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珩 《中国教师》2004,(12):27-28
遭遇和危机 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在<教育人类学>一书中指出,"在人的生活中会有一些突然出现的、非连续性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些事件纯粹地视为外来干扰.相反,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他看来非连续性事件就包括"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及"有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等.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教育学家博尔诺指出:“教育是连续性过程与非连续性过程的统一,在教育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困难和干扰。”在一线教学中,我们把这些导致非连续的意外和干扰因素称之为课堂的“小插曲”。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思维活跃,历史学科内容及特点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与思考,所以初中历史课堂总会出现一些“小插曲”。这种“小插曲”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会打断课堂的连续性,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生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适应着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特点,在教学中需采用非连续性的教学形式。非连续性教学形式体现出偶然性、非确定、生成性等特点;其具体形式为:在“遭遇、危机”的境遇中实施情境教学、体悟教学,以对话教学和顿悟的艺术实现教育“唤醒”,基于理解的外在教学激励一一号召、告诫与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跨文化背景出发,以非连续性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个体自传与访谈的研究方法,探析小留学生由中国走向海外并迈向学业成功的个体成长过程。他们在“危机”之中给自己创设的新的教育与文化环境如同化学试剂一般,在其身上引发着某种化学反应,并蕴含在由此岸到达彼岸中历经的“遭遇”“号召”以及“觉醒”的历程中。本文希望从他们身上寻找得以在教育之路上推广且促进个体生命成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命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为适应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特点课堂教学应采用非连续性教学。非连续性教学体现出偶然性、非确定、生成性等特点,其具体形式为:在“遭遇、危机”的境遇中实施情境教学、传情教学,以对话教学和顿悟的艺术实现教育“唤醒”,基于理解的外在教学激励——号召、告诫与吁求。  相似文献   

6.
<正>"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由德国哲学家、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发展而形成体系。以往的教育学派通常把教育视为一种连续性的活动,认为教育只需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人的身心进行塑造即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种种困难和干扰给教育活动带来障碍,它们令人不快。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则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事件,如"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对全新的更高级的生活向往的突然唤醒、号召,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告诫和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等等",[1]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的生命发展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育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小学教师主动使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式,虽然目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但是在不断的研究与应用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对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研究,希望能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从这些文本中可以获取生活、工作、学习的各种重要信息。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为学生适应当下和未来生活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然而现实教学中,由于在认识层面、教材编写、策略措施等方面的种种缺失,使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严重缺位。对此,我们要深刻领悟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践价值,注重结合生活和教材,开掘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渗透学法,加强指导,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以此实现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救赎。  相似文献   

9.
成旭梅 《师道》2009,(9):39-41
当“重点”中学遭遇“时尚”学生,当升学的压力遭遇生命成长的曲折,当教育的“统一”遭遇个性的“多元”,当家长对耽于装扮的孩子忧心如焚,当前卫的学生对学校的指令白顾张扬着个性不屑一顾,曾经无可争辩的师道尊严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传统价值与新质价值之间,学校师生当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试论非连续性教育视野中人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连续性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理解教育。学生生活中的危机、挫折、遭遇等非连续性事件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减负”与“应试”的博弈,症结不在于纠结中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才能为学生“减负”,而应该明确,中高考最终为了导向什么、“增强”哪些方面的素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考试改革为学生“减负”,但在实际中却不断遭遇“应试”反弹,一考就重视、一放就丢弃,这让教育部门无奈。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全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浙江省六市在阅读中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具有五个特点:一是紧扣生活,二是主题统一,三是碎片组合,四是材料丰富,五是篇幅适量.这对今后的命题和备考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刚刚起步,今后还需不断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文本的一种特殊类型。“非连续性文本”相较于连续性文本而言,它的构成往往由逻辑、语感不连续的各种段落层次组成,其主要载体有各种片段性文字、图表、漫画等。[1]“非连续性文本”有形象简洁、直观醒目、提炼性强等特点,对于深化连续性文本的主题、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涵养学生历史素养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散落着非常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具有信息容量更大、实用性更强等特点。在高年级,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让他们从图文等文本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内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具体技巧、方法,并且积极在课外实践中运用,读写结合,自行设计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此,“非连续性文本”这一专业术语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呢?很多老师是迷惑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8.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中详细论述了遭遇、危机的本质及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所提出的告诫、激发、唤醒、批判与分析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对当前高职挫折教育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中危机事件频发,一方面与外界环境、学生心理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校中生存领域的教育缺失息息相关。非连续性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存境遇,将危机视为教育的契机而非干扰加以排除,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的学生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性,还要探究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才能转危为机,促进大学生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视角审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反省线性发展和静态思维模式的弊端,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遭遇'唤醒'和'告诫'都能中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进入到非连续性阶段从而开启发展的新篇章。为促进幼儿园教师在震荡中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