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性动物的繁殖过程,通过来自雌性亲本的卵细胞和雄性亲本的精细胞受精融合,从受用卵发育成动物个体。这一繁殖过程称为有性生殖,其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是:子代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遗传物质分别来自两性亲本。所谓克隆(CIOne)即无性繁殖系,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用玻璃微针将卵细胞核挑除掉,移人一个胚胎细胞或体细胞的细胞核,卵细胞在重新移人的细胞核支持下,发育成动物个体,这一技术称之为细胞核移植技术,由此获得的动物个体称为克隆动物。克隆动物的产生不经过有性繁殖过程,供体细胞核支持个体…  相似文献   

2.
学前体育,通常是指起始于0岁,终止于6岁末(入学后)的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用终身体育的观点看,胎儿体育乃至胎儿体育之前的父母的优生准备,即零岁体育,都属于学前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生命个体的源头,直接来自前代人身体内成熟的精卵细胞。从前代人成熟的精卵细胞,到生命个体的呱呱坠地,再到呀呀学语的乳儿,从蹒跚  相似文献   

3.
运动、个体性特征与心脏自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力训练能够降低静息状态下和次强度运动下的心率,但是最大心率只是轻微下降或保持不变.近来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假说:评定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能够获得有氧训练刺激前、中和后关于急性或长期生理变化过程重要的信息;日常评定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活性能够为个体有氧训练适宜的生理条件提供指示.  相似文献   

4.
人体艺术     
黑檀 《上海集邮》2012,(2):28-29,49
如果人类没有性别之分,单细胞繁殖,我们还会欣赏人体吗?如果人类生活在原始社会,成天想着不被野兽吃掉,或想着猎获野兽填饱肚子,我们还会欣赏人体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寻找答案。用一块布遮掩身体,这也许就是文明的开始。然而,欣赏那块布后面的身体,在当今则被称为"人体艺术",其实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低氧可以诱导机体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来调节诸如红细胞生成、肺通气、血管生成及能量代谢等生理功能。而这一过程与体内一种被称为“氧敏感细胞”(如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的调节活动有关。氧敏感细胞具有超常的耐受低氧的能力。缺氧时,氧敏感细胞可以改变与其相关的数以百计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提高机体向缺氧组织运输氧气的能力。由于氧敏感细胞在正常组织中的数量极低,进一步深入探讨氧敏感细胞如何将外界低氧环境转换为可以调节基因表达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克隆了在形式上与氧敏感细胞相似的…  相似文献   

6.
运动与平衡机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平衡机能除了水中的生物,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都生活在重力场之中,其姿势是适应于力学平衡的.除鸟类或若干例外,大多数动物都是用四肢支持其体重,身体的长轴与地面成平行位置,这是各种动物的固有姿势.人则是用下肢支持体重,就是说最基本的姿势是身体的长轴与地面成直角的直立位.如果出于某些原因姿势偏移破坏了力学平衡时,在所谓"平衡机能"的作用下,能够立即恢复各自的原有姿势.因为人体的重心高,支撑  相似文献   

7.
一个细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表达的所有种类蛋白质称为蛋白质组。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可以从整体、动态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对心肌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的影响。本文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心肌蛋白质组学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这一专题的研究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运动心脏蛋白质组学数据库的建立、蛋白质点的进一步确证、蛋白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修饰;深入运动心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将为进一步阐明运动心脏的重塑机制的研究以及运动心脏重塑过程中的基因调控、蛋白质修饰、变化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将为促进全面健身运动的开展以及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康复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高强 《体育科学》2013,33(5):92-97
来自观众和运动者,形成于观看运动和运动过程中,这是两种不同主体的体育审美体验;在"知觉"概念的关照下,这两种审美体验都是整体性的、非功利性的个体知觉,从而具备了进入康德判断力理论分析的可能性;进而在康德的判断力理论中,这两种体育审美体验中蕴涵的审美趣味判断就得到了挖掘,并且在"共通感"和"范例"这两个概念的参与下,在两种不同主体的体育审美体验之间进行融通的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析;借此形成了由知觉-审美趣味判断-范例的体育美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9,(3):11-22
多数学者认为运动员缺乏"主体性",是被国家征用的个体。也有学者认为运动员的行动是在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误识"下形成的"合谋"。鉴于这些观点均产自于客位的、截面的视角,笔者希望从"我们"这一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群体主位的、过程性的视角出发,用自我民族志讲故事方式重新审视前人观点。基于民族志叙事发现,运动员所呈现出的"主体性"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学术认识进路是"被家庭和社会做主的个体-权力文化网络下的主体性提升-象征资本下的反向征用"。运动员主体性的动态变化,实质是中国社会愈益开放和民众追求自我实现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的得出,不仅适合于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乒乓球运动员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放在其他项目的运动员身上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效度。  相似文献   

