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庚南同志说:“过程比结果更为精彩。”笔者的理解,这个过程应当指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关心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和独立思考,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一、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需要,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此,新课程的实施“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双友 《云南教育》2004,(26):30-31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是新课程改进教育评价的两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是评价的重中之重。如何实施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当今素质教育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结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我觉得数学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7.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评价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数学新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解读评估标准,为“绿色评价”启航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9.
汤浩 《湖南教育》2006,(8):21-22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侧重地体现在作业之中,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掌握学情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用“√”“×”批改或只写“查”“阅”评价的单一形式,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下面,笔者就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详细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激励作用。”为此,近两年来我们在学生数学作业批改评价中作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新课程标准将原来过多地“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标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生就愈主动,愈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学科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还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15.
叶柱 《江西教育》2004,(13):67-68
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促使数学评价改革作出积极的回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阐述所折射的理念,是数学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那么,作为在数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命题,在新理念的召唤下该作出怎样的变革呢?笔者认为,新理念支撑下的数学命题改革,至少应体现以下四大走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评价,《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依据是《标准》所界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及内容标准(具体目标)相当于现行《大纲》中的具体要求部分。关于目标,分为“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因此,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曾仁平 《考试周刊》2010,(25):74-75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20.
《新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基本理念是: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