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马迁的义利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中合理的部分,如:“义以生利”,“好利恶害,君子小人之所同也”,先义后利;另一方面又扬弃其空疏之处而成一家之言,如:求利求富的人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反时官营工商与民争利。提出具体的求利途径和原则等,从而构建起独具卓识远见的义利理论。  相似文献   

2.
三晋文化对秦文化具有重要影响,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政治原因造成的秦晋广泛交流;其二,秦赵相同的族源和风俗有利于双方文化的交流;其三,相似的外部环境造就了秦晋相似的文化性格,便利了双方的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3.
晋国公室内乱频繁,造成卿大夫中大批非姬姓的新贵族或军功贵族出现。“三家分晋”之后魏、赵、韩所受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影响较少,他们对旧制度有强烈的冲击力,容易滋生法治的萌芽。在春秋时即有“铸刑书”、“铸刑鼎”的重大举措,战国初魏文侯的礼贤变法,更为法家产生创造子条件,是促使儒家向法家完成转化的楔机。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西河讲学,成为西河之学的首领,是儒家向法家转化的过渡性人物,子夏的弟子李悝则是法家的始祖。三晋不仅是法家的摇篮,而且也是名家和纵横家产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我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更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仁爱诚信、崇义重德的德育内容;因材施教、重体悟轻灌输的德育方法;注重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德育观念等。因此,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儒家道德教育的智慧以创新高校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讨课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发展本身是在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大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组织,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儒家“有教无类”、“和而不同”、“君子不器”等教育理念对于形成大学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提升大学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接受西方先进的大学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6.
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儒家教育思想发展史即是儒家教育思想为适应不同时代需要的转换生成的历史。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今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的建构、教育方法等方面均有启发。如今,儒家教育思想的外部社会制度性制约环境已不复存在,人们对它的批判理性也日益增强,但儒家教育思想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应试教育模式的消除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文化力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三晋文化既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可依托的比较优势,也是山西实现文化强省的新型竞争力,其产业化还是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是我国远古文明的摇篮。地处黄河流域的三晋地区,其政治、经济在远古时代就已取得很大的发展。而在文化领域,更是孕育出不同于其他各国的法家文化,并率先在各诸侯国中举起了"法治"的大旗。法家学派的产生,应与三晋地区华戎杂居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德育与封建专制的意识形态并不总是形成共谋、共存的关系。从儒家德育与封建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来分析,至少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儒家德育:一是前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没有成为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它与专制权力保持着距离;二是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与封建专制权力形成了共谋关系,最终成为了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三是后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一种更为纯粹的品德教育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儒家德育对于现代道德精神和现代教育的适应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也将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10.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是中国德育教育的先驱,他们所倡导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我国道德教育历史中的宝贵财富,也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契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帮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应批判地继承儒家德育传统的精华,以丰富和创新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展现晋与三晋史官的设置状况及其职责规范,阐述了其客观上对后世文化尤其是三晋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期达到弘扬三晋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讨论了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和守旧现象,二者的功能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传统的内部结构具有多维性的特征.在以往的“一元分析框架”下,儒家传统往往被当作一个模糊的整体而遭受全面的否定或全面的肯定.这既违背了历史事实也违背了逻辑规律.因为,儒家传统的内部结构是多维、多层面的,不可能以一概全地加以肯定或否定.我们在此所提出的“三维分析框架”,主张从三个层面来解析儒家传统的内部结构:官方制度层的儒家传统、民间草根层的儒家传统和知识分子层的儒家传统.这三个层面的儒家传统由于其内涵、特性的显著差异,导致了它们在现代性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适应力和生命力,因而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展现普与三晋史官的设置状况及其职责规范,阐述了其客观上对后世文化尤其是三晋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期达到弘扬三晋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场域中构成"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但是在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师生关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推进课堂教学实效性存在一定的影响.而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师生关系应有的内涵规定,转化儒家关于师生地位、交往、认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思维,对化解现代社会师生关系危机、构建"师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醒世姻缘传》以转世轮回、因果报应作为叙事框架,真实反映的却是社会家庭之事。是要借佛教的惩戒匡正儒家的伦理纲常,扭转世风人情,以儒家道德评价标准,作者设计了众多人物命运。通过小说人物命运也让读者窥视到了作者心中的道德标尺,以及这儒家道德标尺所导致的局限性和人物情节矛盾。  相似文献   

18.
《古陶文汇编》是收集各种古陶文拓片,按照国别进行分类的专著,《古陶文汇编》9·106中的人名当释作"范";《陶文图录》5·28·2中的姓氏当释作"潘",《古玺汇编》1067中的人名当释作"不闻";《古玺汇编》0301中的第一个字当释作"■";《货系》1525中的字当释作"郅"。  相似文献   

19.
刘佳丽 《文教资料》2012,(26):81-83
"仁"是儒家学说当之无愧的核心思想,它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一般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仁"既有内在如何达到仁的境界,也有外在如何实现仁的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社会行为。儒家仁学思想由内而外地影响着诗人们,而在唐宋更有着鲜明的集体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爱心、不懂感恩、崇尚暴力、思想行为极端偏激,这在一定层面折射出学校德育存在着一定的缺失。面对当前德育存在种种弊端,我们应重新审视儒家经典著作中蕴藏的的优秀思想和道德遗产。传统文化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既是源头,又可为活水,儒家德育思想在当下加以创新发展。通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弘扬传统文化,改变传统德育,把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德育课堂,提高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从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真正体现德育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