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学教育的宗旨是什么 ?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它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引起了争议。由于国情的不同 ,“普法教育”应是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的宗旨之一 ,重视并加大对普法教育的投入是促进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的需要。目前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存在"法学必修课"教育目标定位偏差、"普法教育"流于形式、"专业法学"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完善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应该凸显非法学专业法学教育的独立性,强化非法学专业法学普及教育的实效性,改进非法学专业"专业法学"课程的教育措施,充分利用法律院系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探索大学法治教育新模式--开创影视法学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视法学课”将成为法学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及模拟法庭的好课程,更会成为普法教育的绝好模式,这种模式的逐渐成熟必然使大学法治教育走上无“教”而教的境界,以精品课程的力量推动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治水 《快乐阅读》2022,(10):118-120
<正>在我国普法教育中,青少年是重点对象,对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的效果将会对我国全民普法教育的整体实效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普法教育的走向产生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形成法治纪律观念的关键时期,若在这个重要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有益引导,则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普法教育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普法教育媒介环境的扩展、变化,促进了普法教育载体、方式的变化。在众多变化中,新媒体为我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基本要素,基本层次和基本定律是什么?这是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和掌握普法教育客观规律性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拟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普法教育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使社会主义法律通过普法工作转化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以普法工作为中介的社会主义法律与公民法律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系统的根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作为系统结构,社会主义法律——普法工作——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构成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法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意志的表现形态,集中反映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浅谈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以及法律实践能力的教育。大学生法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法教育,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定位,这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包括法律认知能力的提高、积极法律情感的培养、现代法治理念的树立及适法行为、法律参与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戏曲普法教育的法理基础、传统戏曲普法教育的现状调查、发挥传统戏曲普法教育功能的具体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传统戏曲的普法教育功能的论述,点明传统戏曲普法主要是为当代法律宣传普及扩大其有效途径,以期用激发出受众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主动接受的目的,使得当代普法工作赢得更多的受众,最终达到扩大普法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政策性文件确立了法治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师资型法律人才培养成为法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索法学专业教育与师范专业教育在师范类高校的人才培养中的有效衔接,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合作,打破高等法学教育与普法教育、高校与社会的条块分割,实现人才培养内涵塑造与外延协同合作育人的双向路径发展模式,探索法治教育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师资型法律人才的社会需求定位、内在培养机制与外在合作衔接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的法律教育主要包括两部分:普法教育(这里主要分析大学的普法教育)和法律专业教育,对其弊端可作以下概括:1.对大学普法教育的科学性认识不到位。大学普法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大学生了解一些法律条文知识还是让大学生成为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发达的公民?目前的大学普法教育已经远远背离了公民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宗旨,甚至法律基础课也与“思想品德”课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基本要素,基本层次和基本定律是什么?这是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和掌握普法教育客观规律性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拟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普法教育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使社会主义法律通过普法工作转化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以普法工作为中介的社会主义法律与公民法律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  相似文献   

11.
社会法服务于社会正义和社会保障的实现。经济法则旨在构成市场秩序的法律框架,并努力防止对竞争的破坏。笔者在长期思考的基础上,关注德国和欧盟社会法变革的现实,即在社会法领域与市场相关的、企业家式思维的推进,将社会法视为经济法是对目前的发展富有成果的反应。本文分为4部分,首先开宗明义解释命题的基本内涵,其次合理地用一些实例加以证明;复次,阐明社会法努力趋向经济法这种方法诸种实用的优点。最后,作者揭示了这种范式转变对社会法科学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法律移植与法律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移植是法律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且最富成效的发展手段。但由于各国的法律传统、国情、法制现代化的动力等不同,因此,在全球化时代进行法律移植,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条文,而是他国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典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诉诸行动的知识进化论,霍尔姆斯的法学理论正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法律不是逻辑,但逻辑可以在法律中发挥作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法律有它自己的经验演化特征,可能产生在中国本土经验基础上法律逻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国家与社会并立互动的二元结构,这就为民间法的继续存在与发挥作用提供了社会条件。由于国家、社会二分而形成的大、小传统的阻隔为民间法的存在提供了文化土壤,在处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上.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挤压与消灭,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15.
在近30年来的法治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制度建设对于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而忽视制度有效运作所需的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法治之于中国,不仅是一种制度变革和组织重构,而且是一场文化观念的革命,没有丰盈广博的法治文化做根基,法治的社会将有如空中楼阁。法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法治文化的养成,当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障碍主要在于法治文化之缺失,为此必须从法治文化主体方面着力,促使法治文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理论界及各国立法对其持不同态度。法律规避制度的意义在区际私法中仍然重要。我国两岸四地法律差异很大,易于形成法律规避,而在现行立法体系中还没有正式的关于法律规避的规定。在未来的统一区际冲突法的设计和制定中,我国应明文禁止区际法律规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及其本质属性的分析,论证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一方面,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产生的宗旨和目的并非确保经济生活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民法规制下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对社会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本质属性要求其在市场经济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控,对社会经济进行第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霍布斯在《利维坦》和《论公民》中对具体自然法的解释,可以证实一个观点:霍布斯写作《利维坦》,不是因为他想对他在较早那部著作中提出的观点进行重大修正。相反,这两部著作对具体自然法的很多解释在措词上几乎都是相同的,并且也没有增加新的自然法,只不过《论公民》中的最后两条自然法在《利维坦》中被删除了。  相似文献   

19.
同化学规律、物理规律一样,逻辑规律也是客观世界事物自身客观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不能违反、创造或者消灭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不是所谓的“思维规律”,也不是所谓的“符号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S-粗集,给出了知识规律、扰动规律、扰动规律的概念,提出了扰动规律、扰动规律的存在定理和扰动规律的关系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