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次组版时,看到大样上有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城市圣地亚哥。我印象中圣地亚哥是智利首都,美国怎么也有个圣地亚哥?核对原稿,是“圣迭戈”,被看稿编辑改为“圣地亚哥”。孰为正确?我赶紧查了几本书:1958年出版的《世界地图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有“圣地亚哥”;1978年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  相似文献   

2.
这个平凡的城市记载了一件惊天动地的罗曼史从圣地亚哥开车回家的路上,我习惯地打开收音机,听强尼和肯的脱口秀。听到强尼说,"今天新闻报导,圣地亚哥是美国最适合居住的前10位城市之一",我把音量调大,心里很赞同。圣地亚哥的优点实在太多。首先,它气候宜人,纽约寒冬腊月时,这里温暖如春;北京三伏酷热天,这里凉爽如秋。一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问我:“你知道在美国最受公众欢迎的人是谁吗?”“谁啊?”“此人不是总统,也不是艺坛明星,而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克朗凯特。”克朗凯特是电视新闻编辑和播音员。自1952年初露头角后,他名气日增,同行们称他为当代最闻名和最受尊敬的新闻广播  相似文献   

4.
我看到一篇报道,说美国有个叫约翰的人,左手和右手做事时常发生矛盾。左手拿东西,右手就阻止不让拿,左手要脱衣服,右手却非要穿。有一次,约翰生气,左手握拳要打他的妻子,可右手却去救他的妻子,不让左手去打。看到这里,我心中顿时产生“?”:此人为何如此自相矛盾?我接着往下看,原来,约翰是一名老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头部受伤,得了癫痫病,而且越来越严重,医生为他做了脑科手术,由于手术的失败,致使约翰左右手自相矛盾。这篇报道是一篇成功的报道,它先在你心中画一个“?”,然后再把这个“?”拉直,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然而,我平日读报纸,心中常常出现众多的“?”。这些“?”,有的至今也没办法把它拉  相似文献   

5.
换房如换妻     
“我最近在玩一种换妻的游戏。”一个美国朋友对我说。“什么?”我吓了一跳。他大笑起来:“我在换房子啦,只是把它比喻成换妻。”“换房子怎能跟换妻比呢?”我问。  相似文献   

6.
高子华 《现代传播》2005,(4):128-129
美国是文化产业的始作俑者。那么,这个把“文化”和“产业”两个如此相悖论的概念嫁接在一起,做成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文化产业的国家,有一些怎样的独到之处?这些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2004年秋,我到美国参加了以“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为主题的短期培训。在美期间,我们除了在新泽西州肯恩大学的短期课堂授课外,还考察了十余家媒体。对美国的媒体运营、媒体管制和媒体环境有了直接的了解。一、政府规制和市场力量“两手”和谐共舞,以求最佳博弈效果在美国广播电视业的成长史中,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调控之手”出现在每一个关键拐…  相似文献   

7.
难在何处     
美国有个名叫琼斯的新闻记者,极为羞怯怕生,有一天他的上司叫他去访问大法官布兰代斯,琼斯大吃一惊:“我怎能要求单独访问他?布兰代斯不认识我,他怎么肯接见我?” 在场的一个记者立刻拿起电话打到布兰代斯的办公室,和大法官讲话:“我是明星报的琼斯,我奉命访问法官,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很快,他放下电话,对琼斯说:“你的约会安排好了。”  相似文献   

8.
“可读性”,在外国新闻学著作中是被反复强调的,我们以往不大提及。是我们的新闻不需要“可读性”吗?我看不见得。“可读性”,英文叫Readability,意思是易读,清楚,有趣味。美国新闻学者鲁道夫认为:“可读性就是使很多读者读起来容易或者富  相似文献   

9.
杂谈二则     
一、“喂!是我吗?”“喂!是我吗?”要不是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样的发问一定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可是,在今天许多广播电台的听众参与节目里,这种发问1小时也许可以听到数十次。接通一个热线电话,就会有一声惊喜的询问:“是我吗?”主持人总会诚挚地回答:“是你!”然后,谈话开始。或点  相似文献   

10.
水牛城到底有没有水牛? 第十七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7月7日至18日在美国北部宁静、秀丽的小城布法罗举行。布法罗素有水牛城之称。中外体育记者云集此城,见了面,常常互相打听:布法罗为何叫水牛城,到底有没有水牛?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转机去布法罗时,我遇到了人高马大的乔治,他准备去布法罗探望双亲。我问他:“布法罗为何叫水牛城?”“可能有水牛吧。”乔治耸了耸肩。“那水牛现在跑哪儿去了?”我追问。“可能,可能到山上去了。”乔治只好开玩笑了。  相似文献   

