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通主义理论揭示了"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规律,学习者社会网络的形成是联通主义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深刻认识联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网络规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内第一门cMOOC微信群中的交互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探究了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的社会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整个课程微信群交互形成的社会网络是一个多中心的复杂网络;在中观层面,内部子结构形成了8个凝聚子群;在微观层面,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较高的节点(参与者)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最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联通主义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符合联通主义课程的教师观;自组织是联通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联通主义学习者的网络地位可以反映其联通主义学习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Web 2.0、社会媒体等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剧背景下催生出的重要学习理论,在过去十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体系,但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比较分散,目前缺乏系统的梳理,人们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因此难以深入。本研究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相关研究人员的论文、著作、博客以及cMOOCs开展过程中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两位创始人中,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的学术著作较多,观点表达更学术,更易接受;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的观点表达更自由和哲学化,富有启发性。该理论最广为接受的八条基本原则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扩充与发展。对联通主义的哲学取向、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环境观以及交互观等进行研究总结发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已经相对成熟和成体系。在三种联通主义实践(简单联通、社会化联通和复杂联通)中,只有复杂联通主义实践真正体现了联通主义的精神实质。虽然人们对该理论存在四大质疑与批判(是学习理论还是教学法、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有何区别、核心概念是否有问题、有何特色和创新之处),但该理论能够对其作出满意的回应。本文希望能够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深化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并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为了实现共同愿景,并最终形成创造性知识的组织。在共同体中,教师建构新型的职业身份,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清晰的自我认知、积极的自我感受和科学合理的知识构成是教师身份建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开放性问卷、半结构访谈对比、分析了实习前与实习期间40位职前英语教师对教师身份认同的隐喻建构,探讨概念隐喻范畴中蕴含的教学与学习信念的改变、教师身份认同改变的原因及其启示。结果发现,实习前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主要包括:知识提供者、引导者、培育者和塑造者,而实习期间主要包括忙碌者、支持者、督促者、知识提供者、拯救者/纠错者和边缘者。实习前,有20个隐喻突显了行为主义教学与学习信念,17个突显了认知主义教学与学习信念,3个侧重课堂教学以外的因素,被列为自我指称类;实习期间,行为主义观隐喻下降到12个,认知主义观隐喻下降到2个,自我指称类却上升到26个。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变化受到他们在实习学校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度、自身教学能力、实习学校共同体文化以及先前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交互是联通主义学习的核心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现有交互水平评估主要依靠人工编码实现,存在时间滞后性和耗时耗力等局限,难以实时反映交互水平状况。因此,本研究以国内首门联通型慕课“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Ⅱ”为案例,运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模型构建、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三个阶段实现了对联通慕课参与者交互水平的自动化评估。研究发现,在联通主义学习中:1)学习者成为交互主体,多元主体驱动课程交互;2)寻径和意会是决定联通主义学习成效的关键。本研究一方面检验和发展了原有联通主义交互规律研究,另一方面实现了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参与者交互水平的自动化评估,为联通主义学习评价和课程评价提供了工具支撑,探索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改进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价值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黄伟 《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05-107
