论证了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叠前数据规则化技术针对不规则地震数据处理的优、缺点,分析了该技术对复杂断块成像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0.
黄芳  张建芝  杜波 《内江科技》2011,32(7):136-137
盐家地区沿陡坡带广泛发育多期叠置的砂砾岩体,其结构特征复杂,难于勘探开发。本文在明确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岩性、电性、地震反射、属性特征和反演资料等特征探索形成了一套基于地震资料的砂砾岩体期次划分方法;通过单井与地震资料的相互标定和约束,划分出砂砾岩体大尺度的沉积期次;根据地震响应变化规律,通过时频分析、约束反演等技术精细描述砂砾岩扇体内幕特征,将研究区沙四段划分为9个期次,圈定了砂砾岩体的分布范围。该方法在勘探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该类油藏由定性预测到定量描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鞍山市某建筑场地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辅以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勘查,两种方法相互比较,相互印证更加准确地推断出溶洞的规模范围情况,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使用西藏地震台网产出的西藏米林Ms6.9地震序列观测数据,对数据中定位精度较低的地震波形事件重新读取,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运用双差定位的方法,来实现提高地震定位精度的目的,再与西藏地震台网计算的震源机制解对比,得出米林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边坝-达木断裂,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发震断层破裂情况,为米林地震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不断应用到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领域,透明可视化技术这一形象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这一技术很大地提高了地震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从简单的可视化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地震数据在计算机中的显示方式,体绘制和面绘制成像的算法,以及三维立体视图中透明可视化的实现方法。研究了运用三维地震数据透明可视化模型分析其包含的地质资料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值和光线旋转、缩放使不同数据体在三维空间的显示及叠和,从空间整合多种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属性分析判断,更形象更直观地进行数据解释,从而提高数据解释质量,缩短解释时间。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数据是由4个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拼接而成,通过分析原始资料数据特征,获得不同工区的地震子波存在着差异,给后期工作带来了困难.而多工区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结果往往使三维地震数据在频率、能量强弱方面失真,很难用于地震资料解释.因此,提出了子波匹配的处理方法,改善了临兴区块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的效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油气田勘探过程中,用各种地震属性来预测油气储量以及分析石油储层特征来增加勘探的成功几率是非常小的。近年来,地震油气储层预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地震波振幅、频率、相位的综合反映,是重要的地震属性参数。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信息丰富的特点,该技术的基础是当沉积相单元发生变化时,其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积分能谱、时频能量等)也必定有所变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即对波形进行分类,形成地震波形异常即地震相图。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的基本原理,一般流程及关键参数等技术环节并应用波形分类技术对涠西南凹陷沉积相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宏观沉积环境吻合,其结果符合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地下车站修建之前的前期勘探是非常重要的。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波法、电阻率测深法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如果将这三种方法组合起来,一起研究分析,会比单个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胜二区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分布层位、分布区域,对各种可能造成低电阻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对低阻层的形成原因研究,结合动静态资料进行剩余油挖潜,积累了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解释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取心井岩心观察、岩矿分析、沉积旋回、沉积特征研究相结合,建立沙河街组内部对比标志层,并结合时频分析、成像测井等成果资料,通过连井地质剖面、地震剖面的建立,实现各地层标志层的外推和闭合,分析各成因地层单元间的关系,综合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阐述几种不同时频分布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针对LFM的时频(时间-瞬时频率)特征展开研究,利用线性时频表示方法和二次型时频分布来分析LFM的时频特征,结论发现二次型时频分布的时频分辨率优于时频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物探技术勘测方法,通过实地测量与数据分析,对比研究区内钻探过程中物理勘探结果,合理地推断出滑床埋深,证明了高密度电法实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简要分析了物探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