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唐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贞元七、八年为限,将中唐边塞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比之盛唐,中唐边塞诗的内容更为丰富广阔,情调更为深沉凝重,形成沉郁、苍凉且多议论说理的独特风貌,具有盛唐边塞诗不能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还论析了敦煌伯2555卷子中的“敦煌唐人诗集残卷”部分诗作,扩大了中唐边塞诗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边塞诗创作的繁荣时期,而初、盛、中、晚唐不同时期的边塞诗风格又不尽相同。唐王朝在由盛转衰,由治转乱的过程中,人们的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变化是唐边塞诗反映出不同特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边塞诗是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闪耀着奇光异彩。产生出许多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本文仅对部分名句作一赏析。同学们可尝鼎一脔(luàn),从中体味边塞诗雄浑格调和边陲严酷的戍边生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二句出自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道  相似文献   

4.
中唐边塞诗作为一种具有重大社会意义题材的诗歌,总体上体现了唐宋诗歌在学术精神及政治心态上的内在联系,诗人依托边塞生活沉淀进行琢磨和思索,最早把“理致”和“思辨性”等因素以诗歌为载体加以提炼,揉合在情韵之中,开拓了个性化的创作道路,开启了宋初边塞诗歌饱含“理性”的特征,推进了唐宋边塞诗在风格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唐边塞诗风的审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中唐以李益为中心,分别形成了边塞诗的两次创作高峰,同一边塞题材,前后两期风格却是大不一样。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审美嬗变:一是社会和时代的差异奠定了嬗变的基础,二是意志和情感的薄弱决定了嬗变的根本,三是艺术和创意的选择开拓了嬗变的格局。可见从盛唐边塞诗的“功业张扬”一转而为中唐边塞诗的“感伤迷茫”,它们之间的转换是必然的。同时,建立在二者比较的基础上,中唐边塞诗一发现出深层的悠久的审美魅力,这种魅力是盛唐边塞诗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边塞诗在唐代的成就历来为后世所瞩目。然而,唐代边塞诗决非一下子突然出现。唐以前边塞诗已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只是长期来对边塞诗产生源流的追溯,对唐以前边塞诗历程的追踪,似乎尚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而这对于全面地系统地研究边塞诗,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即试图对边塞诗从萌芽产生到初步成熟的经过,作一大致的勾勒,并对唐以前边塞诗试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7.
唐代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诗创作,尤以盛唐为最。其原因之一是《诗经》到初唐边塞诗积累的结果。但唐边塞诗的直接先驱,应是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之作。唐诗人多精通乐府,擅长以乐府形式写边塞题材。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对唐边塞诗都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从诗歌的内容上,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探究二者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高适、岑参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高诗富有深沉浑厚的现实主义气息,岑诗饶有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试就两人的生活基础、人生阅历、所处地域、性格、气质、创作心态诸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形成高、岑边塞诗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唐代的边塞诗,滥觞于隋朝,形成于初唐,经历了以虞世南为代表的“萌芽期”、以“四杰”为代表的“成长期”、以陈子昂为代表的“壮大期”三个阶段,到了高适、岑参时进入“成熟期”。初唐边塞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需要专业化人才,更需要创新型、复合型、合作型、个性化的人才。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了课程的综合化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结合的利与弊并存。多媒体需要立足语文课堂,在整合中求融合、讲实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梁锡锋 《文教资料》2011,(24):113-114
汉代的太子、诸侯王的中傅,由朝廷所派,属师傅之列,但因为是宦官,故其地位远低于太傅、少傅,其职掌为协助太傅、少傅辅导太子、诸侯王,以及为诸侯王接收朝廷诏书并向诸侯王传达宣示。此外,中傅还有受太子、诸侯王差遣办理非体力劳动类事务,为太子、诸侯王管理文书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中学武术教学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我国一项传统的风格独特的民族体育项目,具有攻击、防卫、强身、健体的作用。学生掌握其知识技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力量、协调、柔韧和节奏等方面的练习对学生身体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练习,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唐代边塞诗是“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所呈现出的美学风貌是唐代诗人学习建安诗歌 ,追慕“建安风骨”的结果 ,从诸多唐代边塞诗作中 ,可以看到其在精神气格、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与建安诗歌的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让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课程改革工作的重点。语文作为小学的核心课程,除了具有传播经典文学及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还在德育教育中有重要价值,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合理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良好发展。本文先就小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对相关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正值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逐渐成形,初中阶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格外重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教师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者就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最热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 ,为此我摸索出“教师精讲与学生读、议、练、思相结合”的创新学习模式。该模式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导”主要表现在导趣、导读、导疑、导思、导创五个方面。一、导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兴趣的形式很多 ,可以是与教学有关的歌曲、诗歌、文学艺术作品、图片、影视片断、地方史志 ,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知识、焦点热点话题等。如在“神圣抗战的开始”一课我以图片导趣(多媒体出示《卢沟桥》图片 ) ,就收到明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范建明 《广西教育》2008,(21):78-79
本文通过对中职校电子商务教育现状的分析,联系中职校电子商务教育面临的矛盾并提出电子商务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师德问题与心理健康状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将对师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正确评估师德教育中的心理问题,坚持"贵在预防、防重于治"的原则,以及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与师德完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