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这就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精确的要求,即我们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因此,我们在发挥地方德育资源教育效能过程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2.
中学德育,单纯的说教式德育已经不能满足这个年代的需要,无法走进并打动学生的心灵。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开展素材型德育;创新活动体验型德育,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型德育活动;借助校领导、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等外力来进行中学德育,从而提升中学德育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对德育表示厌倦。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因此要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须进行德育的创新,将德育引入新的境界。一、让德育走进生活,构建生活的德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远离生活,“口头德育”、“说教德育”缺乏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而生活的德育观是把世…  相似文献   

4.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本文拟从复杂性理论的视阈考量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构建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相似文献   

5.
德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生命个体的认识与张扬,打开生命的视阈,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寻求学生的道德心灵秩序的平和,才能实现德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用的德育方式很简单,一般有命令教育、知道教育、说服教育、规范教育……这些教育都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有效的德育应是触及学生心灵和灵魂的教育,快乐德育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德育新思想——快乐德育 快乐德育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的德育模式。 快乐的德育,既是德育的本质特点,也是发挥学生德育主体内在积极性的必要形式,更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反观学校德育现状,我们开展了不少的德育活动,如那些告诉式、命令式和说教式,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起不了作用了,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其中,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被动的,压抑的,最终的效果是低效或无效的;而那些游戏活动式的,融入竞争机制的、需要主动参与体验的活动,走进孩子心灵的快乐德育,能激活孩子的意识与思维,学生们更喜欢,其德育实效性更强,生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德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生命个体的认识与张扬,打开生命的视阈, 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寻求学生的道德心灵秩序的平和,才能实现德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彭秀华 《成才之路》2012,(19):90-91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课堂中实时存在的每一个情境都能创生德育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情境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的价值,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德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蒋彪 《湖南教育》2001,(5):26-26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忽视学生的心灵教育,把德育当成空洞说教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以为,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良发展。潜能得以开发。  相似文献   

10.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本文拟从复杂性理论的视阚考量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构建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相似文献   

11.
正德育是什么?德育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是润物无声的渗透;德育是一种感染,一种唤醒,更是一种责任,它的对象是纤柔多感又包容万象的心灵。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潜江市王场小学确立了"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德育理念,引领全体教师对"班级德育评估体制"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学校对班级德育评估的体系,使班级德育评估更完善、更透明、更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班级德育活力,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了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  相似文献   

12.
刘绪娥 《湖北教育》2011,(10):36-36
近年来,郧西县城关镇城北初级中学积极推行自主教育改革,开展德育“阳光工程”,以“尊重学生走进心灵,搭建舞台享受成功,激励赏识共同成长”为德育理念,演绎出许多让人思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塑造心灵的教育。德育工作在是学校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应以科学有效的方法统领德育工作,以育人为中心,不断创新德育评价手段。本文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从“奖励卡”及“心灵超市”两方面进行德育评价方式的指导,尊重学生,讲求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以期达到走进学生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堂中隐藏着许多"积极德育"的因素,这需要每位语文教师用尊重、宽容、理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无形的、有形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推进德育,进而提升学生在集体中的存在感、归属感、认同感,促使其心理能量日益强大,道德素养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15.
职校生对德育多不大感兴趣,而教师大多空对空讲大道理,远离学生思想实际,结果是学生听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低质低效。新一轮公共课程中德育教材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如何让课堂“活”起来、“乐”起来,让德育理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键在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力求做到“五化”: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德育课堂开放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语言生动趣味化、学生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一、构建“开放、体验”的德育新模式 “开放、体验”德育是以开放的思想为指导,以体验为主要实施形式的德育模式。“开放”要求把德育看作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根据时代特点确定德育内容、赋予德育内容新鲜的时代气息。德育途径打破校园德育代替全部德育的格局,实现德育社会化。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7.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性尤为明显,在教育教学中应更加突出德育为先的战略目标。而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有效实现德育目标,目前仍是困扰初中思品课教学的一个难题。充分发掘学生身边的资源,恰当的利用课堂模拟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回归生活、在实践中感受,教育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思品课教学方可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和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点燃和塑造学生灵魂与思想的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能更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高中政治的根本指向是以人为本,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学生可以获得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本领,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高中政治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和谐教育重凝聚、重发现、重关怀、重激励、重培养、重化解,让和谐管理走进教师的心灵;注重五个对话:开放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思想对话,让和谐管理走进灵动的课堂;构建"海纳润德,同伴成长"的七彩德育体系,让和谐管理走进学校的德育。  相似文献   

20.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中处处隐藏着德育契机,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开展生活中的德育体验,内化学生实践感受、拓展延伸德育生活化,强化学生德育行为等方式,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德育融入生活,用现实生活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绽放娇艳的德育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