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法国文化素以浪漫而闻名,法国文坛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因其曲折离奇的情节、鲜活灵动的人物性格以及绚丽多彩的异域风情而成为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不朽之作.本文试从文化角度通过《基督山伯爵》解读大仲马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信仰破灭、丧失家园,到流亡异邦、身份和作品遭遇双重误读,昆德拉面对的始终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异质文化空间。为了弥合差异、从边缘走向中心,昆德拉努力为自我构建合法的文化身份。从对塞万提斯以来欧洲小说传统的皈依,到建构中欧文化身份以及对法国文化的依恋和守护,昆德拉一直力图在精神上回归欧洲,为自我构建合法的欧洲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4.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之处女作。剧中玛丽作为白种人,实际上并没有通过她的身份得到真正的优越感。反而在而在黑人奴仆摩西身上找到了她想要追寻的安慰与认同。先知摩西根据《圣经》旧约记载是上帝兴起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的领袖。而玛丽的黑仆摩西用他包容的态度与精神逐渐瓦解了玛丽的种族观念,使玛丽不能自持地涉足了种族间的敏感地带。摩西带领了玛丽走出了精神禁锢,也让玛丽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相似文献   

5.
Addison 《考试》2013,(1):57-59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时代的贵族制度虽然是历朝历代略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爵,爵位以上一般是王室成员,根据不同级别有亲王、郡王等等。近年讲述英国历史的电视剧和电影越来越多(比如那部美轮美奂的《都铎王朝》),大家一定也对英国贵族有所耳闻,今天主页委员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英国贵族等级。在说爵位之前呢,先嘚吧下大家都熟悉的皇室成员。国王和女王分别称作King和Queen,这个大家都知道啦。再往下就是王储,称为Crown-prince,在英国呢有专门的称谓是Prince of  相似文献   

6.
爱茨堡遐思     
李莉 《神州学人》2009,(1):40-41
"有如森林敞开它巨大的窗扉,透过它,城堡跃然眼前,巍峨巨大陌生而威严。我还从未见过可与它相比的。"1863年8月,法国作家雨果游历德国莱茵河,登临爱茨山巅,伫足碧林,远眺耸立在翡翠般群峰间的爱茨堡(BurgEltz),禁不住这样惊叹。循着雨果的足迹,我们登上爱茨山,蓦然望见掩映在苍山翠林中秀挺的爱茨堡。它绰约的风姿,妙曼的身影,令我为之一惊。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拄着拐杖,登门拜访成名后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从包里取出一本纸质发黄的作业本递到他的手中。  相似文献   

8.
洪霖 《现代教学》2014,(9):31-31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是一名见习教师,我愿用心做“叶”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至今)以来,以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为代表的海外通俗小说如潮水般涌入,大陆通俗小说作家迅速跟进,使通俗小说园地里奇葩纷呈。这些作品深受青少年的青睐,作品和作家对青少年影响深远。2006年夏,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就“谁是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现当代中国作家”问题在北京师大附中、上海交大附中等众多大城市名校和数百所县级中学的学生中展开调查,结果青春玄幻写手曾炜当选“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黑人历史上,母亲是维系整个民族发展的脊梁,但她们的社会地位却未受到应有的认同和尊重。诗歌是黑人表达心声的重要艺术手段,诗人们在作品中赞美了黑人母亲的伟大。通过解读黑人诗歌对母亲形象的描绘,文章着重评析作品对黑人母亲多维动态身份的解构和称颂。  相似文献   

11.
姚佩芝 《教师》2012,(8):119-121
现代作家普遍有着多重身份,而不同职业身份之间相互渗透与作用则影响着一个作家的心态、语言和视角,并成为推动文学发展演进的一个潜在动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作家存在的复杂性,解析纷繁的文学现象,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赵玉琨 《现代语文》2007,(6):40-40,49
早在三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对内地描写的深刻意义和价值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写作对象、作家身份的确定、文体来阐叙内地描写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相似文献   

13.
14.
《阅读与鉴赏》2010,(1):93-96,112
帆不可以停止选择风 想儿时,母亲因为子女多.疾病、劳累、贫困和对生活的抱怨,让她的情绪无端烦躁。记得她常常用粗粗的荆条抽打我的双腿。我疼痛得大哭。本想用哭声引起她的怜悯,进而得到安慰。可是母亲锁上门出去了,我一个人被关在屋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5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转折时代,从文学观念到文学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文学体制的改变与建立是中国文学能成为“当代”的重要标志。它有效地实现了当代社会与文学的互动,促使文学作家、作品和读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当代文学体制之下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展开讨论,说明文学体制与作家身份之间所发生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矛盾,促使作家形成新型的主体认知与行为方式,从而制约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女性作家在经历了"文革"的伤痛之后,呼唤人性的复归,塑造了一批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与此同时,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一部分作家解构母亲神话,发现母亲的世俗性,反思母亲的人性恶,并追寻理想的母爱。她们对母性的重新书写为文学史提供了复杂、真实的母亲形象系列。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鉴赏》2010,(1):10-13,108,109
母亲的眼睛 母亲的祖母六十岁以后陷入黑暗.母亲的母亲五十岁以后双目失明,母亲今年三十五岁,她七岁的儿子,双目炯炯有神。然而,母亲总为他担惊受怕。  相似文献   

18.
现代作家普遍有着多重身份,这既是职业的问题,更是人的问题。作家的不同职业身份之间相互渗透、作用,成为影响一个作家的心态、语言、视角等诸多方面的潜在而又重要的因素,成为推动文学发展演进的一个潜在动力。尤其是作家投身编辑出版事业,以其独立的文学趣味和美学立场,创造了不一样的出版文化。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作家存在的复杂性,解析纷繁的文学现象,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上山下乡经历是知青一段印象深刻的文化记忆,这段记忆或被作为宝贵的文化经验,或被视为深刻的内心创伤,而身份迷失却是他们的共同困境。返城知青在心灵挣扎之后省察时代情势,借寻根以寻找自我,追认和重建自我身份,这是他们进行寻根小说创作的文学理想之一。带着"我是谁"的困惑,寻根小说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通过个体认同、群体认同以及民族国家认同三种策略建构其社会身份与文化身份,借以升华其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是一部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中讲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弑婴惨剧,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另类的母爱:那就是在万恶的反人类的奴隶制度下处于性别和种族双重劣势下的黑奴母亲的爱,一种非凡的充满创痛的母爱。与早期的小说不同,《宠儿》挑战了传统的母爱价值观,通过毁灭的方式对母爱进行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