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是一种内外综合压力对个体作用的消极结果,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情绪,而且有碍心理健康.从心理弹性理论的视角审视学习倦怠现象,可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内外在保护因素,增强抗压能力,进而降低倦怠水平,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种的,包括自身原因和外界原因。本文在高三学生学习倦怠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探讨高三学生学习倦怠的形成,提出学习倦怠形成示意图,分析影响学生建立新认知的因素,并从学生的认知习惯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了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拖延的关系。采用中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01):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存在较高相关(P〈0.01);学习倦怠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均能显著预测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状态不佳、学习行为迟滞、学习执行不足和学习拖延。因此,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影响其学习拖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和性别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发现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因子得分偏高;师生疏离因子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师生疏离程度高于女生;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高二在6个年级中倦怠水平最高;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初二与高中各年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倦怠水平随年级的增高呈直线上升趋势;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391名中学生为有效被试,采用学习拖延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拖延、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能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学习倦怠总分在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拖延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1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较低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自责对学习倦怠的解释量最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同时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研究还就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提出了对策,如应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等。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国内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梳理了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矫正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需扩大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并加强矫正措施的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北农村地区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1187名西北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北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性别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成绩水平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和非学生干部表现出的学习倦怠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和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9.
采用《我的班级》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和学习拖延问卷对391名有效中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班级环境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中学生班级环境、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3)学习倦怠在中学生知觉的班级环境与学习拖延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与中学生零距离接触过程中对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阐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倦怠”这一心理现象。分析了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提出了转化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钮芳 《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28-129
近年来职业倦怠问题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倦怠是指一种学习消极的心理体验,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表现出对学习的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在这一领域的深度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学校的学生正遭受着类似的倦怠,因而开始进行学习倦怠的研究。在我们国家,对于学习倦怠的研究不多,尤其是针对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因此,采用叙事研究法为这类研究提供了实证的基础,为减轻和防止学习倦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理论研究,也会帮助我们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发展特征和影响它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中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多认为倦怠来源于压力,本文从罗洛.梅(Rollo May)的权力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罗洛·梅权力理论中权力的两种存有方式:“个体发展”与“互动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倦怠的产生源于权力的个体发展处于不良的权力互动关系中。通过分析学习倦怠形成的过程,将权力个体发展与权力互动关系进行关联解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减少否定性权力唤醒学生的自主性动力;合理组织竞争满足中学生自我肯定的需求:增强责任教育发展中学生的整合性权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学生中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习,而且有碍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明,造成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学习负荷大、社会支持的缺失、学习自我效能感低、教育教学不当、人格因素缺损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根据自我系统加工模型,从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内部的自我系统对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从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降低英语学习焦虑等方面入手来降低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5.
郑庆月 《考试周刊》2014,(45):168-168
本文阐述了当代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倦怠表现,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相应地提出了解决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内涵与特征,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教育"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学生学习受到新一轮的关注与之相应的学习倦怠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是间接影响了学生、学校甚至是全民族的教育质量。在界定学习倦怠内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学生产生学习倦怠主要体现在缺乏学习兴趣,缺失学习动力,消极面对学习任务,甚至出现逃避学习的行为.通过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情况的调查,从社会、教育及个体三个方面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防治学生学习倦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心理学及语言学关于倦怠的研究为理论基础,从学习者三语环境态度视角调查分析沧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通过研究发现:(1)沧源佤族中学生三语环境态度呈消极,三语(英语)学习倦怠呈较强趋势;(2)学习者三语环境态度与三语(英语)学习倦怠高度相关并且呈高度负相关趋势;(3)三语学习倦怠表征与一般外语学习倦怠一致,但成因相异。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进行了深入探索。从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含义、表现入手,分析了产生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成因,最后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提出有效的调适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