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代的骚体赋浸润着汉人对楚辞的评价和情感,是汉人接受和传播楚骚的艺术结晶。这些作品所抒之情感、所采用之抒情方式均可见其向楚骚情感的回归,这种情感的认同成为其文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人文诸因素影响下,建安时期的骚体赋创作呈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特征:题材内容由重抒情向咏物、征戍、纪游等领域拓展,文体功能增强;形式上的散体化倾向和多体同题现象的出现,骚赋的体式特征逐渐弱化;受个性觉醒等因素影响,抒情视角逐渐下移;与建安整体时代特征相合,作品的情感基调呈现出悲凉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吴成 《现代语文》2009,(9):31-31
江淹《别赋》形式精巧,感情真挚,堪称六朝辞赋经典之作。以《别赋》为代表,江淹抒情小赋擅长用动人的境界、美感的文辞来抒写哀怨缠绵的情调,重视景物环境的刻绘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谋篇构章严谨,大量运用用典对偶,词句古奥遒劲,句法富于变化,声韵和谐,辞采精美,笔触细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哥布文学创作中新体现出的抒情本质的阐释入手 ,进一步地分析了哥布文学创作中的两个主导倾向 :捍卫母语和承担苦难 ,从而揭示了哥布诗歌的重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六朝赋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问题,历来少有人关注。实际上,从初唐一批新诗风标志性作品中我们看到,它们对生命主题的表现,从题材选择、构思方式、意境创造乃至富于哲理的生命思考等方面,都鲜明地表现了对六朝抒情赋的学习和借鉴。六朝赋和初唐诗,异代异体文学问的传承既是可能的,也成为了必然和事实。当然,二者各自的时代烙印还是鲜明的。  相似文献   

6.
文体学是连接语言学和文学的有效纽带,它依据语言学理论研究文学文体的语言形式,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诗歌往往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以达到引起读者共鸣的目的。弗罗斯特是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雪夜林畔小驻》代表性地显示了他的诗歌作品的文体特色。文章基于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这首抒情诗歌的文体特点,以达到更好地鉴赏和解读英语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梁启超为例,阐发人生体验文学感悟之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意义。梁启超的日本体验给了他重新认识中国文学的契机,他关于近代文学革命的一系列设计都直接来源于这样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8.
汉代长安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在吸收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武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勃兴的长安文化催生了汉代的京都赋,同样,京都赋又以其独特的文体内涵集中展现了汉代长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二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交融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伤痕文学"的出现,结束了"文革"期间极左文艺路线的模式化创作,以文学的方式开始了一次广泛的祛魅活动,开启了新时期文学的生命历程。由于"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艺政策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创作潮流,因此,"伤痕文学"在批判、控诉"四人帮"给人们造成肉体与精神创伤的同时,又以赋魅的叙事方式演绎着即将到来的幸福与光明。祛魅与赋魅的异调共存使"伤痕文学"叙事有一种内在的矛盾。然而,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使"伤痕文学"不仅满足了人们情绪宣泄的需要,还以文学想象的方式消解了精神创伤,重新建立了未来必然光明的期待与信心,最终完成了"伤痕文学"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一直有把女性当作美的象征的传统,这种现象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那里成为一时之盛.这一方面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影响和催生而成,同时也表现了这些浪漫主义文学区别于以往文学的冒险特质与对自由的珍视.以女性为美,充分表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冒险.  相似文献   

11.
李纲以屈原为榜样,创作了大量骚体作品来倾诉亡国之痛、思乡之情;揭露黑暗、针砭时弊,表现出了李纲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李纲创作出了大量饱含深情的壮美诗篇,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逐贫赋》并非运用了拟人和想象,其中的“贫”实系西汉民俗信仰中的“贫鬼”,与此相关的民俗为“除贫”。《逐贫赋》第一次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回答了文化史上一个重大命题:当被政治的浊流冲击到社会生活的边缘以后,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以什么方式完成文化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两汉时段,出现一个独特的理论内容———屈骚批评,即诸多学者对屈原及其《离骚》创作,各抒己见,发表评论,做出思想和学术意义上的价值评判,客观上呈现出批评与反批评的论辩态势,形成了较早的学术探讨热点。其中的学理与情趣饶有兴味,反映了汉代先贤的政治思想、文艺观念与生命意识,值得当下学人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育善散文集》是商洛作家李育善于2006年4月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到一个散文作家的成长过程。李育善散文的最大特征是记录日常生活,体悟平常感情;他的散文具有文学精神家常化、文学情感大众化、文学语言日常化等创作特征。在文学大众化倾向已成为消费时代文学主要特征的文化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张扬散文的文学精神,建构诗意存在的家园是散文作者以及我们广大读者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6.
《离骚》中的女子意象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中的女子意象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女子之美与花草的联系、女子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女子的个性精神的差别上。这种差异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美学追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对文人人格、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传是先秦西汉一种泛论大意为主的注解形式。韵体传是韵文注解,大量存在于《易传》、《尔雅》、《文子》、《韩非子》、《楚辞章句》等著作中,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功能。汉代拟骚诗实为韵体传文。汉统治者以利禄扶持楚辞解读的举措促成拟骚诗的兴盛,而拟骚诗也影响着之后的楚辞解读。  相似文献   

18.
屈原骚体诗,以其瑰丽奇幻之美创造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艺术典范,其魂丽奇幻抒情特定之形成,在发生学意义上,源自屈原对于诗“抒情”的自觉以及诗人对民族高度活跃的情感个性的承传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王双 《沧州师专学报》2012,(2):27-29,67
新时期以来对骚体赋所属范畴及文体属性的认识还存有较大争议。其分歧点主要集中在"拟骚"是辞还是赋;"骚赋"是赋还是诗。而对这一问题的厘清,既是解决骚体赋归属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对本阶段骚体赋进行系统辑录、勘校及深入研究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诗人,屈原经历了一场艰难的精神嬗变,终于"凤凰涅木般"成就了他伟大爱国者的品格.<离骚>求女情节以"怀母"原型的抒情模式真实反映了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