10.
大鼠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时子宫雌、孕激素受体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运动模型的大鼠为实验对象,分析其子宫胞浆ER、PR含量并与对照组的数值比较。结果表明,长期力竭组子宫ER、PR显著升高,ER/PR比值也有升高趋势;急性力竭组无显著改变。从受体水平的异常变化支持了以往有关长期大强度负荷导致雌性动物动情周期抑制或女运动员月经失调的论断。提示,子宫ER、PR变化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许多医学报告都赞成这样的说法,当我们为某事所困扰的时候,我们体内的能量会被卷入一个消极的过程中,能量会从细胞中分流,细胞的活力会因此被降低。当我们在愤怒或恐怖的主宰下无法前行时,能量于是流失了。虽然大部分医生不以能量流失作为病因,  相似文献   

12.
堵截是实战搏击中的主要战术方法之一。其主要是指在实战中,进攻者主体运用各种技术,在对手向我进攻的同时.以简洁的技术,迅速出招,或半路截击,打乱对方阵脚,或直接堵击,攻其要害的一种技、战术手段。一、堵截战术应用要求从技术角度而言,进攻动作是由起点、运动路线、攻击点这三部分所组成。因此,堵截战术应用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对方进攻动作运动到中间或四分之三的时候。此时,以最小的截击封堵技术动作来阻击对方的进攻,就能取得最佳的堵截效果。从理论上讲,堵截战术应用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观察对手、做出决断、付诸行动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科学》2019,(4):53-61
老鹰捉小鸡作为一个老少皆宜的"小游戏",在国内外被广泛传播,有着国际范围的普遍认同价值。以这一小游戏为研究对象,对它的起源、传播规律和启示进行理论分析与归纳总结,凝练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架构。研究认为:1)"老鹰捉小鸡"起源于"尸毗救鸽"故事,是佛教在本土化传播过程中文化变迁的结果,这一推论比日本的"比比丘女"游戏提前了至少500年;2)它的传播是其文化特质被分离借取,在人类心理一致性的作用下被创新、再解释的过程。游戏过程的仪式化将隐喻内容融入其中,进一步促进了喻体的行为变迁,文化变迁得以成为自然的过程;3)"麻雀个体"理论是基于"老鹰捉小鸡"传播规律的理论升华,在人类的共性文化中必然还有着类似这一小游戏的文化特质,以"麻雀个体"的四要素为切入点,创新或寻找新的文化特质,必然对文化的跨区域传播或"一带一路"的民心工程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结合西方功能学派的观点,对传统武术中的拜师仪式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解析,提出拜师仪式文化的传承来自于“文化迫力”。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拜师仪式存在的价值与作用是:拜师仪式中的师承制文化满足了传统武术文化中技艺与人才传承的缺失与创新需求;拜师仪式制度下师徒之间“技道并行”的武术传承内容在“武术文化空间”下的整体性传承;拜师仪式文化中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抵御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中存在的生存优势。通过仪式文化,去阐释中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从拜师仪式文化中发掘传统武术的显性和隐性传承方式,对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埃利亚斯视野下竞技体育中的情感。从竞技体育中情感的心理起源和社会起源入手,在埃利亚斯视野下,对竞技体育中的情感以铰链、模仿、暴力和规则4个关键词予以解读。个体到群体性的情感表现在情感唤起、情感释放、情感失控以及情感控制4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反映了文明的进程的需求。埃利亚斯开创了竞技体育领域里的情感研究,引发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这是其对体育社会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1学校体育有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其心理紧张 现代的中小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普遍感到压抑,易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很显然,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中小学生十分渴望能从压力下解脱和人性复归,而学校体育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体育运动能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缓解因学习、生活等带来的紧张,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体育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表现为:社会成员由少数向多数、以至全体,由认识上的理解到行为上的支持与参与,由被动向主动的趋势发展。体育发展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体育从其诞生之时起实际上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社会化这条轨迹向前行进着,只不过在社会变迁的不同时期其发展的速度、发达的程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8.
王成 《钓鱼》2008,(13):55-56
五、提竿时机的把握:从打开海蛎上饵下竿等候鱼讯、准确判断、作合中鱼遥鱼,这一过程是很自然也很流畅的,从带着希望的海蛎沉降到海底等候鱼讯的过程,需要钓者精神高度集中,捕捉着任何来自钓线上细微的动静,一个轻微的点动都可能使钓者心跳加速,更加用心感受和分析判断提竿的时机,何时提竿?  相似文献   

19.
邹京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3):341-342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特定环境下的亚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向现代大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价值观念、文化规则和运动技能,使大学生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及思想观念,对其人格塑造或个性化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探讨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从四个方面进行不同侧重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莫雷事件”为切入点,从情感传播和社会动员角度分析体育突发事件中我国网民的情感选择驱动因素及社会动员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基于情感取向的社会动员在体育突发事件舆情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体育突发事件中,我国网民的情感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不同情感的驱使,网民以感性与理性并举的社会动员方式推动舆论发展。这一过程中,国家情感作为重要的社会动员力量在消弭国内舆论场话语分野、推动事件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表现为共享的国家记忆作为社会动员的力量推动体育舆情发展;作为动员主体的体育迷在情感博弈中影响着舆论场的话语表达;戏谑式表达与对抗式叙事建构体育舆论场的狂欢景观;个体情感宣泄与媒介引导下的情感管理推动舆论持续发酵;情感移植是体育突发事件中舆论热度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