11.
5月22日这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一个令人惊奇的电话:“你是汤礼春先生吗?我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的张虎迪。”“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我尽量平静地问道。“哦。是这样,我们准备做一期关于教育方面话题的节目,想请你参加。”“请我参加?。”我既感到惊喜,又感到意外。我好奇地问:“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我们看到你写的一篇作品《儿子的拍马成长史》,觉得很有意思,跟我们这次话题有关。这样吧,我发过去一个传真,上面有一些问题,想请你出点金点子。”“好吧。今晚我好好想一想,明天上午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口答应下来。放下电…  相似文献   

12.
丢魂者说     
近日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探亲,我接过名片,急急地说:“你们公司应当去内蒙古兴安盟投资!”“为什么?是什么迷住了你?”他有兴趣地问。“它在科尔沁草原上,有大兴安岭的森林,有阿尔山神乎其神的48眼温泉,有成吉思汗庙,有葵花之海,有杜鹃花满山,有最新鲜的空气,是无污染、无虫害、无鼠害的草原世界,有极真诚的人情和动听的歌声,还有一段边境与蒙古国交界……”我边说边展示照片,“你瞧,这在给我们献哈达,这是让我们饮酒,这是唱迎客的下马歌,这是唱骊歌,这是在村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 ,科技编辑是一个逐渐被认可的领域。美国的科技编辑们在什么环境下工作 ?他们做什么 ?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 ?用什么样的体例手册和其他资源 ?有什么组织为他们服务 ?他们对哪些话题和事件有职业兴趣 ?文章描述了美国科技编辑的概况 ,着重说明上面这些问题。本文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为科技编辑委员会的期刊《科技编辑》做编辑的经验。本文中 ,“科学”具有广泛的含义 ,包括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确 ,在美国许多科技编辑是医学编辑。   工作环境和工作类型在美国 ,有各种各样的媒体雇佣科技编辑 ,这些媒体包括杂志、图书、大众…  相似文献   

14.
上图讲座     
尊敬的、亲爱的上海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很荣幸应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今天下午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日,如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已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马上要血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行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啊,还想发展?”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耥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昵!”  相似文献   

15.
我在美国查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 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 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个论断是对的,那我们就不能不设法弄清,在1957年以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外部世界给予我们的“压力’倒底是什么”它们是大是小,是沉重还是轻微?特别是世界应该了解,所谓外来“压力”,其真实性到底怎样?而作为当时中国最大“敌人”的美国,曾经是我们感到严重”威胁”或“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查证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基本脉络的史料,对搞清我们所感受“压力”的状态以及所作出“反应”是否‘’过火”,显然是必要的,说到去美国查档案的动机,此其一也。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个新名词叫“超前意识”。什么意思,我不懂。不过我朦朦胧胧感到报纸宣传中有一种趋势,可以称为“超前宣传”。什么是“超前宣传”?我也说不清楚。大概的意思是:事情还在进行之中,就赶紧宣传事情的结果(当然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宫”网站(http://www.whitehouse.gov/)设立有一个交互式论坛“向白宫提问”。通过这个论坛,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向布什政府的官员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2006年1月17日,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局长艾伦·温斯坦来到了这个论坛,就档案工作和与美国国家档案馆有关的问题回答了网民的提问。网民的提问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美国人的“档案意识”。在美国,档案馆的开放性很强,知名度很高,但其国民中同样也有不少人对于档案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因此,温斯坦在其“开场白”的一开始就说:“许多人问我:‘档案馆是干什么的?’在接下来的时…  相似文献   

18.
4月初,我从报上看到关于里根遇刺的消息中,有这样一句话:里根遇刺后,美国的证券交易所都停止了活动。当时我感到不理解:为什么总统遇刺,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就要停止活动?我想起人民日报国际版上有《答读者问》专栏,就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询问美国的证券交易所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9.
在“常任”梦问题上,日本各大报在新闻报道上无不大张旗鼓,敲锣助阵。 在谈到日本为何应成为常任理事国时,各报反复强调日本的“经济负担论”和“国际贡 献论”。至于联合国与“株式会社”有何差异?日本的军事贡献究竟是对联合国的贡献 还是对美国的贡献?却几乎一字不提。在诸多争取实现“常任”梦的言论中,也有一些 是言不由衷、异想天开和远离客观事实的论调。日本各家大报舆论造势的另一重点,是 强调在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只有中国可能会反对。殊不知日本实现“常任”梦的最大 难关,其实在美国,因为美国是联合国现体制秩序下最大的得益者。  相似文献   

20.
胡鑫 《声屏世界》2005,(12):58-58
对于电视广告成本的逐年增加,经常有客户和一些企业决策者问我们:“如何在低成本的广告预算下,保持广告投放的最佳效果?”美国著名商人约翰·华纳梅克也感叹到:“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难道我们真的就无法弄清广告费浪费在哪里吗?一、制作有创意高质量的广告片。广告片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销售和品牌形象的问题。30秒长的电视广告如果开头5秒钟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这条广告片就算完了。所以每条广告片都要有让观众感兴趣能记住的点。首先要明确广告目标,要让消费者清楚你讲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