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主体性教育--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的新课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网络社会是人类用智慧拓展的另一生存空间。人既是现实社会的主体,同样也应该成为网络社会的主体。我们既要认识到网络社会可能成为促进人的主体性在更高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空间,也要看到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的迷失。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毫无疑问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主要受众群体,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规律,分析大学生从事网络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体性问题,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主体意识和网络行为习惯,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与提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社会是一个人的主体性不断丧失与增强的过程,网络社会也不例外,网络社会一方面促进了人的主体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又“反客为主”,导致了主体性的丧失,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的发展与提升是一个人的自觉的过程,通过网络主体教育及网络主体的自教自律,增强人在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成为时代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禹晓林 《成才之路》2014,(28):47-47
中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健全,对其开放计算机和网络,往往会让社会产生一些顾虑。利用计算机获取新知识,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父母、教师在中小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孩子正确认识计算机应用在学习中的利与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越来越普及,中小学生网民群体也日益壮大。他们对新事物充满极强的求知欲,无疑会受到网络中各种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蚀。文章从技术防范、技术教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四个方面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引导学生加大网络正面应用做了介绍,以期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合格的网络新公民。  相似文献   

5.
网络以传递信息的丰富性、多元性、快捷性、时效性,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今世界的崭新窗口,他们借助网络可以自主地获取多方面的学习资源,这为拓展中小学生适应未来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而他们在网上冲浪的学习实践也掌握了一些网络技术,初步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也即网络社会的基本生存本领。也正是因为网络的这种神奇魅力,使得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追求时尚的中小学生对上网趋之若鹜。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虚拟性等特点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控制能力差。网络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以及中小学…  相似文献   

6.
采用由张庆林编制的《中小学生主体性测量问卷》(ZTX),对泉州市课改实验区重点小学、城镇一般小学和农村小学三类31所的1 575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运用spss16.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研究表明:学生主体性总体发展水平比较好;男女生主体性发展在总体及一些因素上差异显著,新课改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幼儿主体性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核心是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教育应以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为基本内容。教育与主体性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体性为教育的开展提供前提与基础,教育为主体性的弘扬开辟了道路。幼儿教育与幼儿主体性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幼儿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对社会个体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主体性的研究。本文试图利用教育理论中关于主体性的研究成果来探讨特殊的认知群体———幼儿的主体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建议。一、主体和主体性含义主体…  相似文献   

8.
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人的主体能力的发展,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社会基础.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特征,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   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标准》把促进学生发展,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出发点,不仅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改变了以往课程中“没有学生”的现象,改革已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主体性理念.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人的主体能力的发展,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社会基础.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特征,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 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标准>把促进学生发展,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出发点,不仅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改变了以往课程中"没有学生"的现象,改革已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主体性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为了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学习环境,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好助手,通过与家长、教师的深入交谈,调查了解中小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和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协同如何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网络行为,并分析整理访谈结果,从而探究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协同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2.
张珂 《时代教育》2014,(5):160+163
网络在大学生中的迅速普及,在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带来了消极影响,特别是大学生主体性,尤其是其中的道德主体性的网络失范,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态势,把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状况,有利于高校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面对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需要正视网络社会的新挑战,从倡导网络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构建网络社会青少年主体性道德教育体系、接受文化反哺、完善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立法等方面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路径上作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教育蓬勃发展和主体性教育大力弘扬的今天 ,网络技术的进步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多种多样的网络教学模式的出现 ,需要我们重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不管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模式 ,都要以学生作为中心 ,以学生的“学”作为核心。如何在网络教学模式下体现两“心”呢 ?该文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升华学生的主体品格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在远程网络教学模式下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确实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探讨了网络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具体办法。我们应当把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的发展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尤其体现在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网络社会群体当中,用先进的网络文化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研究并分析了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后提出了应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的心理行为发展变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城镇中小学生也开始成为网络使用者。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生网络接触程度以及网络心理现状的调查,旨在为更好地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益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利益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利益内容,教学利益是教学活动中客体的存在及其属性满足师生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关系。教学利益具有主体性、发展性、整体性、阶段性、工具性、滞后性等特征。对教学利益的关注和推动将有效地促进师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而且也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