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对斯密和李嘉图经济学方法论上的批判,主要是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中展开的。以斯密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方法论具有二重性质,是"生理学方法"和"外在观察法"的混合物,这源于当时资产阶级双重的历史任务。李嘉图承继了斯密颇具科学价值的"生理学方法",但由于该方法的先天缺陷,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相似文献   

2.
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重要标志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中,都有对于共产主义思想的阐释。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已经超越了以往对于共产主义单纯、形而上的理解层面,从而形成了比《手稿》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共产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虽然没有使用过"文化哲学"一词,但是马克思把文化哲学的精神融入到他的哲学范式中.本文从<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文本中发掘其文化哲学思想,彰显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理解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重要文本。只有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形成、内涵及其转变。在《形态》写作前,通过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借鉴和政治实践的深入,马克思的批判性立场已经形成。在《形态》文本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统治阶级维护意识"的实质。但因为《形态》的重大缺席,意识形态的内涵开始出现从批判性到描述性、从否定性到肯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经济学把自己打扮成自然科学、而实质上具有浓厚的阶级属性,即使是被马克思称为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古典经济学也如此。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的资产阶级性表现为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看作永恒的自然形式;在研究方法上满足于非历史的现象主义表面描述;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资本主义生产至上,因而古典经济学也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对当今我们全面认识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蒲鲁东在面对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时,在《贫困的哲学》中总结了十个方面的原因,最终将贫困的根源归结为所有权,他试图通过“构成价值”来实现平等交换,构建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然而,其反贫困理论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根本缺陷:以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推演人类社会;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机械化为简单的正题、反题、合题的公式;在摆脱贫困的现实路径中恐惧革命而崇尚“文火”。与之相反,马克思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从现实经济关系出发来分析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批判并解构了蒲鲁东唯心主义的经济范畴,初步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7.
8.
作为马克思“联系原本”开展“副本批判”的重要探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批判国民经济学中揭穿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辩护本质,在批判异化劳动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颠倒实质,在批判思辨唯心主义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抽象秘密,确立了通向“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意识形态逻辑,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术语革命”中的正式出场准备了物质肉身和思想前提,堪称马克思哲学革命前夜“最重要的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9.
追求全人类的解放与幸福是马克思一生为之的奋斗目标。从黑格尔自我意识的纯粹精神幸福到伊壁鸠鲁具有现实偶然性的实践幸福,从主张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到为人类解放与幸福振臂高呼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从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不幸福的根源到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观的最终诞生,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每一次转变都与其哲学思想体系的发展紧密相扣。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第一部综合阐述其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开启了解决平等问题的新的思维路向,其中关于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剖析、对空想共产主义的清理、对共产主义的经典阐述以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产问题是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和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过程的重要理论线索。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长子继承制下的世传地产进行批判,不仅确证了私有财产决定国家的现实,还揭露了黑格尔世传地产的封建本性。这开启了他对地产问题的思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自己对地产问题的理解。他先以对封建地产与资本主义地产的比较为基础,再将资本主义地产作为切入点,从而使自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从第一笔记本中的表象性认识提升为第二、第三笔记本中的本质性认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不再像之前一样外在地将地产当作他理解社会运作规律的切入点,而是将地产与历史发展内在地结合起来。这体现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和城乡对立视角下阐述了地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生成中所起到的动力作用,从而科学地对地产问题作出了解答。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地产认识的深化,开启了自己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理论家的批判,并使自己的学说从唯心主义转变为从现实历史出发的一般唯物主义,进而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的视域根植于其学科前提假设、原创概念、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思维方式之中。面对有限的资源,“理性人”按照市场机制作出自利性选择,政府施以适度的宏观调节,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改善。通过“经济学视域”这个特定角度,我们可以观察社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分析或驾驭人类许多重要活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阐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过程中,蕴涵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其中对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理解和所实现的历史性飞跃,记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初状态,而对这一原初状态的探索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源头上了解理论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化对其理论本身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并没有说过经济学必须"成功地运用数学",他的观点应当表述为,经济学在有必要运用数学的地方应当成功地运用数学。所以,马克思可能赞成有条件的经济学数学化,即在有必要运用数学方法的地方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学方法,但不可能赞成无条件的经济学数学化,即用数学方法去逐步取代经济学中的哲学思想和其他不可能被数学方法所替代的分析方法。经济学中那些不可能被数学方法所替代的分析方法特别是其哲学思想,才是经济学研究方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鉴于《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引起人道主义马克思讨论的重要著作,也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有别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文章从人的价值,人的存在,人的社会地位,人的解放四个方面,分析《手稿》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从生态环境哲学出发,不仅颠覆了传统抽象的自然界,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而且阐述了人与自然互为对象的关系,揭示出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唯一手段,异化劳动造成了人与自然现实的对立,共产主义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理想社会,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1932年被发现以来就争议不断.许多西方学者把它看作是马克思成就的顶点;而不少学者却认为这并非马克思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因此抹杀其价值和意义.为此,着重研究马克恩思想上的经济学转向问题,并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属马克思的不成熟的著作,却蕴涵了哲学中革命变革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消极的自然保护观,传统的自然开发论皆不同,其阐述的是自然与人的统一的观念。人们应该扬弃自然保护观,自然开发论,追求“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和“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促进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早期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或将其作为马克思思想是否成熟的标准,或将其作为马克思思想发生断裂的标志。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需从其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出发来理解。从中发现,马克思前后期的思想并没有对立、也没有断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对其早期思想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形成的理论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开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予以正式确立,两者的实践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