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奏议类文体是臣子向帝王上书所采用的各类文体的统称,《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此类文体进行收录,但二者评录差距较大,萧统重视晋代、南北朝之文,刘勰崇尚先秦、两汉之古文。究其原因,萧统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文首重文辞,注重新变,以太子之位亲自主持编书,更能广泛收集近代的奏议文;刘勰以挽救“讹滥”文风之流弊为著书缘由,论文以经典为核,遵循古制,故不喜近代之文,加之时代动荡,刘勰的平民身份使得他很少能接触到近代的奏议文,因此无所评录。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选了一部分古代的"表"疏"。认识表、疏的文体类属,掌握其特点,对探索这类课文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现实意义的。表、疏属于古文体中的奏议类。奏议是臣子给帝王的书信,通称奏  相似文献   

3.
表属奏议的一种,是臣子专门向君王陈述策略的专用文体,且用以陈述较为重要的问题。齐梁之际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刘勰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志尽文畅,抒发真情实感,毫不为过。接受刘备托孤以后的诸葛亮,殚精竭虑,把全部生命都扑在了辅佐刘禅治理国家上。  相似文献   

4.
奏议,作为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表、疏、策(对策)等。奏又名奏章,是向皇帝奏事的本章。刘勰《文心雕龙》说:“奏以按劾。”是说向皇帝揭发他人的罪过,请求予以制裁。不过,奏事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阅读     
阅读提示应用文,指适用于日常生活、私人交往、社会活动的实际运用的文体,常见的有奏议、书信、碑志、祭文等。奏议,是臣下写给皇帝的书信,以议事为主,写法重视说理。书信,是用于人际交往的文书,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写法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6.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云:"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意即:"一切文体都有其共同性,但不同文体又有其特殊性,那么奏议类文体应该雅  相似文献   

7.
古文浩如烟海。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的文体也变得纷繁多样。如臣下写给君王的意见书,战国称“书”,秦代称“奏”,汉代变为“章”、“奏”、“表”、“议”四类,后来又有“疏”、“上疏”、“上书”、“奏疏”、“奏状”、“奏扎”、“札子”、“封事”等名目。有一些文体则相反,几种不同的文体同用一个名称。如同名为“赞”的,史传中的传赞和后来的画赞就不相同;同名为“序”的,写在书前的序和赠序也不一样。对于这些实同名异或名同实异的情况,前人说得好:“文体多名,难可拘  相似文献   

8.
姚佳 《学语文》2012,(5):78-79
曹丕的《典论·论文》里有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名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将文章分为四大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其中,奏议、书论、铭诔都是应用性文体,并且以议论为主,  相似文献   

9.
奏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上行公文文体。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文书的统称。奏议类文体在唐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并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具有极大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可是学术界对于奏议的关注一直不够。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及文献整理。九十年代以后,对奏议各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对唐代奏议各方面的专题性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按照对文体的研究、对奏议本身研究的顺序把发表的论文和专著做一下梳理。  相似文献   

10.
“书”的起源甚早,初为应用文体,臣僚敷奏、朋旧陈情皆用之。苏轼书体散文,包括表状、奏议、书、启、尺牍等。本文分别对苏轼的上书类散文和书信类散文进行了分析,前者的特点是“相时立说”,体现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现实问题,尤以民生为重;后者的特点则是洞悉人情,委曲尽意,文风平淡自然,文情兼备,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汉赋和汉代奏议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作者双栖、同时关涉政治和经学、文体互渗的现象,但汉人重奏议而轻赋,这说明汉赋独立的文学审美价值在汉代尚未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体名称很多,而同名又有不同类别,要搞清它们的含义和区别是不大容易而又没有必要的。刘勰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考核论断,揭发罪状),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坚持不同观点)。"这是从内容上说明章、奏、表、议的区别。但它们与书、疏、志、说、记、序等等,又有什么不同呢?很难说,太麻烦,怎  相似文献   

13.
“表”这种中国古代文体,又称“奏表”、“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上书的称谓有多种,大多与上书内容有关,常见的有“奏”、“议”、“表”、“章”等。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对章和表两种文体进行了区分,他说:“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可知章这类文体,公文性强,不应有更多情采,而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有表现其情质文采的余地。  相似文献   

14.
《魏名臣奏议》作为一类优质化中国文学总集,主要作出以下突出成就,包括映射出当时人员对奏、议、表、疏等朝政文体的关注态度,彰显论说文专业、艺术化掌控特征,开创南朝总集编纂和文笔辩证特性,尤其是在阶段文体运动影响下,有关文以足言理论就此诞生发展。由此,笔者决定以此类著作作为关键突破点,进行文笔之辨、文笔并重阶段下的《文章流别集》和《文选》独特关联性逐层拆解,为后续魏晋文学造诣创新转变,提供丰富的指导线索。  相似文献   

15.
沙红兵 《文教资料》2007,(15):84-87
历来对于苏辙的研究,正如对于唐宋八大家的研究一样,主要集中于他(们)的古文和诗歌。其实他(们)的骈文作品也不可忽视。本文以苏辙元祐时期的骈体表状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将之与苏辙同一时期的散体奏议对照阅读,揭示创作主体复杂的思想、文化观念,政治主张和情感、心理。同时,在两种文体的复杂互动之中也可以看出骈文与古文两种不同但又可以互补的文体性格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与其它文体相比,奏议文风在后世各代总体变化不算太大,但又总在变化之中。从汉代奏议看,其文风的衍变表现在直谏、讽谏的交替往复,从雄健博雅向典雅醇厚、刚烈质直转化等方面,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两汉世风、士风与文风的互动与变化。  相似文献   

17.
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它与“论”无大异,故后来把说理辨析一类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它与现代杂文或杂感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变化有致,写法不拘一格。如《马说》、《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六国论》、《过秦论》等。2.表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体叫做“疏”,另有一种文体用于回答皇帝对政事的询问,叫“对”。如《出师表》、《陈情表》、《论积贮疏》、《隆中对》等。3.记古代的一种记叙文体,叙事、写景、状物成份较多…  相似文献   

18.
正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该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古人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可见古人已经关注到文体特征。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我想,如果我们能够立足文体特征进行阅读教学,就能够更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品味和习得语言。2013年10月,我所在的"张敏华名师工作室"在苏州市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不同于传统单篇阅读的群文阅读,不少教师对其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在文体上的适用性等存在诸多困惑。教学实践中,教师受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单篇阅读教学惯性以及对群文阅读特点缺乏认知等的影响,群文阅读教学常常采用课文机械叠加的模式。梳理群文阅读的核心概念,可知群文之“文”当理解为跨媒介、跨学科的多“文本”,群文之“群”意指群文阅读的本质为结构性读解文本,议题之“议”指群文阅读为紧扣议题的个体性探究。鉴于群文阅读的特点,可从四个方面来构建教学实践路径:设置生成性目标为主的教学目标,设计可议性和系统性强的议题,践行为学生提供学科核心概括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的课前引导,构建侧重过程性和互动性的多维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中对文字信息进行整合、思考的能力。阅读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加入理性分析,让人们进入持续深入的心理状态,它涵盖了读者的阅读智力、能力和情感。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阅读,并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由于不同的文体阅读切入点不同,体现的隐性思考元素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有文体意识,要基于文体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