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峰 《辽宁教育》2011,(1):76-7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在融合原有的《社会》课程中自然包含着历史与文化的内容。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信息多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背景下,笔者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必须防止成为"容器"和成为"传声筒"、"扩音器"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分布着一定比例的历史题材内容。小学教师在对这一题材教学时,逐步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其中。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故事创编、情境创设等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深化历史理解,使历史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感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3.
历史知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觉得棘手的教学点之一。笔者觉得《百家讲坛》中易中天教授所使用的讲述方式和选择历史的细节、角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什么的困惑与怎么教的难题,所以在我们的小学品德课堂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沈玉兰 《青海教育》2008,(11):33-33
中学时期是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品德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历史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冶教育内容,在历史教学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历史有关。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科知识的凸显,品德课容易变成历史课。其实课程中的历史内容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因此,德育课中的历史教学必须还原德育课堂本色,即"回归生活"。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一、把握历史教学的目标,追求实效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历史有关。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科知识的凸显,品德课容易变成历史课。其实课程中的历史内容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因此,德育课中的历史教学必须还原德育课堂本色,即“回归生活”。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历史题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程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历史题材的内容,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品社课中关于历史题材的实践教学中,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师范大学的高德胜博士认为,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安排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具有独特的意义:没有历史,学生的爱国情感是空壳,也就没有了爱国的内涵,成了没有血肉、没有灵魂的知识符号。由此可见,历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内容是以"散点"式"跳跃"地呈现在相关学习主题中的,存在"有混编、断联系,有事件、缺背景,有历史、少现实"  相似文献   

10.
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的内容究竟怎么教,才能体现课程设置的宗旨,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疑虑。是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还是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者另有意图,常常成为一线教师校本研修的探讨指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以回归生活为基本理念的德育课程恢复了自身应有的魅力,已经成为最受儿童喜欢的课程之一时,高年级历史教育的内容出现了,但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开始普遍觉得课程离生活远了,教与学上的困难越来越多。因为现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涉及历史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尚不能有效地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林豫 《中国德育》2014,(18):50-51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是重庆市基础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起源于1758年(清朝乾隆23年)的官办学堂"东川书院"。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在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再出发,积极构建"幸福德育"。时尚德育向幸福出发幸福德育就是要幸福育德,将德育看成是获得学生情感认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品德。  相似文献   

13.
冯胜平 《学周刊C版》2019,(1):100-101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学生应通过历史课的学习,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学会尊重他人,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高尚品德和情感。由此可见,历史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德育的功能。在具体的历史教学操作中,我们知道历史课是以发现历史美、欣赏历史美和创造未来美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来说,也就必须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4.
刘李平 《广西教育》2012,(25):33-34
对于儿童来说,历史是进行品德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之一。因为,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异常注重把人类积累的思想、智慧、阅历、经验等传授给下一代,使儿童在感悟历史真实、倾听历史声音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历史,理解人生的意义,完善心智,确定正确的生活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中小学品德课程要包含历史内容的教学。然而,在品德课堂中如何让历史题材教学触动学生的心灵,实现历史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们遇到了诸多困难,也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探寻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品德性是它的灵魂,而历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上让学生在"读历史故事,评历史人物"的教学中,品读历史,感悟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此过程中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提升品德。  相似文献   

16.
刘玉红 《家教世界》2012,(24):79-80
小学阶段,家长和学生重视学生的语数等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了品德课的学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题材内容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活"用历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教科书中,历史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历史教育应树立注重与其他教育的有机融合、凸显历史教育的体验价值、选择多样化的历史教育视角、倡导历史与儿童的对话等历史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牟秀春 《辽宁教育》2012,(11):73-74
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的内容究竟怎么教,才能体现课程设置的宗旨,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疑  相似文献   

19.
俞李 《山东教育》2005,(31):51-52
进入新课改以后.《品德与社会》的任课老师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涉及到地理、历史、社会的知识性内容出现了。面对新情况.许多老师困惑,这不是历史或地理课吗?还有一些老师索性就把这些课上成了历史、地理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地加以实践并且与历史、地理课区别开来呢?万变不离其宗,品德课应有“品德”味。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教育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独特的任务。它凭借外部环境,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品德课堂虽小,但却囊括整个人类历史的变迁、现实社会的矛盾、个人品德的修为。"做有担当的教师育有德性的学生"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