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你带着孩子串门或路上遇见熟人时,内向的孩子或许不敢说话,甚至不敢抬头。这时候父母经常说的是孩子胆小、怯生、不爱说话。朋友们的回应往往是孩子还小,大点就好了。可是,这样的孩子即便长大了也很难改变胆小、怯生的毛病。原因就是父母给孩子贴上了胆小、怯生、不爱说话的标签。正是这种消极的语言助长和巩固了孩子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探讨反讽暗示的作用及类别,归纳并评述了前人有关反讽暗示的主要研究。指出反讽暗示在与其他语境因素的配合下,对反讽话语的理解起到了提示和促进的作用。反讽暗示内容的研究成果对考察具体语言的反讽实例有着指导性意义,进而为跨文化的反讽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语言,即物理教学过程中师生用来交流物理思想并能以书面形式出现的符号系统,它不仅包括那些表达物理定义、定理、定律和公式等符号体系的物理语言,而且还包括为总结出物理公式、定理、定律而出现的对物理现象描述的语言。从形式上看,物理教学语言有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表格语言、图语言等,如下图。  相似文献   

4.
副语言暗示是人类交际中独特的语用手段,一直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交际过程。它的施用受到相应语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它的曲指功能颠覆了传统的语言符号概念,在诗学、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副语言暗示手段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模式中的副语言暗示是人类交际中的独特语用手段,一直以来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交际过程.它的施用不仅受到相应语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而且它的曲指功能颠覆了传统的语言符号概念,在诗学、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副语言暗示手段的语用意义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廖容  邹彭莹 《海外英语》2011,(6):310+312
该文就文化定势的表现、形成及其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着重介绍了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旨在表明消除文化定势对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韦民 《广西教育》2013,(10):19-20
暗示教学是指通过各种暗示手段使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受到暗示内容的影响,从而收到良好效果的教学。教师善于运用暗示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学习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以下为几种暗示形式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苏丽 《华章》2009,(16)
幼儿期是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最容易、最迅速的时期,因此也是教育的最佳期和关键期.陈鹤琴先生认为,在此期间,幼儿最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暗示感受性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在教育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或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莹 《辽宁教育》2004,(1):19-20
当今社会,网络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截至2002年底,中国网民已达2,650多万人,其中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约占网民总数的80%以上。那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抵制网络的消极影响?这些都是目前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暗示,是班主任思想意识修养、教育教学能力的自然流露和具体体现。它的作用在于以无批评的形式使学生接受批评,对学生心理能产生积极影响,其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老师常常通过非语言手段以不明显方式或者是无意中对学生发出信号并产生的影响,称作班主任老师的非语言暗示。在此,谈谈班主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存在的非语言暗示现象。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暴露出许多与思维定势有关的问题,本文试就相应的教学对策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15.
黄俊 《教育导刊》2014,(11):72-75
教学暗示艺术通过策略性地运用非语言符号,借助心理暗示的原理,不自觉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非语言符号的不恰当运用,教学中的消极暗示作用普遍存在。文章分析了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消极暗示作用的存在原因,提出了非语言符号在教学暗示艺术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够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地、合理地运用暗示,设置情感体验的情景,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一)语言暗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行为、品行、作风、性格、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17.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动作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暗示的表现形式有语言、手势、面部表情动作或其它信号和暗号等。现在就本人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暗示,身势暗示和书面暗示三个方面谈谈做法与体会。语言暗示著名演说家海因兹·雷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若能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学生就会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改掉不良行为。有个调皮学生上课做鬼脸儿,常常逗得班上同学的一阵哄笑。这时我没有急于指责批评,先来了个“叫停”的…  相似文献   

18.
法律语言是司法活动的载体,准确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现行法律语言中广泛存在模糊性。该文主要分析了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模糊性及模糊性存在的原因和消极影响,并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消除和准确性的实现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简析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是司法活动的载体,准确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现行法律语言中广泛存在模糊性.该文主要分析了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模糊性及模糊性存在的原因和消极影响,并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消除和准确性的实现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暗示之妙用     
暗示,即“非语言信号”,主要指教师用微笑、目光及一些动作来暗示学生,从而达到引导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教育和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非语言信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