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怀太子在世时期,唐朝马政处于低谷阶段,虽然其墓中绘有《打马球图》和《狩猎出行图》,但这些仅是以体育活动为题材的壁画,并不能反映墓主生前的真实生活,图中也不可能有墓主本人。  相似文献   

2.
张议潮出行图极富研究价值。前篇中,笔者结合出行图前、中部内容,探讨了唐代节度使旌节制度和卤簿仪仗。本篇所论,拟就出行图后部画面,重点谈谈沙州归义军时期的长行官健制和蕃汉兵制,兼及练兵、后勤运输制度。以为续篇。一、张议潮出行图后部画面考 1.射猎骑队(无榜题)。这是出行图中的最后部分,列子弟军(内亲从)之后。四骑,头戴毡帽,身穿缺胯衫,系革带,穿白靴。依顺序,可分为二组,最前边山石间,两骑士奋力追逐仓惶逃命的小鹿,其中一人紧追猎物,弯弓欲射,骏马四蹄腾空,向前猛冲,另一人挥鞭长驱。稍  相似文献   

3.
陈明 《家教指南》2003,(5):51-54
敦煌莫高窟第 1 5 6窟中的张议潮出行图 ,是一幅反映张议潮统军出行的历史画卷。图中的乐舞是我们研究晚唐河西地区甚至整个中古时代中国音乐史的重要资料。本文从晚唐河西地区的乐舞背景入手 ,具体分析了归义军时期的乐舞状况 ,进而探讨了张议潮出行图中的音乐是西凉乐 ,舞蹈是《万年丰》、《永世乐》等。  相似文献   

4.
陈明 《家教指南》2006,(4):25-31
归义军早期的资料几乎未见有对慕容家族的有关记载,而在五代曹氏归义军时期,以慕容归盈为代表的慕容家族,却是活跃于瓜沙一带的大家族和重要社会政治力量.慕容家族从何处来,该家族与曹氏归义军有何关系,慕容归盈为什么会以瓜州刺史的身份在自己的家窟绘制如归义军节度使一样的出行图,这些问题是研究敦煌出行图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是研究五代瓜沙历史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榆林窟第12窟的慕容氏出行图及该幅出行图题记中涉及到的几个慕容家族的人物关系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莫高窟第156窟主室南壁及东壁南侧下部所绘《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中的仪仗乐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仪仗乐队的功能、乐器属性等方面的归类,考证了晚唐时期归义军节度使统军出行仪仗乐队的编制、乐器以及乐舞配置,重点分析了出行图中出现的各类乐器的沿革、形制、材料和演奏形式,并结合相关史料,对归义军时期的音乐机构进行了合理地推论,以期在上述诸方面得出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论动漫中的服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以动漫中的服饰设计为主线,阐释了它的概念、内容、审美原理。以及对它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界定了范围,画出了标准,对该领域具有开拓性质。同时从与服饰设计的互动中总结其规律和经验,无论对于动漫服饰设计,还是对于服饰设计,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讲述了上海四十年间一个普通女子的生命起伏。小说对穿行其中的各色人物都进行了细致的服饰描写。通过这些服饰作者不仅向我们描绘出书中人物的生动形象,而且展示了作为中国大都市的上海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体现出的城市精神。本文从小说中的服饰描写入手,试图研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服饰描写所表达的城市风貌和人物内心。  相似文献   

8.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一文中,利用敦煌石窟中的图像资料、其他文物资料、文献资料对蒙古族服饰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以期揭示蒙元时期汉族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0年河北正定发现了五代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德政碑残碑。在赑屃碑座上保存了一幅骑狮出行图,表现的正是碑主人安重荣。这幅作品在构图形式、人物职能特别是骑狮像这几个方面模仿了汉地流行的"文殊并侍从图",但是人物服饰、伎乐等方面还是保存着浓厚的粟特因素。狮子在粟特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代表着英雄与王者。这幅线刻的作者运用汉地熟悉的文殊菩萨塑造、神化了粟特裔的将领。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主要研究穆斯林服饰与伊斯兰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服饰纹样、色彩、款式、着装等方面穆斯林服饰中的宗教意义。其次研究穆斯林服饰在伊斯兰教中的作用,最后阐明伊斯兰文化对穆斯林服饰发展与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服饰话语的符号性决定了它对服饰的呈现只能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实现,所以服饰话语中的服饰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精神性.中国现代作家对作品中的妓女形象的服饰描写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后的呈现,具体呈现什么和呈现的方式都渗透着作者对服饰意义的理解,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志,掺杂了作者对于服饰的想象.  相似文献   

