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提升品质是校本课程得以持续、有效发展的必要追求,尤其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校本课程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更遑论发展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准确定位、创立品牌、精细管理是校本课程品质提升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20年来,笔者从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个性发展的愿景出发,进行"丰富课程"的校本探索,在天一中学"丰富课程"的校本建设,以"丰富课程"带来教育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身心健康,品质优秀,行为文明,知识夯实,个性张扬”的智慧学生,我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有机整合。而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程领导力的提高,只有具备高效的课程领导力,才能增强校本课程实施的整体效应,从而促进课程管理品质的提升,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杜育敏 《现代教学》2014,(7):112-113
我校自2007学年以来,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建立并实施“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丰富学科知识,引导师生实践,力求校本课程基于学校实际、体现办学理念、普惠全体学生、彰显育人品质、追求校本特色。我们认识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创建特色、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的主要载体。如何更好地认识课程、理解课程和发展课程?我们企求以“见树又见林的艺术”来整体系统地思考,着力实践基于师生实际又富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在素养教育理念下,我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宗旨,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注重构建生命课程、生活课程和生长课程,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凸显我校办学特色,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相似文献   

6.
区域课程环境的优劣会深刻地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过程规范、成果品质与实践成效。近年来,崇明县开展了十三个"用"的行动,致力于校本课程五种支持性区域环境的构建。一、区域支持性环境的构建实践(一)政策支持环境:为区域内校本课程确立方向、提供保障用规划导向。在崇明县十一五、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之中,把"生态教育品牌"建设立为发展目标,这使我县校本课程实践有了崇明个性发展追求的明确方向。在各校课程与教学计划中,把乡土校本课程,尤其是生态教育课程建设纳入计划,并明确了校本课程开设数与储备数的底线目标。用文件规范。教育局在2009年印发了《崇明县中小学拓  相似文献   

7.
开展校本课程领导能力评价是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内涵品质的重要措施。 当前,中小学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缺乏评价,特别是缺乏对校本课程领导能力的评价。 基于此,从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校本课程的实施结果三个环节来构建中小学校本课程领导能力评价框架。 通过校本课程领导能力评价,不断提升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中发动每位专业教师开发与新教材相配套的课程资源,将主要课程形成研究课题,通过收集形成课件数字资源,支持、协助图书馆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并创建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为新课程服务,发挥了图书馆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提升了学校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9.
开发校本课程的前提是要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从课程入手,建立校本课程研发标准.在实践中,要注意在三级课程整体推进中完善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等相关课程及课程领域中,辩证地提升校本课程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一、校本课程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一)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形式,其概念的正式提出皆可以追溯到1973年的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它是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二)学生个性"学生个性"是指学生身心、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1.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建设:内涵回归与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校本课程实践中,存在过份注重外延发展而忽视内涵发展的现象。本文从内涵与外延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并通过对校本课程内涵发展的性质及其实现的探讨,提出应让校本课程真正回归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解决学校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从以师生为主体的自组织评价中获得发展的新动力,最终实现校本课程的内在价值,为学生拓展出一片个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践中,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教师的研究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要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进行教师“叙事研究”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英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轨迹的总结,得出英国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重视制度保障,重视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权力,国家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平衡发展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伙伴协作等方面,进而提出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即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作保障,增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寻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配合以及争取校本课程开发的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不是那种预设的规范性的和特定的知识载体,它是一种具有“人文化成”的、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文化。校本课程在价值视域里是一个能够滋养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鲜活的世界,是学生生命驻足与流连的不可或缺的世界。因此。校本课程的教与学都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文化精神的建构过程。我们之所以将校本课程置于“世界3”的架构里。就是因为学生在与这个“世界3”相遇的时刻,这个“世界3”就成了被体验的对象,在体验中,此在与彼在的两个世界或者视野融合,或者视野裂变,但不管怎样,都会产生一种“有意味的体验”。并且,学生对这个意义世界的深度体验也会产生新的思维秩序.或者新的感知方式。这其实就是将校本课程的内容转化为一种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十年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出现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其中基本问题有三个:为谁开发,谁来开发,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追求学生获得,从"校本"走向"学本";需要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走向合作的课程领导;需要明晰"三级""三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走向转化生成,同时主动接纳"地方",促进学校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必然反映到对高职师范教育的要求。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必须进行变革:首先要调整培养目标;其次改革课程设置:压缩学科课程,增加课程理论课,增加教育实践的时间和种类,增设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增设沟通合作技术课程,增加教育类课程的课时;最后改革教学方法:减少讲授法的运用,完善讨论法的运用,增加观摩学习方法的运用数量和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下,各个小学日益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由于处在尝试、探索的起始阶段,无经验可循,于是便出现了诸如教师积极性不高、校本教材匮乏、管理不当等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既有思想认识、外界压力方面的,也有教师专业素质、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因此,城区小学应当从思想认识、培训师资、优化管理和充分利用资源等方面着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难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兴趣爱好单调,对特色课程需求不明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上,农村基础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要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必须立足实际发展农村特色教育,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