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把问题"讲"明白,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或施以"变式"训练,在不断强化中使学生"学会"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过程和方式固然有效,但是如果不给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被动接受,问题意识会被弱化,可持续优化的自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原性问题是数学学科中最原始、最本质的问题,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数学变式教学围绕本原性问题,以驱动问题为媒介,通过不断地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改变思维的角度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理解和体验学习内容的本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下,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知识和方法,在变式中建构,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娜 《学周刊C版》2014,(5):119-11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推动着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强大动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单向传递.学生只是机械简单地记忆知识.这样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只能将学生塑造成机械的知识运用者.这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相违背.与新课改形势相违背。新课改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可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林 《考试周刊》2012,(77):67-6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拓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改革之处在于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倡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倡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探究教材,多采用启发性的“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准备每一堂课都应积极挖掘“问题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并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能。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情境,在其呈现方式上实现“五变”:变例题为生活化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静态为动态生成;变统一为个性化;变重结果为重过程.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重视学生探索过程中的评价和解决问题后对过程与方法的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如果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乐于提问,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发现、探究、创新,就是要打破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通过"寻问--释问--反复问--再释问"的循环递进的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具有创新潜能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其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探究中的第一环节,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盖房时打下的地基,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好的情境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呢?本文将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律动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常常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活动由浅入深,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提取模型,使具体材料数学化——概括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要完满地解决问题,还需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弄清本质,通过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情境  相似文献   

12.
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例如,在学习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  相似文献   

13.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语文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是语文再发现的源泉,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好的情境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能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有效得获取新知识。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情境有哪些方式呢?  相似文献   

14.
居海军  胡生青 《物理教学》2010,(3):41-42,59
物理思维方法是物理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应注重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领会、感悟其中方法,从而活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下面就变力做功问题,谈谈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发现式教学。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一些有趣的问题和语言让学生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消极接受为主动进取.变老师灌为学生想.从而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得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引人人胜。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深入挖掘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变学生被动接受物理知识为主动探求物理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深入挖掘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变学生被动接受物理知识为主动探求物理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创新教育的几个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让学生学会创新应在教育观念上突破。其一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变一味让学生记教学参考书上“思考和练习”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等为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研究、探索方法,去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变把学生束缚在课堂的小圈子中为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把学生引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大舞台。通过争鸣辩论、日记接力、报刊剪摘、知识抢答、新语汇竞猜、难题征答、活动设计、一题多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老师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鼓励他们对现成…  相似文献   

19.
要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念,并将其贯彻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及方法中去,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解决学生现实基础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惟其如此,才可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外部约束"为"内心需要"。  相似文献   

20.
探究是数学问题探讨的重要手段,是新课改的最“强音”.问题变式是探究学习的向导,问题变式常见的形式有:正向变式(变更命题的结论,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逆向变式(即逆命题)、类比引申或拓展等.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问题变式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回顾、总结、概括与提炼,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本文期望通过对一道高考试题的变式剖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