12.
王玥 《华章》2011,(36)
从韩国传统服饰元素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紧密联系.通过韩国服饰中男女服饰式样、色彩与图案的分析.首先阐述了韩国传统服饰款式构成特点,传统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图案表现的文化意蕴.其次以现代服饰中的细节讲述韩国服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满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萨满服饰即为满族在祭祀活动时的扮相,并不是日常简单的装束,其是萨满教的体现,萨满服饰中的符号充分体现了实用功能、审美意念和宗教信仰三者的统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其服饰中的符号无论从静态还是抽象上都体现出了与宗教观念的和谐统一。萨满服饰中符号的色彩、图案和配饰在现在服饰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服饰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服饰中的社会性别意识表现明显,在服饰制作、款式、色彩、装饰等方面都有所表现,服饰中性别意识的形成受传统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胡少东 《黑河学院学报》2022,(12):116-118+164
牛车出行图壁画砖多为一砖一画,一片砖表现一个主题,独立成画。壁画砖极高的绘画性及其艺术价值,在绘画的基本元素,构图、线条、物体形象、色彩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尤阳 《文教资料》2011,(30):102-103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中,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符号,而成为一种凝聚着人的情感和思维意识的独特艺术体系。因此,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具有不可限量的艺术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传承,以及在现代设计境遇中的应用,作者提出了基于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暨图形元素再创造的迫切性、必要性和方法,同时做出了大量传统图案元素在包装、广告招贴及装饰设计中应用的作品案例,并提出了在具体设计应用时需要注重的方式方法。这一研究.对苗族服饰图案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构建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8月13-15日,由东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及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主办的”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于敦煌研究院会议厅举行。来自全国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及上海市相关的领导、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上,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李柯玲、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先后致词。三位领导的发言对“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东华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把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相结合,拓宽了中国服饰史研究及敦煌学研究的道路,并在教育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敦煌服饰的深入研究寄予了厚望。 13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主持。发言者有东南大学教授张道一、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郑臣欣和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费泳。张道一先生三十年前曾在敦煌作过学术考察,他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当年在敦煌考察时的情景,畅谈在敦煌石窟中的收获,指出敦煌壁画色彩的配色原理及其在艺术上合谐的意义。包铭新教授《敦煌壁画中的回鹘贵族供养人服饰研究》首先提出了研究少数民族服饰的方法,然后依据回鹘洞窟的时代,对高昌与敦煌壁画中的回鹘人服饰进行分类研究,并探讨了回鹘服饰对敦煌汉族服饰的影响。郑巨欣《敦煌服饰中的小白花树花纹考》通过对敦煌壁画的人物服饰中的小白花纹的分析与考证,探讨了这种纹样的表现形式及其佛教内涵与文化渊源。费泳女士《论褒衣博带佛衣》通过对南北朝时代佛像衣着的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地界定了“褒表博带”佛衣的形式,并分析了“褒衣博带”佛衣的源流及影响。 13日下午的讨论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先生主持。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副研究员卢秀文、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孝鸿、兰州大学博士生谢静、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冯信群、宁夏人民出版社编审徐庄先后宣读了论文。赵声良《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裙饰》以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北朝时期敦煌彩塑与壁画中菩萨的裙饰作了分类,并分析每一类型的源流以探索印度、西域及中原文化对敦煌菩萨造像艺术的影响。卢秀文《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面靥妆》通过对敦煌壁画妇女形象的调查,分析了唐、五代以来妇女流行的面靥妆的特征,及当时民族间的化妆的相互影响。谢静《敦煌奠高窟第285窟供养人服饰初探》对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85窟供养人像及其民族背景作了分析。杨孝鸿《试论羽化思想及其在敦煌石窟的演变与服饰的表现》考证了羽化思想来自西方(中亚或西亚),并分析了羽化思想在汉唐间的发展演变以及在石窟艺术中的反映。冯信群的《试论敦煌石窟数字化虚拟再现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谈了通过计算机数码技术对敦煌石窟进行再现的技术和艺术问题。徐庄的《敦煌壁画与西夏服饰》全面介绍了敦煌壁画中的西夏人物服饰,以及宁夏及在黑水城发现的佛画中的西夏人物服饰。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往来,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多的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从而得到传播与发展,在服饰文化上亦有体现。迄今为止,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进行过研究。其中不乏从服饰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中日交流比较频繁的唐代和同时代的日本贵族女性服饰特征进行的对比研究尚且不足。本文通过对唐代中日贵族女性服饰的研究,论述了唐代日本贵族女性服饰中的唐风以及日本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眼于服饰图案这一图案学科中的重要分支,论述了服饰图案风格的构成因素,探究了服饰图案风格的四类表现方法:即传承演绎古典风格、丰富创新传统风格、借鉴拓展异域风格、捕捉传达现代风格。实现从不同的风格观念到表现形式及手法都出现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田野考察和文献资料收集、查阅、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原始岩画最早蓬勃发展的西部宁夏岩画中的射艺图像进行研究。将收集的355幅有关射艺的图像分为狩猎图、战斗图、出行图、练习图、持弓舞蹈图、游牧风情图、崇拜弓箭图、射箭生殖崇拜图等8类。所有这一切为古代宁夏地区原始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和繁荣创造了条件,也为古代农耕民族体育文化和草原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