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江 《小学语文》2011,(4):52-53
提起天津,人们恐怕首先会想到狗不理的包子、十八街的麻花、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的彩塑等等。可要在文学界提起天津,冯骥才大概是不能不提的一面旗帜、一块招牌。作为一位作家,冯骥才的名声主要来自他的“津门系列”小说,亦有人称之为“津味小说”。冯骥才虽祖籍浙江,可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对天津的风俗文化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2.
20多年前,冯骥才是一名地区级的政协委员。那时的他,用文笔和画笔记录着天津最原汁原味、最活灵活现的市井民俗、生活百态。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2003年,由冯骥才倡议推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令这位作家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冯骥才已经是全国政协常委,他深深地意识到,这些年来,构成中华文化半壁江山的民间文化,不但未能得到系统的整理和保护,反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忧心忡忡:在他看来,现在对民间艺术的抢救速度远远赶不上消失的速度。“如果文化消失了,民族也就没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所有具备“文化良知”的人都说,冯骥才是一位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  相似文献   

3.
冯骥才的创作历程与"文革"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文革"深深的影响了他,成为他的创作取材之地,他的精神资源。他近期的新作,非虚构文学作品《无路可逃》和《炼狱·天堂》,前者是对自我灵魂的诘问,后者则是艺术家的镜像对照。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冯骥才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化的终极追问,对艺术的至上追求,对灵魂、心灵的深度拷问,这也就是冯骥才先生"文革"情结的根本原因。我们探讨"文革"予冯骥才的"意义",可以为深入理解他和他的作品撕开一个口子,进一步探讨他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文化守护者的思想脉络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散文是心文,是一个人的心灵轨迹,一个人人生的真实写照。既然散文就是写自己的人生,那么从冯骥才的文字中便可窥见他的为人处世及细腻的情感。无论是对一年四季如诗如歌地描绘,还是对身边事物细致入微地刻画;无论是在异国的艺术殿堂里流连忘返,还是对故乡的眷恋、对师长的追思、对小人物的同情,无不渗透着冯骥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处处留下了他对历史精神的探究,对生命、对人生的深深思索。读着冯骥才的文字如见其人,喜怒哀乐,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5.
妙语圆桌     
回到地球作家冯骥才在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孩子去他所住的宾馆看望。谈话间,那个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又蹦又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于是,冯骥才幽默地说道:“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个美国朋友也立即心领神会:“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鉴赏》2009,(7):46-49,108,109
在天津,不知道冯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一米九零多的大个子在街上一晃荡,不认识的人还以为他是位篮球运动员,其实他是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一百五十多种,摞起来比他个子还高,真正的著作等身,海内外的读者熟悉他,多是通过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7.
“演奏交响乐”的冯骥才●陈斌一作为常人,冯骥才是超群的。他那192米的高大身材,使他曾作为全国亚军的天津市篮球队的队员,驰骋在球场。作为作家,冯骥才是超群的。他不但创作了四百多万字的各类文学作品,而且还是著名的画家,曾在国内、国际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  相似文献   

8.
冯骥才的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泥人张》就选自他的小说集《俗世奇人》。这是一篇很有欣赏价值的微型小说。  相似文献   

9.
冯骥才七十多岁了。过去十余年,冯骥才把抢救民间文化的事情做得轰轰烈烈,以至于人们几乎忘了他还是优秀的作家、画家、教育家。很多时候,大家眼中的他,是大量而密集地发动一场场抢救运动的知识分子,拷问的都是令这个时代振聋发聩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张梨 《高中生》2012,(22):38
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温家宝回答记者有关他"卸任"的提问时这样说整个社会迷惘的时候,知识分子应该清醒;当社会功利的时候,知识分子应该给生活梦想。——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如此说我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  相似文献   

11.
看《有理想就有疼痛》,作者高晓春与众多名人大家访谈与对话,其中访问冯骥才时,冯骥才讲了一个画家的故事。1996年,冯骥才的一个画家朋友说有一个画画儿的朋友非常想见他,于是就领了来。冯骥才说我能不能看看你的画,那人说画非常大,只能给看画的照  相似文献   

12.
邱慧 《现代语文》2010,(3):98-99
<正>《俗世奇人》是我国当代作家冯骥才的作品。冯骥才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燕赵故地——天津卫,因此地"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要上层,更在市井民间"[1],令作者生发出"这些奇人妙事,闻若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2]的感叹,遂刻画出了苏七块、泥人张、刷子李、酒婆等性格迥异、举止奇特、身怀绝技的"奇人",集成一书,冠以总名。作品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前不久,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新书《俗世奇人》(足本)在北京举办首发式,该书以清末民初天津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文章都讲述了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在谈到写作的相关问题时,冯骥才表示,一个好作家可以写出很好的散文,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小说,"二者思维不同,小说要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画家,冯骥才绘画的眼光和手法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无论是画面的色彩描述,还是画面光影的表现,都体现出冯骥才散文“以文作画”的艺术,他的散文充满着诗情与画美。  相似文献   

15.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描写我国“文革”时期的一对生死与共、患难相随的夫妇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以及以天津、北京一带市井民俗文化为题材的《三寸金莲》和《神鞭》等作品。然而1997年,他的笔锋一转,  相似文献   

16.
冯骥才是一个用传统方式讲故事的人。他说:“把故事写绝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故而我始终盯住故事。”《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小小说系列,是他长篇故事外的一些零星小故事的汇集。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日期:2017年7月书号:978-7-5528-0539-0开本:16开定价:38000元《天津文献集成》由天津图书馆与天津市问津书院合作编辑,李国庆、王振良主编,冯骥才先生题签,著名文献学家杜泽逊先生作序。全书精装16开50册,总计约3.8万页。收录各类天津地方文献80种。所有书版均经过精心修复,新版每页收录原书半叶,美观清晰,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出版日期:2017年7月书号:978-7-5528-0539-0开本:16开定价:38000元《天津文献集成》由天津图书馆与天津市问津书院合作编辑,李国庆、王振良主编,冯骥才先生题签,著名文献学家杜泽逊先生作序。全书精装16开50册,总计约3.8万页。收录各类天津地方文献80种。所有书版均经过精心修复,新版每页收录原书半叶,美观清晰,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出版日期:2017年7月书号:978-7-5528-0539-0开本:16开定价:38000元《天津文献集成》由天津图书馆与天津市问津书院合作编辑,李国庆、王振良主编,冯骥才先生题签,著名文献学家杜泽逊先生作序。全书精装16开50册,总计约3.8万页。收录各类天津地方文献80种。所有书版均经过精心修复,新版每页收录原书半叶,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天津文献集成》的出版,填补了天津缺乏大型地方文献集成的空白。这套有关天津地方风土和  相似文献   

20.
正出版日期:2017年7月书号:978-7-5528-0539-0开本:16开定价:38000元《天津文献集成》由天津图书馆与天津市问津书院合作编辑,李国庆、王振良主编,冯骥才先生题签,著名文献学家杜泽逊先生作序。全书精装16开50册,总计约3.8万页。收录各类天津地方文献80种。所有书版均经过精心修复,新版每页收录原书半叶,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天津文献集成》的出版,填补了天津缺乏大型地方文献集成的空白。这套有关天津地方风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