组织教师网络学习就是一种让教师与网络联结起来,这种联结能使学习者与网络资源、管理者、其他学习者形成关联,从而实现在线的联通学习。借鉴于企业网络组织理论,教师网络学习就是需要一种外在的启动力——联结,而联通主义的学习观却道出了教师个体进行网络学习的节点与节点的联通过程。教师网络学习既受到外在的联结推动,也必须积极地去网上寻找节点实现联通。分析当前国内教师网络学习的几种组织形式,现阶段网络学习的联结主要有“课程型”“项目型”“课题型”“工作型”四种。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进程中,相关的实践和理论都需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学习理论,联通主义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相关工作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研究以“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Ⅱ”这门cMOOC课程的主题一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学习者社会交互和话题交互的网络化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课程促进者的参与推动了交互网络中连接关系的建立,使得网络的初始值能对整个学习交互网络塑造产生非线性影响。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与交互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关系,而是网络交互结构越紧密(密度越大)就越会在之后带动更多的学习者参与讨论学习。这说明,联通主义指导下的学习,需要我们从动态的视角去观察学习者学习,学习者的交互与联通是在变化中展开的。在社会网络的连接中,草根学习者贡献的话题也通过连接形成了类似知识概念图的网状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能够较好地表征由下而上的群体智慧(知识的草根性)。很多相似的概念在动态性生成过程中会慢慢地聚合,而非依据专家的经验来划分知识的体系。对cMOOC课程更长时间地观察与调研,可以更真实地发现知识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师徒教师教育中的身份改变——以英语初任教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焦点的社会文化转向认为学习过程是个体学习者从外部社会协商到内部调节控制的渐进变化过程,最终导致学习者身份改变。因此,相对于传统认识论观点,师徒教师教育中英语初任教师必须实现由知识学习者向身份投资者,知识灌输者到实践探索者,独立工作者到群体协作者,单学科课程执行者向超学科课程建构者,生活与工作分裂向融合等身份改变,而这些改变的实现依赖于师徒之间合作伙伴关系、学习共同体关系和平等对话关系的身份改变,从而实现双方共同对现有学校文化和教学实践的变革和双方专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
强调以学习者共同体为核心来开展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活动是联通主义区别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学习者共同体已成为联通主义学习范式下的知识生产群体,但其知识生产属性尚不明确,亟待更深一步探究。由此,本研究借助机器学习领域中的词向量(Word2vec)语义分析工具,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生产为客观参照物,在同一个主题下对联通主义视阈下的c MOOC "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的知识生产属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 MOOC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呈现出三种类别的属性,分别是:主题聚焦性、理念时新性和视野广角性。而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生产则呈现出分层结构性、特定群体关注性和物质供给侧重性三种类别的属性。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进一步从生产群体、思维理念以及实践应用等层面对比和剖析两类知识生产的影响和启示。作为以国内首门c MOOC为研究对象开展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属性与传统知识生产属性的对比实证研究,其结果不仅为国内、国际上以c MOOC为表现形式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实践提供了客观证据和直接指导,同时也首次探明了联通主义学习范式下的知识生产属性,为联通主义知识观及其知识生产理论的构建和充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身份建构和教师专业学习是教师教育的核心议题.国际知名教师教育学者杜韦·贝加德教授在回顾自己教师教育研究历程的基础上,认为对教师专业身份和教师专业学习的研究有助于透视教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有助于理解教师行为、实践知识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辨析在实践中影响教师工作的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未来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需要将其中的个人专业发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使教师不仅成为"应用型学习者",更成为"意义导向型学习者".同时,需要注重研究教师知识和教师教育者的多元教学知识,通过档案袋与行动研究等途径来发展教师知识.关于未来的教师教育研究,贝加德教授认为有三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定期总结回顾有关教师教育某一主题的研究成果并探究其如何启迪实践;二是教师教育的研究主题比研究传统和范式更加重要;三是要强调教育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联通主义是近20年国际上对教育变革最有启发的创新思想。其理论内涵远不止于学习现象,而是教育哲学层面的理论创新。在本体论层面,联通主义是对思维本体论和生成本体论的再发展,反映了“互联网+”时代教育的联通新本质,表现为“学习即连接”的微观联通、“资源共建共享”的中观联通和“组织生态开放互联”的宏观联通。在知识观层面,联通主义揭示了人类生产生活中一直存在的、被忽视的一类知识形态——网络化知识,这类知识在内涵、结构、生产传播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和规律。在方法论层面,联通主义推动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从简单线性到复杂系统的战略转移,强调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探寻教育系统的深层规律。联通主义哲学观不是对传统哲学观的全面否定,而是在技术革新、时代进步、思想进化的基础上对教育基本问题认识的丰富和再发展,为认识和研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哲学思想指导,推动了由技术驱动的教育信息化向技术与思想“双轮驱动”的变革模式转型,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构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方法武器。  相似文献   

12.
