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教材、教法、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四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价值反思,发现语文教学的四大特点:其一,语文教材其教学价值表现出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双重性,其核心教学价值往往隐蔽在深处,难以发现,难以获得实现.其二,目前,高中语文学习可谓人生母语学习的最高级阶段,许多内容,学生可以不教自明,因而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学生的阅读感点和困惑点.其三,语文读写的本质是读者与作者的“主体单相虚位对话”,因而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虚位对话”的核心能力.其四,语文教学的“智能势差”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减,现行高中语文教学系统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根本任务等方面的错位直接导致其“智能势差”渐趋于无,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重构高中语文课程,使语文教学系统保持适当的“智能势差”.  相似文献   

2.
年轻一代的语文教师,大多是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其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得过深、过细。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往往会因为过多束缚,难以品尝学习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愉悦和挑战智慧的乐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变成了一项“苦差事”。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智慧与否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智慧的语文教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第一资源,把自己当做班级里的一名学生。他明白一切的教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智慧的语文教师强调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的生命,不把学生当成"容器",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与教"研究作为现代教育理论模式下的重点研究对象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关注,"学"意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教"则是老师通过沟通和交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整个过程需要两者之间的相互匹配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文章通过"学与教"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了一个提升教学质素的研究,力求能够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如何落实高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论题,针对高中语文课堂上只注重教内容而不注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现实情况,主要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只有教学相长,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体现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教育信息化步伐,同时也推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智慧课堂深入教学,不仅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拓宽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更要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广度,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智慧课堂深入教学,不仅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更体现"团队引领,资源共享"的教育智慧,全力提升教师专业团队的共赢和发展。信息化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怎样教学语文?”这是从教三十多年来,严华银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所有有追求的语文人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本源性问题。“语文是什么”,是对语文的本质的思考;“语文教什么”,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探索;而“怎样教学语文”,则要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怎样学语文,二是怎样教学生学语文,三是怎样教语文。与众多语文教育大家一样,严华银从语文的本源性问题出发,在思考和探索中,发现语文教学的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他致力于课程理念、选修教学、作文教学智慧、语文实践性知识、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等课题研究。他致力于经典阅读,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7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鲜明地体现出“教美丽的真语文”教育追求。他赞赏杜甫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是“绿色阅读”和“绿色作文”的探索者。他,就是曹勇军。其实,学习是需要积累与重复,只有在不断的锻炼与磨砺中,才能找到其中的关卡与技巧,然后真正的“会学”。  相似文献   

9.
王海英 《学周刊C版》2011,(8):131-131
一、语文学习活动 谈论语文教育,以往我们总是注重讨论“语文教学活动”而讨论“语文教学活动”时,我们更多地是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育应当是一个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毫无疑问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时时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考虑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与创造的关系特别密切,语文创造教育要实现在语文领域内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目标,关键在于更新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彻底改造“教师中心”的专制型教学机制,把发挥教学民主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民主是教学中的一种教  相似文献   

11.
杨应学 《陕西教育》2011,(12):43-43
“语文难学”是农村小学生共有的感受.“语文难教”又是困扰不少语文教师的大难题.“语文谁都会教”更让语文教师尴尬。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看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成一门艺术.使学生在愉快之中乐学、会学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际越来越觉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乐学、会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读”,从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要保证其效果、效率,就必须坚持正确的“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作为接受者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传播过程不是教师以一种简单的、固定不变的形式进行的单向灌输,而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双向互动,或者说,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育传播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能算“独白”而非教学;而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只能是“自学”而非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在知识传播中,即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  相似文献   

14.
在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觉得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达到“教会学生学语文”的目的。有些学生读到初二初三,甚至有些高中学生还问:“语文学什么?”“语文怎么学?从哪里下手?”这里实际显示出一个问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语文学科内容庞杂、广泛,学习过程漫长,不能立竿见影,单靠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学不好语文,只学语文而不学其他学科也学不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语文教活,始终把一教会学生学语文”当…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断成熟。“研学后教”主张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意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文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个性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它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与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一、愉悦教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但现在的学生却越来越不愿意学习,归根到底在于缺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  相似文献   

17.
从语文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初中语文课文短,是短文细教,教师是手把手地教。高中语文课文长,是长文粗教,理解能力要求高,教师是放手教学,有些方面有待于学生去咀嚼。那么高一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在哪里呢?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初中如何学习语文作个切实的了解。于是就“初中是如何学习语文的”这一主题我们进行了13个项目的调查。调查对象是98财会班、98双语班、文秘班200名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初中语文学习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朗读太少;二是学生没有动脑习惯。可见,职专高一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一是…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路上,教师需要在专业领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生命的底色,让专业底气更加厚实;需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不断探寻语文学习的要义,找到教学的关键点与发力处,引导学生不断探寻语文学习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关联,展开“深度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9.
1.促成教“书”向教“人”的转化———对象意识。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会“教书”的“经师”,而且是会“教人”的“人师”。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体现了语文教学对象由“书”向“人”的转变。2.促成教室“物理环境”向教学“心理环境”的转化———环境意识。就师生关系而言,教师应尊重所有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就教学关系而言,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要创设条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言,教师应通过表扬、竞赛等手段使整个班集体形…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问题,不谈学生,不研究学生“学”的问题。这所谓的“重教”并不符合教学管理规律。重教轻学的教学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牛不吃草强按头”,造成“厌学”现象严重,“教”也成了低效甚至无效劳动。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种情形:课程改革了,教师“鳃脱”了,课堂教学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这样的“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