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正>【专题解释】古代散文语句参差,常常骈散句结合,具有古汉语音韵和谐、整散错落之美。本专题在诵读基础上精读《陈情表》,参读《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在对比中体会、在联系中思考这些文章的语言特征,并选择其中一两篇文章鉴赏。通过文本细读、比较阅读、背景探察和交流研讨等活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艺术效果,欣赏语言的整饬与错落之美。  相似文献   

2.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以精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主,辅以联读《孟子·公孙丑上》(节选)等,管中窥豹,梳理"孔孟之道"的核心理念"仁",并进一步探讨"仁"与"礼"的关系,尝试辨析孔孟"仁学"思想的差异。【预习任务】1.精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疏通文言字词,掌握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3.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体传记,是其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它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的《捕蛇者说》可以说是形神兼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在格式上两者非常相似。《种树郭橐驼传》是先介绍郭橐驼其人,突出他种树的绝活;主体部分是一问一答,主要是郭橐驼的“答”;最后是问者由此而发出的感慨。《捕蛇者说》是先介绍永州郊外所产的“异蛇”,由此引出捕蛇者蒋氏;主题部分也是一问一答,主要是蒋氏的“答”;最后同样是问者即“我”的感慨。其次,在主题上两者遥相呼应。《种树郭橐驼传》中经由种树的老百姓郭橐驼之口道出了“长人…  相似文献   

4.
<正>【专题解释】精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联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理解两人的感情,了解新月派的"三美论",欣赏两首诗歌的韵律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和情感之美。【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梳理现代文学"新月派"代表诗人、诗歌主张及代表作品。2.搜集阅读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社会关系资料,概括两人家族和生活上的共同点。3.搜集阅读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人生交集关系资料,寻找两人感情经历上的交集点。  相似文献   

5.
读书偶记     
一、释《种树郭橐驼传)的“皆争迎取养”句 “皆争迎取养”,是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句。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注云:“争相迎取驼于家而养之”,把“养”解释为养郭橐驼。当代选本对该句的注释莫不  相似文献   

6.
郭橐驼是唐代的一个小人物,以种树为业。凡树木,经过他的手,无论是种植还是移栽,没有不活的,不仅长得枝繁叶茂,所结的果实也丰硕,而且比别的树结得早。为此,柳宗元为他立传《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给人的启示不小,有人将他的绝技"移之官理",作者将它移之语文教学法之中。  相似文献   

7.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有深刻的思想意义需要教师去发挥引导作用。本文再现了《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精读《阿Q正传(节选)》,参读《阿Q正传》和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赏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梳理建构"精神胜利法"的丰富内涵,理解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从而理解鲁迅的启蒙思想。【预习任务】1.阅读《阿Q正传》序言(即第一章),了解作者对"文章的名目"以及阿Q姓氏、名字、籍贯的说明,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如此庄重严肃的文学样式来给无名无姓、籍贯渺茫的阿Q作传。  相似文献   

9.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通过给郭橐驼立传,借郭橐驼之口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最后“得养人术”。若以其道,移之教理,得育人之术,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道家来解读《种树郭橐驼传》中橐驼的形名、行为、种树之道及寓言形式,这四个方面都可以寻到与道家尤其是里子的对应性关系,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柳宗元的寓言也许会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专题解释】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墨家是其中非常重要而又异常独特的一家。本专题通过精读《兼爱》,联读《非攻(节选)》,分析墨子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梳理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预习任务】1.说说你所了解的墨子及墨家主张。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墨子及墨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李雪琴 《时代教育》2007,(8Z):68-68
柳宗元先生的一篇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让世人明白了治民也要像种树一般,充分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对我们现今学校的班级管理以及家庭教育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对"窥伺效慕",教材下面注解为"暗中观察、效仿羡慕"。由这个注解,可以看出教材编者把其中的"慕"理解为"羡慕"。笔者以为这种理解不妥,若理解为"效法"会更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14.
<正>【专题解释】精读《玩偶之家》第三幕,联读全剧,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来分析娜拉和海尔茂的性格,理解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及戏剧冲突的作用。【预习任务】1.梳理矛盾冲突的类型,并简述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2.分析矛盾冲突的本质,以分析娜拉与海尔茂的矛盾冲突为主。3.从人物形象塑造、剧情结构安排、主题思想呈现等角度去探究矛盾冲突的作用,并分析"逆转"手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著名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脍炙人口。但是人们对其中“种树”的理解多不确切。一般读者、教师、注释者甚至名家(如“百家讲坛”主讲人)都有意无意地把“种树”理解为今天所说的“种树”即种植树木。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16.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既能拓展阅读视野、又能锻炼思辨能力的高效教学模式。将之引入文言文教学课堂,既能解决学生课堂上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种树郭橐驼传》为中心组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提出文言文群文阅读要立足教材,引入多文本联读;结合文本内容,选准议题、创设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探寻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这篇论文的重点有三。第一点,韩愈《圬者王承福传》的内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借泥水匠之口来劝诫"做官的有钱的士大夫"的没落;另一方面就把"君主"的本性比拟于圣人,进而将君主的地位提升到圣人之处。第二点,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借郭橐驼之口来批评百官的扰民政策,而且把种树的道理对比于做官治民的道理;同时将郭橐驼比喻成君主,强调君主就像郭橐驼一样具有圣人般的本性,成为"德在人者",以便推行爱民如子的德政。第三点,前人谈到双重主题的时候,往往提到白居易的《长恨歌》,认为它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而这种形式的双重主题结构不仅有批判与歌颂之间的矛盾,还有两个主题之间的冲突,最后造成了读者在理解上的吊诡;但韩愈与柳宗元笔下的双重主题形式不但没有两个主题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可以达到"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的文学观,这或许可视为一种新型的叙事策略,也可当作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功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上海H版语文教材高二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二册第六单元)的篇目。这篇文章题目为“传”,实际上却是一篇具有强烈讽谏色彩的寓言。对这篇教材的处理,一般来说,就是在疏通语句的基础上明确寓意。作者以虚构的种树能手郭橐驼的植树经验作类比,告诫为官者,养人犹如养树,应该“致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即治民;指责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及改革政治的愿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这篇课文的处理,经历了一个由共性教学走向个性教学的过程。《种树郭橐驼传》属略读课文,在基本完成文字疏通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曾亚芸 《作文与考试》2023,(Z3):168-16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所为。”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既需有为之举,又含无为之妙。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近几年选入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有几个注释放入原文理解很让人困惑,还有再推敲的必要。笔者试作新解,愿方家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