关联主义定位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实践观、创新观等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相符,有利于学习者寻找和加固个人学习通道。  相似文献   

13.
联通主义作为数字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型学习理论,强调以生生交互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为促进网络学习者的深层交互和协作创新,联通主义课程创设了有助于深度思考、互动联通的问题解决情境。为探讨联通主义学习中协作问题解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以cMOOCs“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第五期课程问题解决阶段12个小组的协作会话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协作问题解决的教学交互规律。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设计出适用于联通主义协作学习的认知编码框架,通过对不同问题类型、成员构成和协作质量的小组进行认知网络差异分析和质心位移路径分析,揭示出联通主义情境下小组协作交互的相关规律:问题类型影响小组走向高层次交互的路径,成员构成类型影响小组的交互倾向与意愿,协作质量与群体交互层次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教育等专业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出要求。人工智能时代改变了教师跻身的外部世界,进而影响到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诱发出教师“何以为师”的终极之思。AI时代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即教师在AI时代下对“主我”以及“客我”的认识过程。AI时代的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主要面临来自“主我”“客我”及其互动关系带来的三重挑战,即知识权威地位的颠覆、“何以为师”的非家幻觉加剧以及“中心-边缘”制度空间的流动不居。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建构提出以下建议:通过发展实践性知识以澄清“客我”,通过寻觅“归家”主体性来重构“主我”,最终通过对边界空间的重新认识以协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基于“互联网+自主学习”的区域教师培训模式具有时代必然性,也是信息时代教师培训提质增效的可行路径。互联网技术支持的联通主义学习空间和教师作为线上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创新区域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可能。基于对北京市朝阳区“iSPEED”教师线上自主学习项目的分析,认为构建“互联网+自主学习”区域教师培训模式需要树立以教师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供给理念,建设依托网络平台和区域教育资源的课程资源库,构建融合虚拟与现实的教师自主学习生态体系,加强基于教师学习者学习反馈的系统改进。未来还应关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的潜力,以技术变革助推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习者交互形成的社会网络是联通主义学习形成的重要网络,但传统的社会网络构建方法仅考虑学习者之间交互的数量,未体现交互质量,对于联通主义学习的解释度存在局限,因而迫切需要创新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创新方法的视角,提出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社会交互网络构建方法,以国内首门c MOOC为研究情境,实际应用了该方法,并基于等距时间切片分别从整体网络、子群网络、个体学习者三个层面挖掘社会网络特征。结果表明:(1)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学习者社会交互网络是多中心、自组织的复杂网络,更能体现学习者之间交互的紧密程度;(2)社会网络存在多个凝聚子群,子群内学习者持续的交互有利于深层次交互的生成;(3)学习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学习者学习是否成功,且学习者的交互质量与数量相互促进。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质量和数量并重的社会交互网络构建方法,发展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揭示在线学习规律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量实践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常态,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必须以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本体论"——联通主义为遵循,通过梳理联通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诠释数字时代学习的创新特征及其本质,阐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指导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的适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主体的联通、教学资源的联通和教学过程的联通,最后,提出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应从教学共同体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业评价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深度学习建立在教师深度引导的基础上,深度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实施深度教学,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与知识观为基础。追求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知识之后”的价值是深度教学的本质要求。深度教学对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等具有重要价值。可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超越传统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升教师‘学科整体理解’能力,促进深度学习与教学”“开展专家式学习,提高教师课堂实践的专业知识”等途径与方法实现教师深度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2017,(5):40-45
文章从背景、理念、过程和产出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雨课堂与联通主义的关系,并比较了两者的学习方式及过程。在阐释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开展了为期14周的雨课堂学习干预的实验性研究,并从信息化与学习术语理解、学习收获度、学习过程要素满意度排序等三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活动前,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学习活动后,实验组的学习收获远远超过对照组,雨课堂技术手段的干预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过程起着正向激励的作用。文章的研究,从实践层面呼应并推动了联通主义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流通连接观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