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学校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智育、体育和技能训练中,我们十分强调能力的培养,并将“高分低能”及“注入式”教学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大弊端之一而列为教改的重点,但是,在道德教育领域却很少提到能力培养问题。尽管德育理论中有“知情意行统一”说,尽管实践上有人试图着手强化道德人格和能力的培养,但长期形成  相似文献   

2.
李菲 《中国德育》2023,(24):15-22
在教育学中,道德能力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但事实上,道德在实践意义上即指道德能力。受多元价值的冲击和挑战,当今社会更加诉求个体发展道德能力,培养道德能力应该成为德育的重要任务,这对于深化生活德育,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受德目主义的影响和基于道德相对主义的担忧,以及受品德结构要素理论和重“教”轻“学”倾向的影响,道德能力一直在学校德育中被遮蔽。培养道德能力,学校德育要合理开展道德知识教育,增强探究性与实践性,加强道德习惯养成教育,创建民主化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3.
陈艳秋 《高教探索》2007,(1):128-132
儒家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过程诗性与理性紧密交融,“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现代高校德育育人效果不理想有着诸多外因,但“知识化”倾向则是使自身陷于困境的更为根本的原因。重道德认知,轻情感培育,重灌输说教,轻主体自觉,重德育“专修”,轻课堂延伸,“知识”德育的严重后果是大学生“知德”与“行德”的割裂。而儒家比德在化育道德情感、启迪道德自觉、融通人与自然、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则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对日益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高校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现状,要研究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尊重人格;关注成长;改善环境;辅导心理。  相似文献   

5.
何勇 《教育导刊》2013,(11):71-73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是,目前德育的实效性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目标“高大空”,脱离生活实际,比较理想化:德育内容只关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道德能力形成过程的关注;德育方法陈旧,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6.
针对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现状,要研究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尊重人格;关注成长;改善环境;辅导心理。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学校教育要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必须革除传统教育中“重规范,轻人格”、“重传递,轻沟通”和“重模式,轻实践”的弊端。引导学生发现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心理,提高学生道德行为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种种潜能得以发挥,体现学生作为有独立意义的人的价值的承认。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困惑莫过于对道德的困惑,应该正确对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困惑。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革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纠正现行道德教育中“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重视主体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将德育的基本点放在正确处理本人与他人、主体与社会的关系上;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社会公德的教育上。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多年来,我区在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教育强区“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针对德育工作中“重道德认识,轻道德实践;重德育结果,轻德育过程“的不良倾向,坚持以“做“字为核心,坚持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和过程管理,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与活力.工作中,我们遵循改革为突破、创新求发展、实践增实效的总体思路,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开创了我区德育工作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多年来,我区在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教育强区“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针对德育工作中“重道德认识,轻道德实践;重德育结果,轻德育过程“的不良倾向,坚持以“做“字为核心,坚持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和过程管理,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与活力.工作中,我们遵循改革为突破、创新求发展、实践增实效的总体思路,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开创了我区德育工作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李好 《湖南教育》2002,(19):18-18
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头戏”,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相当大的,可从教育的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德育工作者对中小学德育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重德育知识的灌输,轻德育能力的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道德教育的内化,尤为突出的是道德实践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显得十分薄弱。笔者认为改革德育实践模式有助于道德教育实效的增强。一、当代道德实践模式的理论探讨重视道德实践就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被动灌输”。德育工作必须是一种主动的教育过程,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对于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传统德育侧重强调教师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仅仅被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将学生“听话”视为德育的成功,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试图用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将社会道德要求灌输给学生个体;在德育内容上,传统德育重道德知识的传输,轻道德判断、比较、选择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功能上,传统德育看重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轻为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享用的功能。从这些方面来看,传统德育既不人性化,也违反了科学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管理轻引导、重说教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受积极心理学内涵及理念的启示,在高职院校中引入积极德育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体验认同、增强学生的道德行动意愿,因而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明新 《教育与职业》2007,(35):131-132
采取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但目前高校德育仍然沿袭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这已经不能够适应德育现代化的需要。面对高校德育的困境,我们应该深化德育理论研究,树立高校德育新理念,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立足社会,德育先行,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青少年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说教,轻交流;青少年儿童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外律、轻内修。  相似文献   

16.
《傅雷家书》中体现的傅雷德育观集中于他对德育地位、目的、任务、原则以及方式的主张。他认为,“做人第一”,德育应放在教育的首位;德育的目的在于“鼓励孩子培养自己”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才,“以便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德育的任务应包括:进行人生观和马列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良道德传统教育、道德行为习惯训练、道德情感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德育应贯彻“及早教育”、“严格要求”、“联系社会生活”、“及时反馈”和“以身作则”的原则;熏陶是德育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现状,要研究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尊重人格;关注成长;改善环境;辅导心理.  相似文献   

18.
王崇斌  左佐 《考试周刊》2012,(76):176-176
目前,小学德育工作滞后于智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三重三轻”,即重学习成绩,轻品德培养;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活动;重课本教学,轻社会参与。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步出高耗低效的误区呢?近两年的德育管理改革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出发,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真正提高德育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实效性差既有学校内的原因,更有学校外的因素。“高、大、空”的德育目标以及重道德认知、轻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失效的根本原因。道德建设离不开教育,但关键在实践。  相似文献   

20.
罗辀重关于“血性”道德人的培养,进行过深刻的理论探讨和积极的实践探索。“服务之人生”的培养目标、“信”与“义”的培养内容、“教育爱”的培养原则和“共生活”的培养途径,无不体现着罗辀重的德育理念与德育实践的独特性,能给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