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中央以及教育部的统筹规划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各高校应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以培育时代新人。结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系统分析了对高职院校环境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发挥表率、示范和引领效应,但北京在低碳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北京应加快构建碳减排激励机制,积极开发绿色低碳能源,大力发展低碳产业,鼓励低碳消费与碳减排合作,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谱写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能源转型、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从国内层面看,“双碳”目标对我国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国际层面看,“双碳”目标下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新形势。如何统筹两个大局并把握“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在理念上时代化、目标上合理化、体系上科学化以及方法上智能化。基于此,应从内涵把握、制度建构、技术创新和全球治理等角度出发,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碳”路径,并在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和能源安全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提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国家战略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实施“双碳”目标行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双碳”目标下的地理学科蕴含三大育人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生活理念;相应的地理教学策略是:创设情境及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实施实践活动;相关情理体验过程是:感其境,知其情→析前因,懂物理→推后果,明事理→出对策,通人理→动其情,行其身,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探究“双碳”目标与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可融入性,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减排意识,在实践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也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从而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这一愿景需要比发达国家付出更多努力、克服更多困难,本文通过对“双碳”愿景提出的时代背景与价值意义的考察,以期加深对这一承诺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战略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方向后的又一次深刻转变。它表征了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主题的认识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升华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出鲜明的生态文明史底色,对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从“三大规律”拓展为“四大规律”,对治国理政方式的认识从“问题倒逼”的被动性与非系统性更新为主动求变的战略性、系统性与辩证性。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减少碳排和增加碳汇两种基本途径,归根结底则是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逻辑主线,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能够以数据生产要素推动生产方式低碳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数字科技革命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绿色低碳价值。实践中,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助力作用,应当深化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推进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健全有效市场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夯实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结合相关试题分析,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进展和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实现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现行税收制度较好体现了源头限碳等积极效应,也存在低碳税制未成体系等体制机制障碍与不足,需要深入研究优化税收制度,如研究适时开征碳税,承担碳减排主体任务等举措,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广度、深度、力度上,做文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减碳承诺。"双碳"愿景的达成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倒逼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变革。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需要金融支持,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高耗企业的低碳转型。然而,我国金融支持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市场主导的绿色金融体系还在起步,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健全。我国应借鉴美英两国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完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文章通过挖掘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蕴含的“双碳”目标相关教育内容,基于实现“双碳”目标的“三路综合、四举并进”模式,探索了渗透“双碳”目标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路径,并采用该路径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乌海的转型发展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义务教育是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化学新课标以核心科学素养为导向,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和树立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同时,化学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与能源、环境等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在普及“双碳”基本理念和知识以及引导学生形成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4.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践行“双碳理念”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生物学是渗透“双碳理念”的优势学科。文章首先对“双碳理念”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可通过契合教材知识点、利用生物学实验、加强碳中和习题训练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进行“双碳理念”的渗透,最后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重要背景和网络时代知识学习的巨大挑战,阐述了“双碳”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依据新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高中地理“双碳”教育框架,通过分享、协作、探究、零存整取等教学环节,搭建了课内系统化知识与课外碎片化知识的互联桥梁,最终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观念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是建筑节能最基础工作,通过控制建筑的热工设计、通风和空调系统设计、关键材料和产品性能等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系统梳理了我国针对寒冷地区建筑节能标准制定构架,河北省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节点,目的是促进标准规范实施应用,实现“双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18.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崭新理念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四个全面"彰显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厚哲学意蕴,也体现出"四个全面"环环相扣、严密有序、系统协同的内在逻辑格局。  相似文献   

19.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高效培养优质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适应新经济、新技术发展需求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结合“双碳”目标的重大科技需求和环境学科的特点,在坚持专业特色、重视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上,从构建交叉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比重三个方面,探讨环境学科本硕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各学位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着力推进系统性环境管理教学改革,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建设“双碳”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纲领、以系统思维为“眼睛”、以“双碳”目标为“向导”的环境管理系统教学模式,形成“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契合当下城市及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就激发学生在环境管理学科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